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1201005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整理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土地整理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土地整理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土地整理项目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土地整理项目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整理项目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整理项目建议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项目建议书范文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乌加河镇联荣村自治区级土地整理示范项目建议书目 录1、项目概况2、编制依据3、项目区概况4、项目分析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6、投资估算7、项目组织管理实施8、效益分析9、体会及建议乌拉特中旗乌加河镇联荣村自治区级土地整理示范项目1 项目概况1.1项目提出的原因、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巴市河套灌区具有水资源丰富、光热充足、土地肥沃、地势平坦的优越条件,是全区乃至全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区。但由于过去灌溉制度及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的粗放式经营,使农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一是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日趋严重;二是风蚀沙化程度逐步加剧。近年来,通过世行贷款,兴修农

2、田水利骨干工程,灌排配套,严格控制引黄量,使河套灌区的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土壤次生盐渍化有了显著的改观。发展节水灌溉,公文易爱心文秘网 -http:/找文章,到公文易爱心文秘网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是发展河套灌区农业生产的最佳途径。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本着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通过土地整理,实现渠(井)路、林、田、电配套,达到增加耕地、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耕地质量的目的。1.2项目简介1.2.1项目类型项目区位于河套灌区,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都具有明显的代表性。实施该项目,不但使当地群众受益,而且为周边地区及整个河套灌区

3、起到示范作用。因此,拟报自治区投资土地整理示范项目。1.2.2项目性质本项目拟报自治区投资土地整理项目。1.2.3项目范围项目区位于乌中旗乌加河镇西部的联荣村,东至郝村,西至后旗呼和大坝,南至旧乌加河渠,北至联荣渠。 工程项目建议书范文1.2.4项目规模项目区辖地总面积334公顷,集中连片呈长方形分布。项目总投资507.58万元,平均每公顷投资1.52万元。1.2.5项目工期本项目的建设资金到位以后,从开工建设到项目竣工,需二年时间。1.2.6项目任务目标项目建成以后,总整理面积334公顷。其中改造中低产田290公顷,占总面积的86.6%;新增耕地面积65公顷,新增耕地率19.5%;人工造林面

4、积达到2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7%以上,有效起到抗风蚀的作用,使目前脆弱的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和改善。项目区建成后,渠、路、林、田、井、电得到全面配套,同步建设,整体推进,使农业生产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并营造一个增效、增收、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6)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7)巴彦淖尔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8)乌拉特中旗土地开发整理规划(9)乌拉特中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0)乌加河镇土

5、地利用总体规划(11)水利建筑工程定额及其它相关文件、资料3项目区概况3.1自然条件3.1.1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乌加河镇西部的联荣村,地理坐标为:东径1075549-1075551、北纬411734-411735。3.1.2地形地貌项目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和山洪冲积扇接壤地带,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地面坡降为1/5000-1/6000,地面海拔高程1028米。区内土地,土层深厚,存在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通过土地整理后,这些土地均可用于发展农业生产。3.1.3水文地质据内蒙古水文地质队和乌中旗水务局水文地质资料表明,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于侏罗纪晚期的断陷盆地,由于构造上的长期深陷,构成了地下水的聚集带。含

6、水层厚度达120-160米,单井出水量80m3/h。含水导主要以细砂、中砂为主,地下水储量大,水质好。矿化度为0.5-1.0克/升,盐度小天 1.2,地下水能够用于农业灌溉和人畜饮用。3.1.4气候项目区位于河套平原北缘,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促,降雨量少而集中,蒸发强烈。年平均蒸发量在2200-2400mm之间,平均降雨量177mm,且主要集中在7-9月份,与农作物生产期不同步。属无灌溉无农业的区域。3.1.5植被项目区植被类型较为单纯,植被覆盖度较小,生物量低。主要植被物种有红柳、白刺、沙蒿、碱葱等植物。 工程项目建议书范文3.1.6土壤因受黄河冲积和山洪冲积的

7、影响,项目区属非地带性隐育性土壤。有灌淤土、盐土二个土类。土体构型多为粘土与壤土 (包括粉沙轻壤)相间分布,土层厚度均在1米以上,可满足农业生产需求。3.2自然资源3.2.1光热资源日照:年平均日照时数3225小时。太阳辐射:累年平均太阳辐射能153.13千卡。气温:年平均气温6.9,7月平均气温23.4,1月平均气温-11.8。积温:大于0积温3522。无霜期:无霜期为97天-151天,平均无霜期为130天。3.2.2水资源项目区可供水量主要由大气降水、引黄灌溉和地下水三部分组成。其中大气降水的多年平均值为177mm,而且多集中在7-9月份。历时短,强度大,与作物的需水期、需水量不同步,很难

8、有效利用。随着引黄灌溉量的减少和控制,完全依靠引黄灌溉已不能满足项目区的用水需求。因此,本项目重点考虑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项目区地下水资源量主要由侧向补给量、降雨入渗量和阴山高平原潜流补给量构成。经分析计算,项目区地下水可供水量,干旱年为324.2104m3,平水年321.7 104m3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干旱年的需水量小于供水量。且干旱年可采地下水资源量有120 104m3余量。平水年有168104 m3 余量,完全可满足发展井灌的用水需求。3.2.3生物资源项目区的生物资源主要由农作物资源和动物资源组成。其中农作物资源主要有小麦、玉米、向日葵等。动物资源主要有野兔、野鸡。3.3社会经

9、济条件项目区现有农业人口830人,人均土地面积9亩。其中人均耕地6.5亩,2005年人均收入为2957元。3.4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有效控制面积334公顷,现有耕地225公顷,盐碱地79公顷,沟渠路占地30公顷。各类土地呈不规则的镶嵌分布。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3.5.1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项目区南侧有旧乌加河渠,北侧有联荣渠,水利骨干设施基本配套完成。3.5.2交通状况固查公路从项目区北端穿过,具有靠近交通干线的地理优势。但项目区内的交通设施十分简陋,只有部分自然农路,农田运输十分不便。3.5.3林网建设状况过去由于土壤盐渍化较为严重,农田基础设施不配套,未实施成规模的林网建设。3.5.4电

10、力设施状况通过农网改造,电力骨干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现高压线路已架设至项目区北部,可为项目区提供可靠的动力保证。4项目分析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本项目是以土地整理为主要内容的建设工程,通过土地整理可使基础设施配套,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符合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具体实施。4.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的要求按照乌拉特中旗、乌加河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该项目区为耕地扩展区。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实行渠(井)路、林、田、电配套,将未利用土地转变为耕地,并对原有耕地实施改造,提高耕地质量。4.1.2土地

11、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对项目的要求该项目已列入乌拉特中旗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并符合规划的具体要求。4.1.3其它法律、法规对项目的要求该项目符合土地管理法等有关土地管理的规定,并将管理后的耕地,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划入基本农田。通过土地整理实现基础设施配套,达到提高耕地质量和增加耕地的目的。4.2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该项目区具有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地适宜性强,光热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充足的优势。因土壤盐渍化和基础设施不配套,严重制约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土地整理,实现渠(井)、路、林、田、电配套,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耕地和提高耕地质量是完全可以实现的。4.3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12、项目区地处河套灌区北缘,土壤盐渍化和基础设施不配套,是土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项目区实行井黄双灌,实施节水灌溉,既可解决引黄灌溉的缺水问题,又可降低地下水位达到脱盐的目的。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实现基础设施配套,克服限制因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4.4公众参与分析本项目的实施,完全符合当地群众的意愿。因项目区生产条件落后,经济效益低,直接影响到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所以,当地群众急切盼望土地整理项目尽早实施,改变生产条件,尽快全面进入小康社会。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5.1规划原则1、坚持力求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力争社会效益、经济

13、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原则。3、坚持实施土地整理,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的原则。4、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力求达到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现代化标准。5.2项目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置5.2.1土地利用规划项目区总控制面积334公顷,其中现有耕地225公顷,盐碱地79公顷,沟渠、农路30公顷。通过土地整理,耕地可达290公顷,林地26公顷。具体规划指标详见下表。项目区规划主要地类面积变化对照表 单位:公顷5.2.2水利规划 全面实行井黄双灌,可降低地下水位,达到地表土壤脱盐的目的。5.2.3林网规划项目区新增造林面积26公顷,使森林覆盖率达到7.8%,造林品种以农田防护

14、林为主,辅以小量经济林。项目区内农防林采用大网络的的林带模式,沿道路布设,考虑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在东西向道路两侧设置主林带;以利浇水和改善景观。5.2.4道路规划为了便于交通运输,项目区设主干路、田间路。项目区需增设南北走向主干路3条,东西走向主干路3条,路基宽8米,路面宽6.5米,高出地面0.5米,总长20公里。田间路48条,路基宽5米,路面宽4米,高出地面0.3米,总长25公里。5.2.5田块规划以渠、沟、路为框架,将项目区分割成南北走向的条块52块,每块南北长100米,东西宽50米。为了提高水利用率,实行小畦灌溉。既畦宽4米,畦长50米。5.3项目建设的主要工程5.3.1田间土地整理工

15、程根据项目区地形、地物的实际情况,采取局部平整法,并按照挖填土方工程量最小或挖填平衡的标准进行,部分地块进行客土改造,以利畦田灌溉和园田化种植。具体工程量:机械平整土地334公顷,土方25万m3;机械打堰2100条,机械深翻土地334公顷;客土改造0.9万方。5.3.2土壤改良工程项目区的土壤养分除钾以外,其余含量都较低,需增施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改良耕地面积234公顷。(1)采用畦田灌溉,减少灌水定额,有效降低地下水位。通过淋溶使土地脱盐。(2)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增施有机肥,采取根茬肥田,过腹还田等措施,逐步将绿肥纳入轮作制度,推广套种,抓好深耕、深松等工程措施,并依据作物需肥性能,实现配方施肥保持土壤养分平衡。5.3.3农田水利工程以实施水利规划为主体,实行井黄双灌。工程主要包括:开挖斗渠2km,开挖农渠3.5km,开挖毛渠15km全部实行衬砌,打配套机电井16眼,井深80m,混凝土管井筒,单井出水量每小时80立方米,埋设低压管道26km。5.3.4电力设施工程低压线7.05km,架设变压器5座,100kva变台5座。5.3.5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