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贤事迹材料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1209114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美乡贤事迹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美乡贤事迹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美乡贤事迹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美乡贤事迹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美乡贤事迹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美乡贤事迹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美乡贤事迹材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美乡贤事迹材料(文章一):村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村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记桃源镇桃锋村党支部书记郭富添 他是桃源镇桃锋村一位朴实的农民,也是全村人民敬佩的村书记,群众对于这位村支部书记的感恩之情滔滔不绝。他对桃锋村家家户户的具体情况都了然于心,哪家生活困苦需要定时关注;哪户有残疾人员需要医疗费用;哪户家的孩子正在上高中,学习成绩优秀等等。村里的细微情况都被郭富添摸查的一清二楚。这是因为他的做事风格决定的:坚持融入群众,与民同吃、同住、通行,倾听民意贴近民心,尽心服务民众所需。 农村基建,他尽心尽力 任村干部的二十多年来,郭富添同志对桃锋村的发展做了非常大的贡献,特别是近两年来,他积极联系乡

2、贤、帮扶单位等筹集资金,为桃锋村的基础建设尽心尽力,努力建设“美丽桃锋”。 “要想富,先修路”。桃锋村道路常年失修,雨雪天泥泞难行,解决行路难是村里的头等大事。郭富添创新思路,发出请柬,召集在外工作人员召开了桃锋村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聚会,会上他代表村“两委”汇报了几年来的变化和远景规划,鼓励大家建言献策,并为家乡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他的感召下,短短几天内就集资十万余元。这次筹资为村里修成主干道三千多米平整宽敞的水泥路,而他却瘦了十多斤。2xx年至2xx年,在他的努力下,通过争取上级资金、协调外部扶贫挂钩单位资金和集体筹资,又分别对村里多条道路进行了集中硬底化。现在,桃锋村道路已四通八达,六

3、千多米平整宽敞的水泥路令老少村民交口称赞,远近村邻刮目相看,但他却没有丝毫满足。 以前,农村饮水安全、农田灌溉等问题一直是困扰桃锋村民的大问题,郭富添书记上任以来也一直在为村里水的问题尽心尽力。通过郭书记积极联系乡贤以及帮扶单位,现在这两个问题都基本得到了解决,其中桃锋村川圳水圳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现该水圳建设质量安全可靠、径流量大,解决了300多亩农田多年来因水圳残旧、漏水而造成粮食减产的难题;大树山、顶头壶两个村民自来水工程也即将建设完成,新建了两个大型水房,铺设了新水管,并把水管直接铺设到贫困户家里,能解决困绕500多户村民多年来安全饮水的难题,这些惠民项目得到了村民的交口称赞。 此外

4、还有桃锋村文化广场的建设、村道路灯、环卫等基础设施都实实在在为村民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善。 心系群众,他不辞辛劳 农村工作面广,头绪多,处理问题要合情合理合法,费劲劳神,处理不好还会得罪人。自从当选村支部书记以来,他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时时刻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桃锋村是个贫困村,困难群众很多,为改善桃锋村部分贫困村民的生活状况,富添书记积极联系广州市档案局等帮扶单位,规划落实多项帮扶措施,目前初见成效。已投入18.2万元为60户贫困户93人购买农村养老保险;投入6万元帮助15户贫困户改造危房,其中2户新建住房;投入资金3 万元,帮助80 户贫困家庭饲养猪10头

5、、鸡鸭5000余只,并邀请种养方面的专家为贫困户举办2期种养技术培训班。为全体村民共同增收致富提供了资金和技术保障。此外,还组织党员干部中的致富能手结对帮扶贫困户,通过资金援助、技术传授、项目分享等措施,帮扶他们创业致富。 他的辛勤付出和努力工作终于赢得了民心。2xx年4月份村“两委”换届时,他再次高票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这使她再次下定决心要干好村级工作,当好村里的领路人。 重视文化,他用心良苦 村里三立学校是解放后由一所寺庙改造而来,虽经过几次改造,但数十年来的风风雨雨,学校教室早已破旧不堪,原来有部分教室属于危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

6、苦孩子,他几经周折跟桃锋村三立学校旅外乡贤邓崇敬先生伉俪取得联系并说服邓崇敬伉俪出资10万元修葺三立学校。经过半年的修葺,2xx年 1月7日正式竣工。从此,桃锋村李坑的孩子们再也不用走两三公里的路去到镇上上课,学生们的安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此外,在郭富添的提议下,村里投资八千余元,由群众自发组织,成立了2个民间文艺表演队,设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建立了文化大院,购置了活动器材,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现在的桃锋村,村容整洁,民风淳厚,群众安居乐业。 郭富添书记工作认真、作风扎实,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书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担任村干部多年,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做过细思想工作,为人正

7、直、作风扎实、廉洁奉公,生活严谨,能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在富添书记的带领下,桃锋村各项工作都取得很好的成绩,先后拿了两年“全面工作先进单位”,他个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资料:/data/grcl/(文章二):徜徉在乡贤美德的精神世界里 徜徉在乡贤美德的精神世界里,重建学生道德成长的新家园 乡贤先哲对初中生影响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xx市后宅中学 邵江 (1)、学生道德教育迷茫与低效中的呼唤课题研究背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先育德,德育为先。 课题生成原因之一,德育的反思,使我们认识德育其重要性停留在嘴上,在实际中却是短板。德育形式仍存在

8、道德空谈与灌输,重知识轻实践体验,脱离学生生活,呆板,空洞。而初中生身心发展迅速,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觉醒,有追求自我体验、感知和接触的心理倾向,道德判断逐渐转向以自我中心为主,强化自我教育和自我行为的校正;正处于思想品德、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盲然期、关键期,渴望得到道德发展的有效指导和引导。如何把德育引向学生的生活? 其二,改革开放,多元文化的冲击,精神垃圾、不良风俗的侵蚀,独生子女的特有弊病等导致社会核心价值观理念的混乱,在学生中逐步崇尚现实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致使学生的理想与价值观的低俗化,精神偶像、榜样形象的低级化,缺乏崇高的精神追求;责任意识淡薄,责任感失位,诚信、感恩、爱国以及传

9、统美德的错位,让学生产生道德判断的混乱。 其三,我校所在街道鸿山,钟灵毓秀,人才辈出。从泰伯奔吴来,三千年孕育了以尚德、谦让、开拓、创新为核心价值的吴文化,在深厚的文化的积淀下,从古至今,群贤闪烁,名动历朝,到近现代更是奇葩耀眼,先后涌现了以钱穆、钱伟长、钱临照、钱俊才、钱令希、钱易、邹承鲁等大师和院士为首的一大批文化英杰,也出现了自学成才的将军诗人朱增泉。一代代的乡贤,一代代的文化,生根在鸿山百姓的血液里,他们的成功,他们的业绩,他们的精神,在家乡广为流传,啧口传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代鸿山人为之奋斗努力。这些,始终伴随学生成长的乡贤先哲的事迹与经历,与学生情近、亲近又文化同源,正是学生道德成

10、长的精神源泉和榜样引领。 在呼唤德育实效声中,我们认为结合乡土文化的优势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学校也在实施校本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乡贤先哲的成功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美德,发挥乡贤先哲的引领作用,以乡贤先哲所蕴含的美德、情操及奋斗拼搏的精神影响学生,感召、激励学生,丰富他们的精神追求,帮助学生重建道德发展的新体系。我们选定本课题进行研究。 (2)、回归生活的德育是围绕在学生成长的每时每刻课题界定: 我们选择的课题研究的介入点是乡贤先哲。乡贤、先哲”即指乡里历代才德高尚的人,是在一定的地域历史文化背景下,在某一学科、领域、行业有过重大贡献,颇具影响的并得到社会和历史承认的地方性知名人物

11、。历代乡贤、先哲所留下的思想遗产和精神财富是今人极为珍贵的宝藏,更是可为学校利用的重要教育资源。昔有文天祥以家乡先贤为榜样,受乡贤的道德感召,终成为一代 民族英雄,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广为传诵。 课题研究的对象:处于心理、生理的转型期的初中生,追求精神道德、学业技能、个性心理、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这一阶段的初中生心智尚不完善,存在一个“追星”的名人效应,在其成长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榜样,一个成长的坐标,更需要是真实可亲的榜样。在初中生的心底始终存在“我是谁我已经达到的成长阶段”,“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内在想要实现的潜能”的渴望。 课题研究的关注点:乡贤先哲对初

12、中生的影响。影响本身有积极与消极区分,我们关注的是对学生道德发展的正向影响。我们试图通过选择合适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手段主动对学生施加良性影响,用恰当方式干预学生的道德发展,对学生“做什么样的人”产生一种正面的影响,最终达成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达到提升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管理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课题研究将通过优化校园环境,宣传地域名人,以丰富、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浸润于催人上进的名人文化之中,在亲近鸿山名人、追随乡贤、先哲的足迹中,汲取前行的动力和人生的智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寻找和建立自己认同的学习目标,激发自我学习的内在积极性

13、,树立为国家昌盛,民族振兴,家乡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信念,让名人作为榜样,作为学生成长的坐标激励并伴随着学生成长。 (3)、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业与美德比翼双飞课题预设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试图对丰富的地域名人教育资源加以有效开发和利用,在拓展学校德育渠道,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发扬地域人文风尚,美化校园教育环境,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等方面进行研究。 (1)、真实的具有亲近感的乡贤先哲的成长经历和爱国爱家乡的情怀、精神、思想、人格的事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为初中生的成长建立具体、可感、可悟、可触的人生榜样,给学生以激励,给学生以奋发向上的情感冲动,给学生以精神的引领。 (2)、重建学生的道德家园,继承并弘

14、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从乡贤先哲的历程、事迹中体验、感悟,逐步形成初中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认同感,进而对学生成长发生积极的影响。 (3)、借助课题研究,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培植奋发向上的校园精神,促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家乡、爱亲人、爱祖国的情感,在学生心底植入“中华”之根,始终身怀振兴中华民族之心。 (4)、吸取乡贤先哲成长文化的精髓,以其奋斗、拼搏、自强的精神引领学生发奋学习,通过营造名人榜样引领的学习氛围,发展个性,发挥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问渠清水何处来,理论引领为源头理论支撑: (1)、模仿理论:美国心理学家A.Band

15、ura(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测生活中可亲可敬的人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的。通过注意和观察榜样的行为的各方面,尝试可模仿的、有价值的行为,用榜样强化自己的行动,对自己进行教育和奖励。特别是处于转型期的初中生,在独立和依赖、批判和承继、自我和盲从的心理生理的关键时刻,选择好前行的坐标,选择好学习的榜样是引导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2)、名人效应原理:心理实验表明,学生由于接受名人的暗示容易产生信服和盲从现象。名人效应的产生依赖于名人的权威和知名度,依赖于学生对其的关注或者能真切感受、亲和、崇拜的程度。初中生特殊阶段的认识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他们所希望的名人更多是形式化、表面性的形象,他们喜欢

16、时尚的歌星、影星一类,出现盲目的“追星”现象。因此,为初中学生选择的“名人”,必然是具体的,可亲近的,真实的,能了解的。乡贤先哲是学生身边的榜样,他们的经历、成就、精神在学生周围的环境中可以感受到,可以了解知悉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追随的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学习环境的理论:D.H.乔纳森认为环境的强化能强化学习者的意图、行动、反思及实践,产生积极的、有意图的、自觉的行动和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校园潜在的资源是一个完备的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它又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是培养他们观点、信念和良好习惯的手段”。本课题借助环境理论在校园内构建“乡贤名人”的文化氛围,通过参观、调查、走访、访谈、讲演等活动,让学生浸润于“乡贤先哲”成长的历程、事迹、思想和精神中,受到名人的优秀品质的熏陶,不断地得到引领,逐步走向健康成长。 (5)、浸润、体验、活动中陶冶,环境、对话、演讲中滋润课题研究方法与过程: 生活即德育,学生的道德成长的影响来自学生成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