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理想课堂(共29页)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1210708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筑理想课堂(共2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构筑理想课堂(共2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构筑理想课堂(共2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构筑理想课堂(共2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构筑理想课堂(共2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筑理想课堂(共2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筑理想课堂(共29页)(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筑理想课堂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方案 报本小学新教育课题组一、 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改革提倡 “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教学应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和谐应是她最显眼的标志,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我们一直在苦苦追寻这样的理想的课堂。1、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当前运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如何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促使课堂教学和谐地生成,必然成为我们考虑的焦点。这次新教育实验要求我们的教育

2、要尊重人的主体性、平等性,提出的“理想课堂”无疑适应这一要求。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推进我校的课程改革。2、适应了学生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的使命是使学生获得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但由于受功利主义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身心自然、和谐的发展。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注重面向学生的未来。因此,我们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来关照课堂,让每一次的课堂经历都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3、丰富学校办学内涵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苏州市级示范性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前茅。但我们看到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技术的层面,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比较多的还是自己的教学

3、设计,忽视了学生的需求。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课堂生活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的成败。理想的课堂应该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气氛,应该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因材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新教育实验给理想课堂提出“六个度”:一是参与度,二是亲和度,三是自由度,四是整合度,五是练习度,六是延展度。在实验将对理想课堂作三个层面的研究:有效的课堂;多元理解的课堂;个性-风格的课堂。作为基本层次的有效课堂,它需要

4、用量化的方式,对那些最基本的要素作出分析与规定;对课堂的多元理解,则不是操作性的,而是意义性的,从伦理的、心理的、政治社会的角度,对课堂进行多元理解,这种理解不直接用于课堂,也并非课堂的真理,它们将影响一个教师的课堂;而个性-风格的课堂,则是在以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将教师个性的特长、专长、性格整合到课堂上。三、课题的支撑性理论。1、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 新教育理论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其基本观点是: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新教育追求这样四重教育境界: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

5、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2、“构筑理想课堂”的基本内涵和特征:理想的课堂应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气氛;由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因材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理想课堂提出了“三层六度”的基本评价体系,即教师层面(亲合度、整合度);学生层面(参与度、练习度);师生互动的层面(自由度、拓展度)。理想课堂还应具有三个基本性质:真实性;兴奋性;有效性。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为

6、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在知识意义建构过程中,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包括社会文化)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即所有知识意义是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必须经学生自身(包括个体和群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后获得。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必须有一个“理解”或“消化”的过程,就是一个意义赋予的过程,即学生必须依据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社会文化)去对教师所说的作出“解释”(interpretation),即在新的学习材料与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起实质性、非人为的联系,从而获得真正的意义。学生获得的知识意义对学习者而言也是一种“创造性的理解”。教学应是对介

7、入学生知识建构过程的设计,给学生提供建构知识框架、思维方式、学习情境以及有关线索而不是知识内容多少。四、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 2002年10月,新教育实验在苏州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正式启动;2003年,新教育实验参与学校达到了上百个,遍及江苏、安徽、山东、上海、吉林、广东等10多个省市;2004年年初,新教育实验被批准为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截至2006年6月,已有全国十数个实验区的数百所学校参加实验。 “新教育实验”很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要唤起教育者的教育理想和行动自觉。“教育在线”已经拥有注册会员10多万人,大批教育专家、一线老师积极参与论坛上各种问题的对话和讨

8、论,形成了“批判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良好氛围。“新教育实验”坚持实践性原则、公益性原则,着眼过程,注重发展,重视操作,强调行动性、开放性与生成性。实验的价值取向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求真务实是“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境界。五、研究的目标、内容 构筑理想课堂。以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作为课堂教学基本原则,充分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精神成长与能力提升的重要阵地。主要内容:(1)按照理想课堂“六度评价表”实施与评价课堂;(2)教师定期开设专题研究课,及时进行总结反思(3)学校定期按学科举行专题教学研讨活动。1、研究的目标(1) 构

9、建适合我校的并能体现新教育理想课堂的教学操作模式。(2) 形成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学习学习方式的实践策略。(3) 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4) 通过理想课堂的研究和构建,打造我校教育特色,使课堂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2、研究的主要内容(1) 理想课堂的课堂观、教学观、学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研讨。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转变教学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确立“心中有学生”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在于“引路”,“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在设计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应把以

10、前设计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2)理想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将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变为面向过程的学习,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以“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欲,是否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欲”来衡量,达到“教得科学、学得主动、练得适度、评得合理”的教学境界。(3)理想课堂的学习方式的研究。通过各种形式了解、分析、研究本校学生学习的现状,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科学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提高我们根据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学习策略等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因和外因,探索出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自主学习基本模式。(4) 想课堂的课堂

11、有效性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的实效性。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采取多种手段,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得到知识、技能的提高。3、研究的具体措施(1)、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A、加强校本培训,树立新教育的课堂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价值观。以新教育理论学习为重点,重视加强对新教育中理想课堂的学习,帮助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与新教育实验相适应的课堂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价值观。校本培训形式做到多样化,坚持学习理论与提高实践能力相结合、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辅导相补充,坚持开设讲座与组织讨论、观摩、交流相促进,要充分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大胆实践,开拓创

12、新,努力提高教师开展新教育实验的水平。B、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继续推进以问题为起点,以课例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途径的校本研究。基本程序: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讨课例行为改进发现新问题,又进行新一轮研究。“两阶段五个环节”。两阶段是试教初研阶段、再教深研阶段,五个环节是第一阶段的“学习备课、试教观课、研讨改进”三个环节和第二阶段的“再上课再观课、研讨反思”两个环节。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师教学实践与反思能力,为构建理想课堂创造前提条件。(2)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与新教育理念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为构建理想课

13、堂导向护航。A、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 建立教师“构建理想课堂”主题档案袋,收集系教师个人实践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教案、案例、反思随笔等。同时,把教师“构建理想课堂”的行动研究纳入教师发展性教育教学绩效评价体系中。B、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结合“六度”理念,修订学校课堂教学评价表,重新设计课时教案,逐步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把构建“理想课堂”落实在自己的教学预设与生成中,落实在教学的反思随想中。C、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运用“六度”理念,联系学生生活,构建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让评价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伴护学生成长。(3)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围绕“六度”,开展学科教学操作模式研究,规范落实与新教育理念

14、相适应的课堂教学。A、围绕“六度”,开展学科教学典型案例研究。各个学科教研组,围绕“六度”展开实践研究,形成典型案例,交流共享。B、围绕“六度”,开展相关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与“参与度、亲合度、整合度、自由度、练习度、拓展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C、围绕“六度”,开展课堂教学操作模式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教师,核心在课堂。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作为认识对象的知识并不像实物一样,可以由教师简单地传递给学生,须靠学生自己来建构,并且纳入他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别人是无法代替的。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教材特点、

15、学生特点大胆改革40分钟的课堂教学,还学生生机勃勃的真面目。D、对理想课堂作三个层面的研究:有效的课堂;多元理解的课堂;个性-风格的课堂六、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调查法:对当前我校教与学的现状进行研究。 文献研究法:实施本课题的理论支撑点以及方法论依据的研究。 比较法:通过对教学中各研究对象及同一研究对象的横向、纵向比较,得出实验成效的研究。 实践法:对方法论的探索以及运用的研究。 经验总结法:完善方法论及策略的研究。 系统论方法:摸索并建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的研究。 个案研究法:实时监控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本课题还将充分利用“教育在线”()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及时交流研究动态,沟通各类

16、信息,并利用网络开展各种培训,对实验学校进行适时指导。七、课题的研究保障加强组织管理,保障研究顺利进行,从而取得实效。(1)、学校成立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研究、论证、修改、实施方案,检查实施情况,调控研究措施,进行阶段测查,总结研究成果,对研究的全过程负责。(2)培训教师。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研究方案、各地经验,提高理论水平,学会研究操作,增强实施方案的自觉性。(3)确立子课题并责任到人。 根据研究的主要内容,确立几个子课题课题。分别有课题组组长负责,并由他们落实到每个教师的实践中。(4)作好个案跟踪分析为了提高实验的实效性,在每个班上选取34个典型,作好详细的个案跟踪分析,从中概括出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而为改进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