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中考语文三模试题卷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31199906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吉林市中考语文三模试题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吉林市中考语文三模试题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吉林市中考语文三模试题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省吉林市中考语文三模试题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省吉林市中考语文三模试题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吉林市中考语文三模试题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吉林市中考语文三模试题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吉林市中考语文三模试题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知识积累 (共5题;共22分)1. (8分) 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挑拔离间_改为_卑鄙无齿_改为_自抱自弃_改为_意想天开_改为_2. (8分) (2017九下姜堰月考)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 安不忘危,_。(2) 奇文共欣赏,_。(3) 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4) 学而不思则罔,_。(5) 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6) 浮光跃金,_。(7) 饮酒中表现陶渊明高尚生活情致,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是_, _。3. (2分) (2017都匀模拟) 下列划线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2、)A .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同舍生皆被绮绣B . 是亦不可以已乎然胡不已乎C . 故患有所不辟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 . 万钟于我何加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 (2分)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B .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C . 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羊”。D . “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5. (2分) (2017九上江苏月考)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格列佛游记写

3、了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车迟国和慧骃国的旅行经历,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B .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当上了船长,出外航海。他的手下图谋不轨,关押他并弃他在一块不知名的陆地上,这块陆地就是他后来游历的慧骃国。C . 范爱农一文中的范爱农和鲁迅是同乡,都在日本留过学,但他们在对徐锡麟等人被杀要不要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时持不同意见。D . 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二、 阅读理解 (共5题;共70分)6. (5分) (2019衢州模拟) 美国作家辛克莱

4、刘易斯对于简爱的评价是这样的:“简爱的结尾过于圆满了,甚至脱离了那个时代女性不具备地位的社会特点,它是败笔。”你赞同辛克莱刘易斯的观点吗?请阐述理由。 7. (22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祖国的西部,在那遥远的地方,自古流传着许多自然质朴的民歌。其中“花儿”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丰富的吟咏主题、独特的演唱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一朵盛开于大山乡野的奇葩。“花儿”也称“少年”,是中国西部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歌曲。“花儿”滋长于西北青、甘、宁、新四块文化沃土之上,并为汉、回、土、藏、撒拉、蒙古等民族传唱。按地域流派划分,“花儿”可分为洮岷“花儿”和河湟“花儿”两种。青海是“花儿

5、”的故乡,河湟“花儿”更是西北“花儿”的精魂。河湟“花儿”最早见于明代,至今流传了500多年。“花儿”的唱法跟曲调有关,不同的曲调有不同的“令”。按照演唱区域划分,可分为“湟源令”“川口令”“循化令”等;按照演唱民族划分,可分为“土族令”“撒拉令”“保安令”等;按“花儿”的衬词又可分为“白牡丹令”“水红花令”“沙燕儿绕令”等等。民间自发形成的“花儿会”为这种民间艺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表演空间。据统计,河湟地区有上百种“令”,至今仍在举行,并且规模盛大的“花儿会”达30多处。热爱自然,热爱“花儿”的河湟人,_是劳作田间、放牧山野,_赶赴集会、外出打工,_在赶车的路上,一有闲暇,_要漫上几句悠扬婉转

6、的“花儿”以表心怀:“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个家。”在这里,人人熟悉“花儿”的内容和唱法,人人有一副唱“花儿”的好嗓子,男女老幼遨游于“花儿”的海洋,尽情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河湟“花儿”的取材十分广泛。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到宗教人文、民俗风情,从天文地理、自然风物到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凡人类生活中的万象百态,无所不包。礼赞生命、歌唱青春是“花儿”的主旋律。少年时代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时光,充满着朝气与活力,憧憬着未来和希望。“花儿里赛不过藏金莲,人里头好不过少年。”“花儿”告诫青少年,青春易逝,要珍惜韶华,发奋学习,有所作为,才不辜负美好的生命和青春。“年轻的时候草尖上

7、飞,老了时再不会后悔。”通俗的语言传递出老百姓朴实的人生观,它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古典诗句一样,有着强烈的警示意义。诉说衷肠、歌唱爱情是“花儿”的生命。在田间地头,在除草的妇女们“尕马儿你拉回了来,拉回了缓来”的婉转的歌声里,蕴涵着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也流露出对在外务工丈夫深切的思念。在山岗野岭,年轻的牧人高唱“上去个高山望平川,平川里一对儿牡丹”。歌喉里燃烧着青春的激情,传递着他们对爱情的憧憬。此外,“花儿”还涉及出门人对家乡的思念、亲朋好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新时代风貌和生产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内容,虽数量相对较少,但情真意切,听来回味无穷。河湟“花儿”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比兴手法

8、的大量运用。比兴手法的使用,使河湟“花儿”生动传神,美如天籁。例如,“红嘴鸦落给了一河滩,咕噜雁落在了一草滩;拔草的尕妹妹坐塄坎 , 活像是才开的牡丹。”河湟“花儿”以朴实、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曲调表达人们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眷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出河湟人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注】葩(p):花。个家:自己。塄坎(lngkn):田埂。(1) 第段中空缺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论或者乃至就B . 不论或者甚至都C . 无论还是甚至都D . 不论还是乃至就(2) 选文第段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3) 第段画横线句子中的“上”和“多”字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4) 请用“

9、”划分选文段的层次,并说明其结构关系。 (5) 从选文来看,河湟“花儿”的基本主题有哪些? 8. (1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三种诸葛亮 (邓 拓)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那也不尽然。有的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欢诸葛亮。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大概因为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不懂得讲究民族政策,当时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所谓“七擒孟获”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

10、,就变成了“七擒诸葛亮”;而孟获则受到同情和赞扬。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们所设想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例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描写的,算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可以算是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而在现时仍然流行于京剧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中,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的诸葛亮。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因为这些史籍和小说、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行的。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

11、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亮。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出种种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并且由此推论,凡是有先见之明者,都可以称之为诸葛亮。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呢?当然不是。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的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

12、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是吹牛而已。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于过分加以夸大。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有先见之明的。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刻了吧!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宁可多一些事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问题就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一种讽刺。如果对于那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否则,就是不应该的,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

13、,不能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教训中得来的。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样子;只有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由事后的诸葛亮到事前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只有带汁的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据称:“郭棣帅淮东,倪从焉。议论自负,莫敢近之。一日,持扇题其上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盖意以孔明自许。后屡败,倪自度不复振,对客泣数行。时彭法传

14、师为法曹,好谑,适在座,谓人曰:此带汁诸葛亮也。传者莫不拊掌。”像郭倪这种带汁的诸葛亮,简直令人发笑,也令人发呕。然而,这也证明,冒充诸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露,被天下人所耻笑。1962年3月(选自邓拓散文选集,有删改)(1) 阅读全文,分别概括作者对三种诸葛亮的态度。事前诸葛亮:事后诸葛亮:带汁的诸葛亮:(2) 阅读文章第五小节,回答问题。概括“这些”指代的内容。简要分析这一小节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3)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 . 一般人对诸葛亮有好感,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热爱他、崇拜他。B . 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比较多的是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C . 知识丰富、善于调查研究,这是诸葛亮能多谋善断的条件。D . “事后诸葛亮”如果善于反思是有可能成为“事前诸葛亮”的。(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