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农业发展下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120238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水农业发展下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节水农业发展下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节水农业发展下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水农业发展下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节水农业开展下的农业种植构造调整节水农业开展下的农业种植构造调整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之一,同时也是用水大户,传统的农业种植由于受观念、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形成了大水漫灌的灌溉习惯,这种灌溉方式浪费了大量水资源,在水资源紧缺的今天显然应该被淘汰。为了更好的应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以及保障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开展,应调整农业种植构造并采用节水型的灌溉方式,只有重视农业消费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才能保证农业消费可以带来持续的经济效益。1开展节水农业的必要性分析我国农业用水量占社会总用水量的70%以上,而农业用水总量的90%以上被用于灌溉,由于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形式,我国农业灌溉用数量与兴旺国家灌溉用

2、水量相去甚远。而与此同时,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全国年缺水量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300亿吨,水资源紧缺严重影响了农作物产量,据2022年数字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水资源短缺而少消费的粮食到达了400亿千克。农业作为用水大户,同时也作为水资源浪费大户,应迅速采取节水措施,综合开展节水农业,提升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资源的无效损耗,从而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程度并保障农作物产量。节水农业是指在充分利用降水和可用水资源时,采取节水灌溉技术,节水农业技术,水资源统一调度等措施,进步水的利用率,在获得最大农业产出时,而消耗的水量最少。就我国农业消费现状来说,开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2.农业种植构造调整措施节

3、水农业背景下,应在农业种植中采取以下调整措施:2.1结合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开展节水农业要调整农业种植构造首先要准确把握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分析好气候、特点以及水利条件:一气候特点。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节水农业开展中,应结合当地气候属性,降水特点,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光照、温度等选择适宜的作物,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地貌地形特点并做好耕地的规划;二水利条件。要结合现有水库、河流、湖泊合理规划灌溉方式,对于严重缺水的地区,地方政府应组织打造深水井,为旱作农业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矗2.2合理选择农作物,做好需水量的分析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水汽条件、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决定了其适宜种植的

4、农作物的不同,例如我国河北省适宜种植玉米、大豆、棉花、花生、高粱、红薯等;东北地区适宜种植马铃薯、亚麻、小麦、玉米等等,节水农业开展中应结合当地水资源现状及将来趋势对现有种植构造进展调整,选择适宜的作物进展种植。不同的农作物需水量不同,要开展节水农业就要减少水的无效损耗,因此应做好作物需水量的分析,供应作物充足的水分但同时尽量减少灌溉水的浪费。作物需水量除受植物本身和气候条件影响,还受土壤、排水、耕作方式等因素制约,而同一种类不同生长阶段的作物需水量又有所差异,因此做好需水量的分析对灌溉方式的选择和灌溉用水确实定非常重要。2.3提升农业种植科技含量调整农业种植构造需要运用多种农业技术,例如为了

5、提升作物产量,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应结合地区自然、经济、技术条件培育抗旱作物品种;为了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改善作物生长环境,需要针对当地作物特点采用和改良地膜覆盖技术;为了保持土壤肥力、保持耕地的最正确含水量,需要运用各种农业技术措施,以提升灌溉水的利用率,同时保障作物的正常生长。综上所述,调整农业种植构造有赖于较高的农业技术程度,因此各地在开展节水农业的过程中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3.总结总而言之,传统粗放的农业种植构造虽然保障了农业消费的经济效益,但是水资源短缺、人口数量剧增的今天,开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种植构造、增加粮食产量已经成为农业开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各地应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利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节水农业,选择适宜的作物,科学分许作物的需水量,同时大力开展节水农业科技,提升农业消费的科技含量。进而保障节水型农业的可持续开展,保障农业消费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