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学毕业论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1199983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蚕学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蚕学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蚕学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蚕学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蚕学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蚕学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蚕学毕业论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引言1.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传统的栽桑养蚕在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期间,蚕桑业一直沿用桑叶养蚕模式。传统的养蚕模式是“先栽桑后养蚕”,原蚕饲育不仅被桑树的生长周期所限制,而且桑园管理复杂,丰产速度慢,从栽桑、采叶、喂蚕到蚕种收获,生产环节多,工序烦琐复杂,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难以实现机械化,并且在原蚕饲育过程中,易受蚕桑病虫害和环境污染的危害,特别是由于桑叶易被微粒子病原污染,而造成蚕种带毒,每年都因此有大量不合格蚕种淘汰。为此,必须全面革新传统的蚕种生产经营模式和技术体系,其中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家蚕人工饲料育是根据蚕的食性特点和营养要求

2、,用适当原料配制成饲料代替桑叶的饲育方法。人工饲料育与普通桑叶相比,具有如下优势:可根据生产需要,结合蚕卵的人工孵化技术,灵活安排时间,做到全年饲养,不受自然气候条件和桑叶的限制;饲料经过高温灭菌,可有效防止病原菌侵染;饲料营养均衡,有利于蚕儿发育整齐;可提高生产效率,适合工厂化、机械化操作。因此,人工饲料育为现代蚕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传统的蒸煮人工饲料,由于加工调制复杂,湿体饲料不利于贮存运输,给饵费工费时,且易于污染变质,从而限制了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家蚕颗粒人工饲料是20世纪90年代日本开始研制的一种新型人工饲料,与传统蒸煮饲料相比,颗粒饲料有以下突出的优点:一是加工工艺简单,用造

3、粒机可一步完成加工过程,省去了湿体饲料调制、蒸煮等多个步骤;二是便于贮存和运输,不易污染变质;三是给饵喂蚕方法简单,给饵前只需在颗粒饲料中加定量水分,吸收后直接撒布于蚕座上即可,即使手工操作,也可大幅度提高养蚕工效;第四,由于颗粒人工饲料不需经过高温蒸煮,有利于保持饲料的营养成分,提高养蚕成绩。颗粒人工饲料最早于1994年在日本研制成功,并进行了生产中试,取得了较理想的养蚕效果。但日本研制的颗粒饲料只适用于广食性蚕品种,普通蚕品种不能取食,从而大大限制了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有鉴于此,本论文系统探讨了广食性杂交组合春54ZHG和皓月菁松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大蚕桑叶育对生长发育、产茧量、茧质的影

4、响;并与全龄桑叶育进行了比较,探讨了生产上应用的可行性。旨在为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制定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技术规范提供参考。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关于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1908年,Bog Danow首先用肉汁、淀粉、蛋白胨及无机盐配制的人工饲料饲养了黑颊丽蝇,从而拉开了昆虫人工饲料研究的序幕。关于家蚕(Bombyx mori.L)人工饲料早在1930年就有试验, 1953年,日本报道用人工饲料能把蚕养到3龄,因此,受到世界各养蚕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自60年代诞生以来,家蚕人工饲料育研究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在推进工业化的历史背景下,其人工饲料的研究远远走在世界其他

5、国家的前列,到1975年,日本已完成了稚蚕人工饲料育的实用化研究,1977年开始在生产上推广,普及率逐年提高,成为其蚕业生产的三大技术支柱之一。90年代以来,日本又培育成功广食性蚕品种,并开发出相应的低成本LP饲料、颗粒饲料及相应的饲育机械,可实现14龄用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5龄分户桑叶育的“蚕农一周养蚕”的蚕桑生产新模式。近来,日本由于高度工业化,传统农业包括养蚕业出现了极度萎缩的局面,为挽救其养蚕业,日本蚕业界结合家蚕新用途和新型蚕丝的开发,又进行了全龄一次给饵、一年饲养36批蚕的超省力全年连续无菌养蚕技术的研究,并进行了生产中试。预计不久的将来,在发达国家可实现全年用人工饲料工厂化、自动

6、化大量生产新型蚕茧的目标,这将是养蚕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今后养蚕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蚕业界多年来追求的目标。我国从70年代初期开展桑蚕人工饲料的研究工作,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和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分别于1974年和1976年用人工饲料养蚕获得成功(蔡幼民,1975)。80年代以来,国内许多蚕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根据我国的国情,也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试验研究,尽管目前还没有在生产上正式推广应用,但在许多方面尤其是实用化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从70年代以来,我国在桑蚕人工饲料育方面虽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但目前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未能在生产上真正推广的原因是多方

7、面的。首先,从我国的国情来看,以前农村劳动力充足,价格低廉,劳动力成本占养蚕成本的比例较小,因此对以提高劳动生产力为主要特点的人工饲料育技术的要求不迫切。其次,人工饲料育技术本身也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饲料成本高,超出了蚕农的经济承受能力;二是饲料容易变质腐败,对养蚕设施和环境条件要求苛刻,而我国农村的养蚕条件比较简陋,难以达到要求;三是我国尚无实用化的人工饲料育专用品种,现行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多不够理想,致使群体发育不齐,影响了蚕茧产质量和养蚕工效的提高;四是饲养方法过于复杂,技术难度大,不易被蚕农掌握;五是无配套的专用养蚕设施和饲料生产供应体系,饲料的调制方法也有待于改进简化。

8、虽然种种原因限制了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但人工饲料育技术本身来看,经过我国蚕业界近30年的研究探索,在饲料成本、饲料防腐、加工技术及饲养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多已得到解决,只要将有关研究成果加以综合改进,并借鉴日本人工饲料育的经验,即可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体系。另外,随着我国蚕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蚕业技术指导网在大部分蚕区已相当完善,农民的养蚕水平及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已大大提高,许多蚕区已建立了条件相当好的小蚕共育室及配套设施,这些也都为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奠定了基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价格不断提高,而传统的蚕桑生产技术,工序繁琐,体力劳动繁重,经营规模小,效

9、益不高,已严重制约着养蚕业的稳定和发展。今后蚕桑生产必须向集约化、高产、高效的方向转变,并建立适应于专业化、适度规模化蚕茧生产的综合配套技术,其核心问题就是要简化生产环节,大副度提高养蚕工效。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推广人工饲料养蚕,第一步先实行小蚕人工饲料共育,逐步过渡到全龄人工饲料育工厂化生产。 另外,从防治蚕的微粒子病,减少环境污染对蚕业的危害等方面考虑,实行人工饲料育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材料与方法2.1 试验材料供试蚕品种:春54ZHG和皓月菁松。桑叶:山东农业大学蚕桑科研基地湖桑32号春叶。颗料人工饲料:使用两种配方颗粒饲料的平均混合饲料饲养。配方如表1。表1 试验用两种颗粒饲料

10、配方的组成(%)Table1 Constitute of two kinds of pellet artificial diet 成分1号配方2号配方1、桑叶粉34.0332、豆粕粉20.022.53、玉米粉39.135.754、柠檬酸1.02.55、山梨酸0.40.46、没食子酸0.50.57、维生素C1.01.08、维生素B族混合物0.91.29、无机盐混合物3.03.010、多菌灵0.10.152.2 试验设区及饲养处理两次试验于2009年春蚕期分别在山东农业大学蚕桑科研基地实验室和泰安祝阳试验点进行。2.2.1 试验设区春54ZHG人工饲料育和桑叶育对照各半张种,皓月菁松人工饲料育和桑

11、叶育对照各一张种。1-2龄期在学校基地饲养,人工饲料育和桑叶育在同样环境下饲养,3龄饷食以后每个品种、每种处理分别保留200头,分为两区,每区100头,继续在基地饲养至上蔟,其余蚕在祝阳试验点养蚕大棚中按照常规方法饲养(3-4龄期大棚内温度只有20左右,故3-4龄期发育经过明显延长)。2.2.2 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饲养处理所有接触颗粒饲料的器具都需要消毒、灭菌,不要用手触摸饲料。每次喂蚕后,将装饲料的塑料袋扎紧口贮存。喂蚕时将颗粒饲料放入事先消毒好的平底器皿内(如塑料盆、培养皿等),摊平,厚度12层。然后加入相当于饲料干重1.7倍的无菌水或凉开水,放置20min左右(因饲料量而定),待水分

12、全部均匀地吸入饲料后给饵(给饵前加水,不要太早)。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污染。蚕种要严格按标准搞好催青,并要认真搞好补催青和黑暗处理,促进胚胎发育齐一。人工饲料育应严禁转青卵和蚁蚕冷藏,否则会导致摄食性和疏毛率显著下降。但适当延迟收蚁时间(1d左右)有利于提高摄食性和发育整齐度。另外,为防止饲料污染,转青卵可用0.3%有效氯的漂白粉液进行卵面消毒。蚕人工饲料育用盒式封闭育,养蚕盒依次向上叠放,或盖好盒盖,但盒子之间要留小缝隙或在盒壁上穿适当数量的小孔以便透气、排湿,使盒内处于半封闭状态。12龄每龄给饵1次(收蚁及2龄起蚕各1次),按每张种1龄用干饲料0.4kg左右,2龄0.8kg左右的蚕座

13、面积和给饵量比例,将吸好水的饲料均匀撒布于蚕座中。人工饲料育宜采用比桑叶育高的温度,1龄的适温为30,2龄29,眠中降低1,3龄起蚕改为桑叶育后,按桑叶育要求的温度饲育。环境湿度不仅直接影响蚕的生理,而且关系到饲料的水分保持。采用盒式封闭育,养蚕盒内小环境湿度较大,相对湿度要求在95%左右,以便保持饲料新鲜。蚕室内仍需经常补湿,取食期蚕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以上。从3龄开始转为桑叶饲育,3龄饷食宜用偏嫩叶,3龄头三次用叶要用含有效氯0.3的漂白粉液进行叶面消毒,并要延长感光时间。全龄桑叶育小蚕常规饲育。适熟上蔟,种茧期2425保护,上蔟2.53d,茧层坚硬后早采茧。2.2.3 调查指标及调

14、查方法调查各处理区收蚁24h疏毛率、96h2龄起蚕率、203h3龄起蚕率、203h3龄存活率、各龄眠蚕体重、5龄盛食及熟蚕体重、全茧量、茧层率、小区产茧量、上茧率、结茧率、死笼率及虫蛹生命率。蚕体重调查每处理调查20头计算平均值。茧质调查和生命率调查等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其中茧质性状计算公式如下:全茧量(g)=(小区雌蚕平均全茧量+小区雄蚕平均全茧量)2茧层量(g)=(小区雌蚕平均茧层量+小区雄蚕平均茧层量)2茧层率(%)=(小区雌蚕平均茧层率+小区雄蚕平均茧层率)2结茧率(%)=结茧的蚕头数3龄初始蚕总头数100%死笼率(%)=死蛹个数结茧的蚕头数100%虫蛹生命率(%)=好蛹数3龄初始蚕总头

15、数100%3 结果与分析3.1 12龄颗粒饲料育对蚁蚕疏毛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2。从表2可看出两个蚕品种12龄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24h疏毛率对比并不明显,颗粒人工饲料育的24h疏毛率达到了92%以上,说明颗粒人工饲料育的小蚕发育经过普遍良好,供试蚕品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和摄食性与桑叶效果差距不大, 春54ZHG和皓月菁松两个蚕品种对颗粒人工饲料具有较良好的摄食性。表2 颗粒饲料育24h疏毛率(实验室)Table2 Setae dispersion rate of 24hs of 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调查项目Investigate item春54ZHG全龄桑叶育Whole instar Mul-berry rearing春54ZHG颗粒饲料育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皓月菁松全龄桑叶育Whole instar Mul-berry rearing皓月菁松颗粒饲料育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重复区Regional repeatAB平均AverageAB平均AverageAB平均AverageAB平均Average24 h疏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