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1203485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近几年来,在我国各个地方,都兴起了国学热。央视?百家讲坛上,于丹、钱文忠品味解读?论语、?三字经很受热捧。一些名牌大学也悬挂起了“国学班的招牌。许多中小学校也开设了国学课,甚至一些私立机构也办起了“现代私塾。国学教育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对于这种现象,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如何看待这种“国学热?笔者认为,应辩证地看待这种现象,既不可盲目地跟随,亦不可全盘否认,应有选择地继承、批判地继承国学文化,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国学教育还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的。笔者所在的学校也在探讨在小学生中如何传承传统文化这个课题。每周也开设了国学课。其中国学教育的内容波及到了经典诗词,也波及到了

2、?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方面的内容。但是我们并不是全文推荐给学生,也不是把其中内容全盘授予学生,而是取其精华,选择对青少年儿童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进行讲解教育。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怎样做人处事等方面是很有益的。具体到国学教育实践中,我们采取了下列几种形式。1讲经典、析经典1.1讲析经典名句在每周的一节国学课中,我们根据学校制定的方案,有选择的选取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经典名句,对学生进行讲析,并结合学生实际和当今社会实际进行教育。如?三字经中的经典名句:“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仅在?三字经中,诸如此类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名

3、句还有很多,而且还不只是关于学习方面的。则,如何针对学生实际和当今社会实际来与时俱进进行教育呢?比方我们在教?弟子规中的经典名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时,在引导学生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后,让学生明白:我们应该虚心接受的是父母的正确教育和批评,但也不是一味的接受。假如父母的观点明明是错误的,而自己明明是做对的,我们也一味的听从并执行吗?非也,而是应该想方法改变他。1.2解析经典诗词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古典文学艺术也应属于国学范畴,所以经典诗词自然也属国学文化。为了让学生从小受到古典文学熏陶,按照学校的要求,我们每个班的黑板报上都要开设一个专栏,叫做?经典诗词观赏。学校要求每个班每一周选取一首

4、经典古诗词板书在专栏上,并作简要赏析,通过“课前一吟的方式背诵积累。周周如此,一学期下来,课外积累经典古诗词近二十首。长此以往,经典积累数量不可无视。1.3讲经典故事?三字经中包含有许多经典故事,有关于孝道的;有关于学习的;有关于礼仪的等等。学校从当选取一些经典故事,把它们译成白话文,办成经典文化长廊。这些故事如: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教子、孔融让梨、黄香温席、映雪囊荧、程门立雪等。学生课余时间看看故事,从中受到教育。为了让学生都能受到教育,我们各班利用班队会发展讲经典故事的比赛,优胜者代表班级加入学校组织的每周集体集会讲经典故事比赛。并告诉同学们,特别优秀的可作为节目加入“六、一表演。这样,充沛

5、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寓教于乐。2诵经典、唱经典、演经典2.1为了全方位贯通国学教育,我们除了国学课和采取“课前一吟的形式之外,还利用每天集体放学时间发展经典吟诵,集体吟诵?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片段,分班比赛吟诵经典诗词,以稳固国学教育成果。2.2在“六、一等重大节日活动中,把国学中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编排成故事、小品、歌舞等形式进行文艺演出。比方本期我校就借助“六一表演这个平台,把?弟子规、?三字经改编成快板、歌曲、舞蹈等形式进行演出,有个班把?劝学改编成小品。演出的效果相当好,深受县乡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好评。我校通过近两年发展读经典、讲经典、诵经典等一系列活动以来,同学们懂得了如何尽孝道,学会了感恩。家长普遍反映:孩子们比以前更懂得了尊重和孝敬父母长辈了,更懂礼仪了,也更爱学习了。比方放学回到家能主动帮忙父母做家务,与父母顶撞的同学也改过了缺点,外出时也知道告诉长辈而不在我行我素了,以前做作业老是要家长催促,现在知道自觉学习了。总之,这些都充沛表明了在小学生中发展国学经典传统文化教育是有价值的,关键是老师们如何把握国学教材,如何去领会国学精髓,如何挖掘有价值的东西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