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第七单元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31208925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下第七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下第七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下第七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下第七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下第七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下第七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第七单元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单元分析本单元介绍了几位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表达了他们炽热的爱国热情。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习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的需要去查找、搜集相关的资料。本单元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宋庆龄、戚继光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有的合辙押韵,有的故事性强,有的描写生动,学生喜欢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词句,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学习古诗时,能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注意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的需要去查找、搜集相关资料。本单元要求理解30个字,会认32个字。25、我不能忘记祖国主备人:骆亚果学习目标:

2、 1、指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结合课文,体会句子含义。3、会认11个字:庆、资、索、估、淘、汰、锁、雅、亿、仁、统;会写15个字及掌握一些词语。学习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宋庆龄两段话的意思。 第一课时_月_日 总第_课时 本周第_课时预习目标:1、 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流利朗读课文。2、 理解“不以为然、勤奋、温文尔雅、艰苦卓绝”等词语。教学过程:一、 图片导入(天安门城楼上宋庆龄的特写)读题质疑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1.检查生词不以为然、无忧无虑、温文尔雅、艰苦卓绝资料 卓越 历史 淘汰 宋庆龄 估计指名读、

3、小组读、齐读。2.检查读书情况每组 号同学起来朗读,每人一个自然段。三、出示预习提纲,小组展开讨论1.宋庆龄一共说了几段话?用横线画出来。这两段话表达了她的什么感情?2.第一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的?第一段话主要说了哪两个意思?用双横线画出。3.用横线画出美国学生的发言。4.宋庆龄是个什么性格的女孩子?从哪些句子看出来?5.搜集爱国的名言。四、完成预习笔记。第二课时_月_日 总第_课时 本周第_课时学习目标:1、 预习课文内容。2、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体会宋庆龄爱国情感,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3、 准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二、 小组汇报预习提纲问

4、题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宋庆龄的两段话。三、 拓展:1. 填空: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 ),( ),( )我不能忘记祖国!2. 假如你是宋庆龄,面对同样的情况你会说( )。3. 阅读宋庆龄的资料四、 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谈谈你的体会。五、检测反馈:1、抄写两句你体会最深的话: 2、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1)我 十分 喜爱 跳水 和 狮子 这两篇课文(2)钟敲了一下 两下 一直敲了12下 爸爸还没回来六、教师总结课后反思:_26、卢 沟 桥主备人:任贤平教学目标: 1、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理解卢沟桥的重要意义。2、掌握9个生字和一些重要的词语。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

5、诵第二自然段。重难点: 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介绍家乡造型美观的建筑物。第一课时_月_日 总第_课时 本周第_课时预习目标: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理解内容。2、理解“完好无损、千资百态、栩栩如生”等词语。3、准确、流利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我们中国有很多著名的桥,你知道哪座桥?图片打出:卢沟桥。你们知道这座桥是哪座桥吗?板题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1.检查生词郊外 纪念馆 栩栩如生 检阅姿态各异 卢沟晓月 攻击 独一无二指名读、小组读、齐读。2.检查读书情况每组 号同学起来朗读,每人一个自然段。三、 出示预习提纲,小组展开讨论1、卢沟桥在( ),修于( )。2、它的设计特点是( )。3

6、、早在( )卢沟桥就闻名世界。4、本课我喜欢的好词有( )。5、我最喜欢第-段,原因是-。 6、卢沟桥还有什么特殊的纪念意义? 7.收集卢沟桥的相关资料,讲给同学们听。四、完成预习笔记第二课时_月_日 总第_课时 本周第_课时学习目标:1、 学习课文内容。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3、 理解重点句子,体会其特点及在历史上的特殊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二、小组汇报预习提纲问题 穿插:1.石狮子给你什么感觉?请找出关键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指导按层次背诵。展示背诵情况,师生共同评价。2.理解“独一无二”“奇观”齐读本段,读出闻名世界的豪迈来。三

7、、拓展练习:1.第二段用了什么写法?(总分)自己也用它写一句话。2.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四、总结正是因为这座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千百年来,一直闻名世界,经久不衰。课后反思:_27、 古诗两首主备人:郭新霞学习目标:1、 掌握生字和新学的字。2、 指导朗读古诗,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导朗读古诗,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内容,想像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_月_日 总第_课时 本周第_课时预习目标:1、扫清文字障碍,感知诗歌大意。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感情。3、准确、流利朗读古诗课文从军行。学习提纲:1、

8、 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分别是-,-。2、 其中从军行是-代-写的。3、 从文中的插图你能够看到什么景象?你又想到了什么?你能从诗中的词语来说吗?4、 你喜欢图上的什么?从军行是什么意思?】教学过程:一、 检查预习情况:1、 分组讨论、交流,你明白了什么?2、 这首诗是写了什么?- -。 二、学习古诗: 1、介绍作者(展示已收集的资料)。 2、从军行的意思是什么? 从-,军-,行-。 3、自读古诗,划分节奏。 青海 长云 暗 雪山, 孤城 遥望 玉门关。 黄沙 百战 穿 金甲, 不破 楼兰 终 不 还。 4、按划分节奏,齐读。 5、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古诗的意思。 三、交流展示自学情况。 1、你在自

9、学时遇到什么困难? 2、针对提出问题实行解决。 3、小组内讲诗意。 4、思考: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内容?后两句写了哪些内容? 5、朗读并背诵古诗。 四、检测反馈: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组词。 ( )- ( )- 还 长 ( )- ( )- 2、默写从军行。 -, -。 -, -。 3、从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 收集几首王昌龄的古诗实行欣赏。 第二课时_月_日 总第_课时 本周第_课时预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词。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习惯,理解诗句和局部字词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预习提纲: 1、塞下曲的作者是-代-。 2、书中的插图上画了哪些景象?你想到了什么?你喜欢图上的哪一个景象?诗中能找到相对应的词语吗? 3、塞下曲中塞指-,曲指-。 教学过程:一、 检查预习情况。1、 分组讨论,合作交流。2、 朗读古诗,比一比谁读得好。二、学习古诗:1、自主学习与探究。(1)解题目的含义。(2)分组自学并讨论,分析诗意。(3)小组内讲诗意,老师点拨。2、讨论:诗中描写了怎样的一位将军?从诗中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来?3、指导朗读古诗,体会感情。(1)小组讨论交流并划分诗的节拍。(2)反馈画节拍的情况。(3)按节拍读古诗,体会感情。 林暗 草 惊 风, 将军 夜引 弓。 平明 寻 白羽, 没在 石棱中。(4)熟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