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2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1204924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摘要:面对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冲击,学科教学迎来了新的局面。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本人认为应该根据新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在教学中融入多彩的现代信息技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让科学教学更符合新课程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本人就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确定了两个研究的重点。第一,在科学课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二,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前或课后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学习评价。在实验研究中,以课程为中心,并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2、辅助科学课的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方法作为切入点,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一、研究背景:小学科学课是以学生自我参与科学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动手操作、独立分析、尊重证据、搜集整理和敢于创新等能力。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遇到部分学生、家长对此科目不重视。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容易开小差,教学效果差;课后的探究实验活动只是形式主义对待。而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现代教育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率;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基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

3、高质量的科学信息;能为教师提供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 1 面对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冲击,学科教学迎来了新的局面。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我们除了要继承原有的教学方法外,更应该根据新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在教学中融入多彩的现代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作为科学教学中强而有力的工具。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让科学教学更符合新课程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本人就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确定了两个研究的重点。第一,在科学课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构建新型的教学模

4、式,突破传统教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第二,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前或课后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学习评价。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化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科学课堂教学。2、研究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3、指导学生运用

5、信息技术平台进行学习评价。在研究过程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观察法和调查法。在实验研究中,以课程为中心,并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科学课的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方法作为切入点,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一)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方法。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在引入新课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建立初步的认识。相比于传统课堂的引入,它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课堂的引入可以运用网络的图片、视频、动画和游戏等。研究期初期我在网络中搜索了一些与学科相关的网络课件(见图1)、视频(见图2)

6、和游戏(见图3),建立资源库,用于新课教学的引入。图1 图2 图32、搜索整理,自主学习。在科学主题学习研究时,我会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对学习内容的信息资源进行搜索和整理。在进行交流时,我尝试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入网络课堂,充分发挥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课堂上,我运用了QQ即时通讯工具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合作小组中提出各种问题并各抒己见,呈现各自查找的有关材料,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质疑。也可以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加工能力。但实际的课堂上我发现这对小学生来讲要求还过

7、高,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很难完成相关的任务。如:在上五年级下册昼夜交替的解释一课时,我先提出“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解释。再上网查找资料,并及时利用通讯工具QQ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有部分学生顾着交流又忘了查找资料,部分学生顾着查找资料又忘了与同学交流。如何让学生兼顾两方面,是课题进一步研究的重点之一。 3、利用设备,提高效率。 有时候在实验课中,学生的实验会出现操作不当。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教师不能一一进行纠正。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我会利用摄像机把部分小组的实验情况拍下来,有正确的,也有失误的。然后再播放给学生看,与学生一同分析。学生的学习兴

8、趣一下子就提起来。这个方法比教师单单用口头评价学生的实验情况会更直观、更高效。(见图4)因此,在利用网络促进课堂多元化的同时,我重视学生的互动方式,让学生能即时获得丰富的资源。在课堂中,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设备设施,提高教学的效率。在课堂上,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时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避免学生耗费 大量的时间浏览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资料。只有将互动合作与网络学习有机 图4结合,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课堂。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科学课外学习的模式与方法。以课程知识为基础,选择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内容,组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信息资

9、源,我探索了两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1、信息技术环境下选择专题网站和网络游戏进行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可以选择在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进行。现代的网络能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把学习科学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也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渗透到另一个层面。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课余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由于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有时候学生从网络直接下载的材料内容多而不精,有些还是无关的信息。而专题学习网站提供的信息是经过筛选与处理的。它的

10、资料丰富,比较适合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内容有视频、游戏及图文资料等。研究期间我在网络中搜索了一些与学科相关的专题网站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专题网站快乐学堂(见图5)中的自然科学栏目中具有有关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和地球的运动单元内容的相关资料。同步课堂栏目中具有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游戏。专题网站中国儿童资源网中的学科知识类栏目下的物理科学中具有有关运动和力单元内容的相关资料。专题网站学乐中国中的科学自测栏目中有与各年级教材相对应的题库游戏。专题网站小学科学中学生中心栏目中具有与教材内容相对应的视频、文 图5字资料等。同时,我在研究期间搜索了一些与学科相关的网络小游戏,如:激光物理反射小游戏、

11、光的反射定律小游戏、奇妙反射镜、彩虹光线反射镜、地震避险游戏、地震逃生方法(见图6)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强化学习效果。在布置学习任务前,我先与家长确定联系,明确学习任务。让孩子们科学地进行学习,避免沉迷游戏,浏览过多与学习无关的内容。让这些网络游戏真正地为学习的巩固学习起到辅助作用。 图62、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搜索引擎进行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根据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索有关主题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和整理的能力。这里为孩子们提供的是强大的搜索引擎。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对个体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然后进行简单的幻灯片制作

12、,并进行保存以备后期交流。同时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评价。在这一环节,学生完成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比如白芸豆成长记(见图7)、绿豆观察日记、太空种子实验站 图7、太空种子成长记、我的绿豆宝宝和辣椒生长全过程。(三)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有效教学评价方式。根据课程特点,我把学生课堂学习评价的方式可以分为课前、课上及课后学习成果的评价。让学生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对同学的探究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为了进行系统的评价,我还利用了学校的网站()和学习社区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平台(见图8和图9)。让学生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及时地对同学或小组在实验中的表现及探究成果进行评价。同时,学生也能从评价中得到及时的反馈,

13、了解自己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设立改进措施。基本上都是让学生主动进行评价,小组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的评价为辅。图8 图9三、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的研究成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可以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掌握科学知识的能力。转变了师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了传统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培养了学生科学素养,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搜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如表1所示:表1 五年级试验班与对比班学生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 N=50 兴趣

14、度人数调查阶段很有兴趣有兴趣一般没兴趣非信息技术环境30884信息技术环境42620 从以上表可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科学课堂教学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趣味化,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量,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如表2所示:表2 期末实验班学生的上课发言及课外作业完成情况的小组调查表学习兴趣高注意力集中 提问积极性高 作业完成率实验前82.2%75.4%56.6%42.5%实验后96.3%97.8%85.8%88.3%从表中数据说明,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探究的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原因在于信息技术灵活多变,形式多样,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15、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更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使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三)学生的科学知识得以巩固,掌握程度好。如表3所示:表3 五年级试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科学学科测试情况统计表班 别平 均 分期末考查实 验 班87.2期末考查对 照 班78.8分析:实验班的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班,且差异显著。原因在于使用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潜能。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活跃,课后还能主动通过上网去了解有关科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资源需更新开发。 网络中的学习资源种类多,容量大。但要恰当运用和整合已有的资源并组织教学,很多资源还是需要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