党员干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两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3121324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员干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两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党员干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两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党员干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两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党员干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两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党员干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两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员干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两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员干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两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党员干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两篇篇一:我是“精准扶贫员”精准扶贫就是谁贫困就扶助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有一个人掉队。在党和政府吹响扶贫攻坚战的号角之后,我作为铜鼓县港口乡英朝村的大学生村官,满怀激情地来到铜鼓县这最偏远的贫困山区做了一名“精准扶贫员”。在这里报以真诚之心,做精准扶贫的宣传员。精准扶贫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事关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然而,在大山深处的贫困群众对精准扶贫不是很了解,但我报以真诚之心为群众排忧解难。记得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小组会议时,一方面,我向村民们耐心地讲解精准扶贫工作相关政策等相关事宜,增强群众对国家政策的认识;另一方面,我还鼓励村民们,在

2、依靠国家政策的同时,通过艰苦奋斗、勤劳致富,依靠自己的努力,走上脱贫之路。要让群众明白扶贫关键在于扶志,而不是大家争着去申请要国家的扶贫资金,争当贫困户。在这里秉持公平之心,做精准扶贫的调解员。扶贫工作在确定贫困户时,村民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我秉持公平之心,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想法设法真情化解矛盾,再苦再难也不懈怠。有一天晚上,我们在英朝村上坪组召开村民小组会时,为确定贫困户的名单,个别村民们相互诋毁,在现场闹得难解难分。这时,我和村长把有纠纷的村民分开,告诉村民们我们一定会公平处理此事,帮他们疏导情绪,让双方坐下来协商解决问题。经过我和村长3个多小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说服,

3、终于把矛盾化解。直到凌晨1点多,我们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在这里满怀责任之心,做精准扶贫的监督员。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是对权力最好的监督。我在明确扶贫工作的责任意识后,主动发挥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做起精准扶贫的监督员。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中,我怀着一颗责任之心,监督整个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在评选扶贫户时,确保不出现关系户、人情户、搭车户,确保村民和村干部不相互通关系、走门路。在确定扶贫名单后,各个小组进行公示7天,严防暗箱操作,使得整个工作开展的井井有条,村民们都比较满意。同时,设立村级举报电话,让大家来监督扶贫资金的使用过程,确保村级财物公开,扶贫保障精准,让资金用到实处,真正的惠民、利

4、民。在这里本着敬业之心,做精准扶贫的服务员。作为一名村官,通过不断深入人民群众,我深深的感到不能把村官当作一种职业来做,而应该当作一项事业来做,让自己真正的沉到人民群众中去,为人民服务。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不仅要做好每一次的会议记录,归档整理好相关文件材料,还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与乡镇扶贫组工作人员进行扶贫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录入工作。曾记得,为了能够把信息及时录入系统,我连续两个周末加班。虽然很辛苦,但是我感觉心里是甜的,因为我真正的为人民群众做好了一件实事。新的形势催人奋进,发展责任任重道远。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村官,我承载着党和人民给我的期望,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精准扶贫是一场攻坚战,也是是

5、一场持久战,在精准扶贫的路上,作为扶贫攻坚战的一员,我将一如既往的宣传、调解、监督、服务,我还将一心一意的沉下去,与人民群众一起体验甘苦,一起摸爬滚打,一起形成合力,打好扶贫攻坚战,铺好全面小康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为实现伟大中国复兴梦加瓦!篇二: 扶贫要“挖根”重点在“扶人”导致一个家庭长期贫困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其中贫困人口自身“人的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人的因素”是指扶贫对象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知识技能、精神状态、人际关系、经营能力等自身主观因素。这些因素的改变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扶贫工作的质量和长远效果。“扶人”是扶贫工作的关键。精准扶贫要彻底“挖根”,就要把重点放在“扶人”

6、上。最终把“人”扶起来,让人依靠自己双手,依靠勤劳和智慧,就能过上幸福生活。“扶”是脱贫致富的外因,被扶的人自强不息,勤劳奋斗,自力更生才是脱贫致富的内因。外因是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外因只有通过“激活内因”“催化内因”才能长久地起作用。短期依靠政府、社会救助扶贫,可解“燃眉之急”,但是长期地脱贫致富则必须主要依靠政府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依靠贫苦户自身脱贫致富。扶贫工作中的救济好比“输血”,而提高贫困户自身的发展致富能力,就像培养“造血”功能。一味盲目“输血”,而忽视培养扶贫的对象“造血”功能,忽视发挥脱贫的主体作用,那么扶贫工作只能扶起当下,扶不了长远。相对于庞大的困难补助需求

7、而言,扶贫的财政资金不过是杯水车薪,真正使用起来往往捉襟见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大面积贫穷问题。扶贫的财政资金“弹药”有限,要“精准扶贫”,就要求节约使用,真正把“钱、财、物”用在刀刃上,送给那些最需要的贫困户。扶贫工作追求长远效果必须着眼于给贫困户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机会,培养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扶贫重在“扶人”就是要求在救济、帮助的同时,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扶贫方式更有益于提高贫困户人的素质和能力,有益于培养他们勤劳致富、勤俭持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风貌,有益于激发他们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潜力。扶贫方式最起码不能助长部分人不劳而获,好吃懒做的习惯,也要防止导致部分群体为争取“低保”名额而

8、产生矛盾,心理隔阂,影响社会和谐。基层扶贫工作人员要将贫困户组织管理起来,对于因为残疾、重病、精神障碍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财政可以“兜底”,把他们养起来。对于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尽量为他们创造致富机会,而不是直接救济。与其直接发放补助金,不如让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然后以劳务报酬的形式发放补贴。例如,在农村,让一些贫困户人员从事清理垃圾、打扫卫生、道路养护等公益活动。对于那些参与聚众赌博,封建迷信活动的、存在铺张浪费现象的贫困户要及时警告、批评教育,不听劝阻者取消其享受“低保”的资格。对一些脱贫积极性高的贫苦户要进行文化、科技、教育扶贫,通过道德教化、教育培训、实习锻炼的方式,提高其劳动能力和综合素质。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扶贫要有利于培养传统美德和良好的社会风气。要破除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激发他们致富脱贫的志气,信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点要为贫苦户创造机会,培养谋生能力,从职业教育、农技推广、拓展信息流通渠道入手,培养他们的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意识与能力。扶贫工作的考核也要有长远眼光,不能搞短期评估,要考虑长远综合效果,杜绝“脱贫又返贫”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