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语文考点及思1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1198499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初中语文考点及思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品)初中语文考点及思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品)初中语文考点及思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品)初中语文考点及思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品)初中语文考点及思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初中语文考点及思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初中语文考点及思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考点及思路一、仿句类型:1、同一话题,2、多个话题解题思路:1、分析例句格式、弄清结构(是否有修辞)2、看清要求,紧扣话题(同一还是多个),展开联想、想象 3、对字词精雕细琢,组织表达例如:以我国自然景观为例,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巍峨的喜马拉雅山,犹如一位昂首挺立的巨人,屹立于广阔天地之间,她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象征;考题例句的基本格式是:“对象+比喻+描述+评价”二、成语运用方法指引1、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例.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平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解析:成语“星罗棋布”的意思是形容数量很多,散

2、布的范围很广,而“几座白色的油井房” 则说明很稀少。这样二者的意思刚好相反,相互矛盾,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2、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又无系统的训练,小张的工作总是千疮百孔,很让领导和同事无奈。 解析:成语“千疮百孔”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它本来比喻破坏很严重或弊病很多,这里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工作失误,词义过重,夸张失度。3、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例.班会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解析:成语“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做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通,是个贬义词,而本句主要意思是赞扬同学的出从口才,

3、显然该成语不符合该句语境。4、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例.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解析:成语“滔滔不绝”是形容说话很多,连续不断,其适用对象是“人”,这里用来描述汽 车,显然是不恰当的。5、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例.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解析:成语“行云流水”是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很自然,就像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不受拘束,而句中由于望文生义,把它理解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色,显然与语意不符,导致了使用的错误。6、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形近混淆。例.在日常学习中,如果我们合理运用统筹方法,就会

4、事倍功半。解析:成语“事倍功半”的意思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句中却把它跟其语素位置不同、语意也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7、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成语的整体性,只断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句义相悖。例.当我国羽坛健儿在今年的苏迪曼杯决赛中,以三比零战胜印尼队勇夺冠军的那一刻,体育馆内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解析:成语“振聋发聩”的意思是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而该句在使用中,只断取了“振聋”的意思,却抛弃了“唤醒糊涂的人”之义,从而导致误用。8、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例如:听了这个幽默的故

5、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解析:成语“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与后面的“笑了起来”意思雷同,所以纯属多余。三、病句常见病句类型:1、成份残缺(缺主语、缺宾语)2、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3、语序不当( 逻辑语序不当、关联词语序不当) 4、前后矛盾,重复罗嗦(前后不统一、否定多余、范围不清 、重复罗嗦)病句修改的基本方法1、检查病句,判明原因 先阅读原句,看看毛病出在哪儿。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毛病,有不同的修改要求。找出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2先主后次,对症下药 如果是语法错误造成的病句,修改时,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谓、宾),看看是

6、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结构是否混乱,并将发现的错误加以改正:然后再检查附加成分(定、状、补),把误用的词语、颠倒的语序或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附加成份一一加以改正。3、修改病句应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采用: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字词短语),调(调整字词的顺序),换(更换其它字词)。四、材料分析题解题思路:1、认真审题:明确命题意图,切记跑题。2、提取信息:分析材料,求同存异,提取关键词,求同可以概括出材料总的观点,存异可以剥离出材料各自的观点。3、整合信息:如果问题是让考生联系自己或社会想象谈感悟、提建议,回答要有整体意识,要紧扣主题,感悟应具有真情实感,建议要有可行性和前瞻性。4、正确

7、表达:准确、简明、有序。五、文言文1、句子停顿 中考中一般停顿2出(每处1分)方法:A、按句子的主、谓、宾停顿 B、句首连词须停顿 C、能连不断,能断不连2、句子翻译 文言文翻译顺口溜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谨慎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整齐。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重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3、概括故事情节或分析人物形象或对人物进行评价概括故事情节:应在弄清短文大意的基础上,按“某人做某事”的格式概括,事件往往不止一件(可根据所给分值确定)。分析人物形象:可根据

8、事件或对人物的描写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情感、精神品质。对人物进行评价:应结合短文内容或人物形象对人物进行评价,评价的语言应精炼、准确六、诗歌赏析1、诗歌的主旨(中心)和写作手法诗歌的主旨(中心):叙述了-事或描绘-画面,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思想情感,揭示了-哲理。写作手法(表现方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以动写静、以动(声)衬静、动静结合、映衬、反衬、化用(引用)典故、比喻、对偶、夸张、联想、想象2、描绘画面在弄清诗句大意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并运用适当的修辞,把画面描绘的意境呈现出来。3、诗句赏析 赏析角度:修辞、写作技巧、炼“字”、情感、哲理 解题思路

9、:A修辞 运用了-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B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C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D炼“字: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E情感、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F哲理、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哲理或某句诗的含义(答案一定要具有精炼,准确,具有哲理性)七、说明文(一)、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10、。(二)、说明文的语言:平实说明、生动说明(语言表达角度) 。(三)、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2、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3、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4、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5、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

11、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四)、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由古到今、由今溯古)空间顺序(由远到近、由上而下、由内而外等)逻辑顺序(由一般到特殊、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等)。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对什么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五)、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六)、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

12、句。(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顺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七)、说明语言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

13、“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4、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一部分。八、议论文(一)、论点(证明什么) 1、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1)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2)方法 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分析文章的论据。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2、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摆事

14、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 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二)、论据(用什么证明) (1)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2)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3)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4)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三)、论证(怎样证明)(1)论证方法 (须为四个字) A针对全文而言分两种事实论证与道理论证。B针对段落具体四种:举例论证 (例证法)引用论证(引

15、证法)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比喻论证(2)分析论证过程: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3)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四)、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了谁的言论,证明了-论点,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3、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XX比较,证明了-论点,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五)、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答题思路:1、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