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5.2速度直线运动教案苏科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1212976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5.2速度直线运动教案苏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5.2速度直线运动教案苏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5.2速度直线运动教案苏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5.2速度直线运动教案苏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5.2速度直线运动教案苏科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速度 直线运动一.教学目的: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二.教学重点、难点:1.速度的理解及其计算;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判断;三.教学过程:1.上节复习 概念检查,作业讲解.2.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计算公式:v=(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单位为m/s(SI),常用单位还有cm/s、km/h.(4)速度的测量:a.直接测量:利用仪表直接测量,如汽车速度表、雷达测速仪等;b.间接测量:原理是v=,实验器材是刻度尺、秒表,

2、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时间.(5)速度的计算a.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b.应该统一单位;c.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时,既要代数值,又要代单位(6)速度的单位换算: 进行速度的单位换算时,应明确变换前后所用路程、时间的单位之间关系 例:1m/s=3.6km/h4.课堂练习 (1)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分别为63m/min、1m/s、3.5km/h,其中速度最大的是_. (2)一列长200m的队伍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队伍通过1.8km长的大桥所用时间是30min,求这列队伍的速度是多少? (3)怎样测量一盘蚊香的燃烧速度?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第二节 速度 直线运动(2)一.教学目的

3、:1.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其判断方法;2.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判断;2.平均速度的计算;三.教学过程:1.上节复习 概念检查,作业讲解.2.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在任一时刻速度都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3)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断变化的,为粗略地表示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引入平均速度概念,其公式是v=.它虽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一样,但其物理意义不一样.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表示物体在运动中任何

4、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运动快慢,它不是由路程长短或时间多少来决定,即速度不变.而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则只能表示物体所经过的那段路程的大体快慢情况,而不能反映某一时刻的运动情况,选取的时间或路程不同,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因此求出的平均速度必须注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4.课堂练习 (1)某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平均速度是5m/s,如果运动过程中最后1/3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前2/3路程的平均速度的1/3,那么物体在这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2)某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2,则整个过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上题中的“一半时间”改为“一半路程”,则结果又是多少?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