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教育学生的九大绝招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1204738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书生教育学生的九大绝招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魏书生教育学生的九大绝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书生教育学生的九大绝招(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魏书生教育学生的九大绝招 现实中,对于惩罚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不敢惩罚,甚至谈“罚”色变;一种是惩罚过重、过滥,适得其反。不敢使用惩罚的结果是:不能坚持原则,对犯错学生一味纵容,导致德育软弱无力;过重的惩罚则可能给学生身心带来伤害,产生不良后果。 学生犯了错误,要不要惩罚?魏书生老师的观点是:一定要罚!如何惩罚呢?魏书生老师的做法至少给我们如下启示: 一、有错必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犯错学生实施惩罚,有助于维护学校纪律和规章制 度,有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导向,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守法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惩罚教育也是使学生将来成功走向社会、走向成熟的必要手段之一。魏书生说:

2、“学生免不了犯错误,犯了错误,当然要想办法帮学生改正。”如果有错不罚,则会纵容学生继续犯错,犯大错。 二、依“法”施罚。在魏书生的班里,学生犯了错误该怎么罚,都有“法”可依。什么错误罚唱歌,什么错误罚写说明书,什么错误罚做好事都有规定。有时班主任不在,班干部就可依“法”施罚,甚至犯错学生也会自觉进行自我惩罚。 三、及时施罚。力争“今日错今日罚”。拖延惩罚,容易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惩罚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当然,这里的“及时”并不是说不分地点,不分场合,一分钟都不耽搁。施罚者一定要灵活把握惩罚时机,让惩罚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四、适度惩罚。惩罚是一种教育方式,惩罚的目的是教育学生改正错误,而不是“整

3、”学生,所以要适度。惩罚就像药剂,适量服用对病体有益,过量则有害。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有了病可以扎针,但进针深了,效果不好。”过重的惩罚,不仅会使学生身心受到伤害,还会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也有损于教师形象。 五、赏罚结合。学生犯了错误,自然不指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可魏书生老师惩罚学生的同时不忘表扬学生,在指出学生一点不足的同时,指出他和这一点相对应的长处,努力找到学生心里真善美的一面,并靠这部分好思想去改变学生,做到“良药甜口利于病。“ 六、寓爱于罚。惩罚的出发点和终结点都是爱,爱是教师适当运用惩罚的最根本前提,教师施罚时应心中有爱。魏书生老师正是从爱护学生的角度施罚,罚得学生心服口服。 七、因“材”施罚。犯错学生在年龄、性别、个性特点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教师应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在施罚的方式上、程度上做到因人而异,灵活施罚。惩罚是一门育人艺术,魏书生老师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惩罚不是体罚,惩罚是一种教育,是积极的,惩罚的结果是让学生改正错误,受到教育;而体罚是一种伤害,是一种简单粗暴的纠错方式,是消极的,体罚的结果是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是应当禁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