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使用手机得利与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31209377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使用手机得利与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生使用手机得利与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生使用手机得利与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生使用手机得利与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生使用手机得利与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使用手机得利与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使用手机得利与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的调查研究摘要: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许多家长担心孩子路上安全和方便及时联系给中小学的孩子都配备了手机。前几年只听说中学生带手机的比较普遍,可最近一年,我们发现,小学生中使用手机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手机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欣赏手机带来的精彩的同时,我们往往会无意间耗去过多的精力、时间和金钱等,有些同学迷上了手机游戏,有些甚至半夜还在发手机短信,同学之间煲电话粥,不但影响了同学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还扰乱了学校的课堂纪律。因此,我们觉得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是很有必要的。在家长、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他们认为只有在特殊

2、情况下,小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否则还是不要使用的好,也就是说小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而在同学们的调查中发现,很多“手机族”的同学也认识到了手机给自己带来的危害。小学生的任务是学习,手机并不是必备的学习用品,应尽量拒绝使用手机。关键词:小学生 使用手机 利与弊 一、课题的背景与意义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许多家长担心孩子路上安全和方便及时联系,给孩子都配备了手机。前几年只听说中学生带手机的比较普遍,可最近一年,我们发现,小学生中使用手机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不仅在课间,我们经常看到同学拿着手机把玩,甚至课堂上也偶尔听到一阵阵铃声,不但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还扰乱了学校的课堂纪律

3、。 听,一堂语文课上,正当大家在津津有味地听老师讲课时,“嘀嘀嘀嘀嘀嘀”的声音打破了课堂纪律。原来,是xxx同学的手机响了。他尴尬地按掉挂机,又继续上课。这阵铃声打断了老师的上课思路,也引起来一阵课学骚动。这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小学生使用手机合适吗?为了了解校园内同学们使用手机的情况,让同学们更清楚地认识使用手机的利与弊,并了解同学们该不该用手机。我们几个同学展开了“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课题的调查与研究。二、调查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了解同学们使用手机的状况2、让同学们认识使用手机的利与弊3、同学们对待使用手机的态度4、同学们如何使用手机5、同学们购买手机的理由6、小学生有没有

4、必要带手机三、调查对象本校五(3)班、六(1)班的全体学生、部分家长及高段各班班主任四、调查研究的方法1、查阅资料:到网站或图书馆查找有关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利与弊的资料,以便更深入地了解。2、问卷调查:从家长、教师、学生三个角度进行问卷调查,从而更全面地看待问题。3、访问:通过采访,更好地了解同学们对使用手机的状况。五、成员分工组长:闻香琳,总负责,负责撰写方案与报告组员:曾静如 吴晓晴 林徐源负责问卷调查、统计、整理材料等谢琪晟、侯冉冉、方倩负责采访、查阅资料六、调查步骤第一阶段(第9、10周)确定研究课题,进行资料搜索,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制定课题研究活动方案,进行开题论证,第二阶段(第11

5、周)在指导老师和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下,设计采访问题和调查问卷,并开展采访和问卷调查。第三阶段(第12周)统计整理调查资料,并进行分析第四阶段(第13、14周)撰写结题报告七、调查、采访与分析为了了解同学们使用手机情况与认识,我们课题组分别给五(1)班、六(1)班共65位同学和本班34位家长以及15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一)学生卷学生卷,我们分为两大块,即有手机的同学回答内容与没手机的同学回答内容。我们共下发65份问卷,收回60份有效问卷。1、在这60份问卷中我们了解到有26人有手机,占总数的43.3%;没有手机的有33人,占总数的55%;还有1人是很快就会有手机了。从这个数据分析,同学们拥有

6、手机率是相当高的。2、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这些有手机的同学中,经常使用的占24.8%,偶尔使用的占65%,几乎没用的占10.2%。而经常使用和几乎没有使用的同学的手机是家长亲自给孩子买的,同学们可以自由支配,而偶尔使用的同学的手机有35%是和家长共用的。3、对于手机功能使用方面的调查显示,有45.5%的同学用来电话联系的,有24.5%的同学是收发短信用的,有11.6%的同学是玩游戏的,有8.3%的同学摄像功能是用的最多的,有7.1%是经常下载图片铃声用的,还有3.3%的同学使用最多的是上网。从这些数据分析,同学们使用手机的功能是非常广泛的,但是基本上跟学习没多大关系。4、对使用手机的态度调查

7、显示,有78%的同学觉得使用手机影响了学习,有22%的同学觉得使用手机并没有影响到学习成绩,而这22%的同学中大部分是几乎不用手机的同学,可见对同学们来说使用手机是弊大于利的。而没有手机的同学中却有92%的同学认为使用手机能方便联系,这可能跟他们还没使用手机,没体会到对成绩的影响有关吧。5、没手机的33人中有28人都说自己想要手机,理由大部分是同学都有,我也想有;只有5人说不想要手机,理由是手机对他而言没什么用或怕会影响到学习,而这5人都是成绩优秀的同学,可见对使用手机的认识只有极少数的人是正确的。(二)家长卷 而小学生该不该拥有手机呢?家长们又是如何看待这问题的呢?我们对本班的家长进行了问卷

8、调查、采访。据调查了解到,家长有给孩子买手机的目的更多的是“遥控”孩子行踪,关键时刻能找到孩子,比如放学后能督促其尽快回家。二是一旦孩子路遇歹人,也能及时用电话报警。还有一种是因为受不了孩子的吵闹给买的。而且有65%的家长有没收过孩子的手机,原因是经常和同学发信息,而晚上很迟睡觉或者是迷恋打游戏,做作业心不在焉的。家长还承认,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方面的内容少,主要用于学生之间发短信、玩游戏,或是登录互联网。 我们来听几位家长的声音:一位妈妈声称“现在的手机价格不高,样子又很漂亮,给孩子买一个,联系起来挺方便的,省得一整天都找不到人。今年过年时给女儿刚买的一部手机。”另一位妈妈也说“孩子有了手机之

9、后,我回到家没见他在家,只要打个电话给他,一会儿就回来,不像以前要把他几个要好的同学家的电话打遍了才能找到”。由此可见,手机实际上是一根“绳”,能“拴”住孩子让做父母的放心。看来,家长们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手机的同学也给家长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张爸爸在今年张XX生日时,也给他买了个手机做为礼物。谁知,每天放学,张XX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直到吃晚饭才出来,检查作业却一个都还没完成,原来是在用手机打游戏,几番思想工作都没用,张爸爸一气之下就没收了张的手机。在问及滕妈妈时,她说,自从给孩子买了手机,孩子干脆不用家里的电话了,常躲着父母用自己的手机对外联系。有一次还发现几个男孩子发来一些表爱

10、意的短信,深更半夜还有短信联系。知道这事后就把她的手机锁到箱子里去了,除非学校里有外出活动时,才给她用。(三)教师卷在对老师的问卷调查与采访中,支持同学们使用手机的没有,32.2%的老师持反对态度,理由是铃声干扰课堂,影响了正常教学,打游戏、发短信影响学习成绩;67.8%的老师认为应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一位班主任说,她班的林XX原本成绩一般,可在她的激励和帮助下,上学期的成绩进步很快,可这学期成绩直线下滑,在家访中老师才了解到原来是放寒假时,家里给孩子买了手机后,放学回家匆忙做完作业就玩手机。八、对于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建议1、很多家长给孩子购买手机的初衷是方便同孩子联系,但手机的很多附加功能,例如

11、游戏、上网、短信等,并不一定都适合我们小学生,另外,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手机并不是必备的学习工具,其实是没有必要。2、同学们,使用手机也许是生活的趋势,但目前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用处并不大,如果因为玩手机游戏、发信息而影响了学习成绩,又如何面对自己今后的求学生涯呢?试问,朗朗的读书声中夹杂着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正常的课堂秩序能得到保障吗?与宁静的校园学习氛围和谐吗?手机尚属贵重物品,若造成丢失,又由谁来负责呢?更有甚者,不健康的手机短信,还会影响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3、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本身并无利弊对错。进入校园

12、后出现的负面影响,如影响学习、互相炫耀等,如果单纯地禁止只能从表面上掩盖,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希望老师对同学们进行教育,让同学们具备自律意识,以健康、文明的心态使用手机。(1)提高认识,杜绝攀比。针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及时给大家宣传使用手机的利与弊,侧重告诉他们手机可能带来的危害,提高家长和同学的认识水平,努力防止同学相互攀比配备手机。(2)多管齐下,加强管理。家长、学校、社会三者携手合作,及时掌握同学们使用手机信息,采取齐抓共管的办法,避免因手机滥用而破坏正常的教学。 (3)立足家庭,正视问题。家长应了解孩子使用手机时易出现的负面影响,给孩子讲清使用手机的目的,增强孩子的判断能力,帮助同学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对使用手机这一浪费现象说不吧!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业上,让我们的校园更加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