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禅风:杉本博司的摄影艺术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1212780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方禅风:杉本博司的摄影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东方禅风:杉本博司的摄影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东方禅风:杉本博司的摄影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东方禅风:杉本博司的摄影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东方禅风:杉本博司的摄影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方禅风:杉本博司的摄影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禅风:杉本博司的摄影艺术(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方禅风:杉本博司的摄影艺术 “ 我拍摄的是事物的历史。在海景系列中,我要处理的被摄体是水和空气。这二种物质可能是时至今日,对人类而言变化最少的东西吧?其他世间万物都随岁月的流逝而变化,而我的艺术主题正是时间。”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杉本博司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尊敬的摄影艺术家之一。杉本博司回忆起童年时曾说,记忆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你不会记得昨天发生了什么,但是你却可以清楚地回忆起童年往事的某个瞬间。在记忆中,这些瞬间缓慢地流逝,而也许正因为这些体验都是人生中的第一次,使得印象更为栩栩如生。但接下来直到成年时代的各种体验,都只是过往的重复,因此也就逐渐变得无足轻重。细细

2、回想你最初的、从童年一路走来的记忆,就可以发现记忆是永远不断地累积起来的、层层迭迭而重复的人生经验。1948年杉本博司出生在东京一个商人的家庭,儿时的记忆是一口井:在自家的后院有一口老井,透过一只手压的打气筒摇动让水吱吱嘎嘎的喷涌而出。这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的记忆。在某种意义上,我依稀意识到我所出生的房子以及旁边的建筑要比对面街道的房子老,我们大部分东京的邻居都在二战时期经受了燃烧弹的摧毁,只有我们这区幸存,也有许多东西是1923年东京大地震所引发的火灾后残留。我家的庭院因为设置了一口井而显得狭小,抬头看到的是有限的天空,有时总觉得在阴沉的庭院里更像是处于井底,因此无论是多么特别的记忆,总带有一种

3、挥之不去的阴影。他说照片总是搅动他的记忆,而一种习惯于观察的兴趣也一直伴随他至今。他经常会注视一些随着岁月流逝的东西,不管这些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总让他有一种心满意足的感觉,也由于保持着这种好奇与观察的习惯,因而决定了他日后走向艺术创作的道路。透视画馆系列1974年,杉本博司首次来到纽约这个国际大都市,面对着曼哈顿艺术交易最热络的苏活(Soho)区,而一位东方人如何在这世界的大舞台崭露头角,是他首先必须面临的大课题,因此他决定在纽约进行一次旅游,以寻找创作灵感。最后他来到自然史博物馆,参观了馆内展示的标本动物,这些标本被安置于三度空间的绘图背景里,一切看来是如此虚假,而或许是基于自身学习摄影的习

4、惯,也或许是为了寻找被摄者之间的关系,他尝试着闭上一只眼睛,此时奇特的现象浮现在他的眼前,所有的透视感与远近感顿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眼前的一切看来竟如此真实,足以以假乱真。他发现了以相机观看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毕生首次的创作透视画馆系列便由此展开,杉本博司的摄影艺术世界也因此开始。剧院系列杉本博司在进行透视画馆系列的同时,也开始了剧院的拍摄工作。有一次他悄悄的带着相机进入电影院,架好相机完成构图,将电影屏幕置于画面的中央,当电影开始播放的同时,他缩小镜头的光圈按下快门,让胶卷开始做长时间的曝光;漫长的二小时等待之后,在电影结束的同时关闭快门,完成曝光。当天回家后,他立刻迫不及待的进入暗房进行

5、胶卷显影处理,底片完成显影后,爆炸性的视觉效果震撼了他的眼睛。在昏暗的电影院中,除了电影屏幕之外,放眼四周一片漆黑,胶卷经过二小时长时间的累积曝光后,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胶卷的曝光主要是仰赖电影播放时,屏幕上反射出来的光线,而电影院的室内空间也因为被这反射出来的光线照亮而逐渐浮现出轮廓。每一幅摄影作品画面里的正面舞台及墙面、天花板、左右墙壁、走道、座位椅背的纹理,与电影映幕相互呼应,形成重要的元素,与全白色的电影映幕所堆栈出的一整部电影的厚实曝光量,形成强烈的黑白对比。在杉本博司尚未成名之前,他总是悄悄的带着相机在电影院内默默地进行拍摄工作,同时也拍摄户外的汽车电影院,不过当他成名之后,有许多

6、电影院的老板愿意关起门来,让他一个人在电影院内慢慢地进行拍摄。整个剧院系列的作品是观念摄影的最佳表现,他将东方的禅宗思想导入了艺术创作,让人们见识到摄影创意之路的无限宽阔,二小时的拍摄是实有的进行,最后的白色电影屏幕是空无的呈现。海景系列上天下海、各分一半,是海景系列的50张作品中一成不变的构图,这是初学摄影者最忌讳的构图方式,而杉本博司巧妙地应用气候与时间的关系,将作品中的天海一线,呈现得有时清楚、有时模糊;也能渐渐清楚,也能逐渐模糊,有白天的天与海,也有夜间的天与海,有时也能看起来非天非海,充分表现禅宗修行的三种境界,见海是海,见海不是海,见海又是海。1997年在维也纳汉堡美术馆举办欲望与

7、虚空:当代日本摄影(Desire and Void, Contemporary Japanese Photography)展览时,杉本博司曾经引用以下这一段话来诠释他的作品。宋代吉州青原惟信禅师曾对门人说:老僧三十年前未曾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后来参禅悟道,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个休歇处,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海景系列作品是杉本博司藉由东方禅宗思想,应用到自身作品的最佳明证,也将1970年代中期美国艺坛盛行的极限艺术(Minimal art)发挥得淋漓尽致。将画面呈现处理至最空、最无、最单纯,展现广度的创意美学与深度的文化思想,但对于一般不了解摄影艺术的人而言,它也是一套最无聊、

8、最难理解、最难喜欢的作品。这一系列作品曾经在拍卖会上以新台币6,000万元左右的高价卖出,应是杉本博司所有作品当中的巅峰纪录。恐怖馆系列相较于今日的我们,过去的祖先似乎更无惧于死亡,甚至对某些人来说,受到上帝挑选的意味远大于献祭的牺牲品,可以从此生的争斗与苦难中得到解放。杉本博司在1994年至伦敦参观了杜沙夫人蜡像馆(Madame Tussands Wax Museum)后,见到了处决路易十六与玛莉安东尼的断头台,以及电椅等等执行死刑的刑具展出,对他而言,一切看来都如此真实,为了见证这些由文明人所创造的死亡工具,他拍下了确实的目击相片,让人们在岁月流逝中重新面对死亡。佛海系列日本京都市东山区有

9、一间建立于1155年、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知名古老寺院,正式名称为莲华王院,一般通称为三十三间堂,里面供奉着一千零一尊观世音菩萨像,它正是杉本博司佛海系列的拍摄地点。这里既是一间日本国宝级的寺院,也是观光胜地,通常是禁止摄影的,但杉本博司用了七年的时间,不断地努力与寺院沟通,终于获得首肯进入寺院拍摄。院内中堂供奉着一尊高三公尺多的千手观世音菩萨座像,左右各十六间堂,供奉着等身大的前后十排共五百尊观世音菩萨立像。杉本博司于1970年代初到纽约之时,正值观念艺术与极限艺术盛行的年代,他以拍摄千尊观音像的方式诠释无限性与相似性。佛海与海景系列作品极为相似,作品之间的差异不大也是其绝妙之处,佛海如海,是

10、一尊佛也可以是一千尊佛,是一千尊佛也可以是无限尊佛。建筑系列20世纪早期的现代主义出现,是文化史的重要转折,可以从过度的装饰艺术中得到解放,而民主的远播与工业时代的来临,也席卷了过去指向财富与权力的虚饰社会。杉本博司试图透过建筑,追溯现代主义的肇始时期,他将相机的焦距拉长了两倍,在观景窗中望见全面性的模糊景象,而夸大性的建筑也在这个模糊影像的突击下得到重生,他试图侵蚀这些建筑的耐久性,并且也进一步的对许多大楼的影像进行混融。阴翳礼赞系列日本小说家谷崎润一郎向来鄙视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暴力的人造光源,而杉本博司曾自言他也是这样一个活在旧时代中的人,相较于当代的高度科技化生活,他对于活在已消逝的过往感

11、到更为自在。对火的驯化标志出人类优于其他物种的一刻,之后的几万年来,人类用焰火照亮了黑暗,而为了响应这点,杉本博司便决定着手记录蜡烛的一生。一个仲夏的深夜,杉本博司打开窗户引入微微凉风,接着点燃一根蜡烛,然后开启相机镜头。蜡烛在风中摇曳几个小时后,终于烧尽。于是他静静地享受这黑暗,缓缓地关上快门。他认为,在任何被赐予的夜晚,蜡烛的生命都不一样短暂而热切燃烧的夜晚,或漫长而持续发光的夜晚每根蜡烛都不同,但同样留下美丽的余韵。肖像摄影系列小霍尔班(Hans Holbein the Younger)为16世纪法兰德斯宫廷画家,专为英国王室服务,画过几幅庄严、极具气势的亨利八世肖像。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的工匠,便是根据这些肖像画,以高超的技术创造出栩栩如生的亨利八世蜡像。而杉本博司则以他曾学过的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光影表现技法,用摄影取代绘画,重制了这幅王室肖像。他曾说,如果这幅摄影作品对你而言仿若真实,或许你该好好思考的是,现今所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松林图杉本博司在日本游览了许多以松树知名的观光景点,而只有在京都御所(Kyoto Imperial Palace)才找到了符合他心中所认定的完美的松树形象。对于每棵松树彷佛卖弄风情般的各种低垂姿态进行研究之后,他创作了这件作品。它是一幅摄影中的绘画,由于看来不属于任何确切的拍摄地点,因此它可以属于任何地方,是一种虚构而理想化的绘画即初始的绘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