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南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31198024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南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阜南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阜南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阜南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阜南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南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南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阜南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5分)1. (25分) (2017高一上忻州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云中谁寄锦书来朱铁志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在手机和电子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信件已是一种幸运,能够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传统尺牍信札中所包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似乎正渐行渐远,使即使不算老派的中年人,也不免感到一丝

2、惆怅。我算幸运的,因工作和个人写作的关系,使我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的来信,其中不乏理论大家和文学名家的信札。有的文白间杂,言近旨远;有的雅淡平和,娓娓道来;有的词锋犀利,一语中的;有的嘘寒问暖,饱含温情。信封和信札抬头、落款的书写,无不十分讲究,不论是称谓的选择,还是书写工具的使用,都能看出文字的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与此同时,我也收到大量别样的来信,其中尤以来自报刊者居多。有的在我名字之后不再有任何称谓,迹近被通缉;有的信封书写七扭八歪,偌大的天地间几行纠缠在一起的米粒小字,仿佛捆绑的螃蟹。至于行文的直白浅陋、甚至粗暴无礼,也是不时要面对的无奈现实。翻看老

3、一辈学者作家的书信,“先生”“足下”“斧正”“雅教”“拜辞”等敬语谦辞随处可见,浸润在字里行间的那份优雅和谦和,透露出长期文明熏陶下谦谦君子所特有的从容和自信,正是“尺牍书疏,千里面目”,“虽则不面,其若面焉”。而今,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只能在杂乱无章的信息洪流中若有若无地存在,只能在先人的收藏中依稀可辨。而在新潮的“穿越剧”中,别人的父亲成了“家父”,自己的爸爸却变为“令尊”。经过“反右”“文革”等文化浩劫,中年以下的朋友旧学功底无从谈起,新学修养也难尽如人意。粗鄙文化盛行,庸俗观念当道,肉麻成有趣,流氓成英雄。听一听身边人的谈吐,看一看手边的报刊,文明含量几许、文化水准若何,

4、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判断。至于网络语言,新则新矣,有的甚至不乏有趣,但说到底,无非是一种缺乏文化含量的戏说而已。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基本的认知和积累。胸无点墨,何以自觉?就像黄牛,肚子里没有青草,拿什么反刍?网络时代,点击率成了判断标准和不二法门,而在杂多的信息当中飞来飞去的眼球,其实并未收获几多真知。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缺乏这种自觉的所谓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毛笔、宣纸作为文字书写主要载体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但文明的传承不能因此中断。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怀念前秦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为

5、什么我们常常默念诸子百家、孔孟老庄?因为我们的血管中流淌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血液,对前辈思想家、文学家的传世之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样一种祈愿和情怀,寄托着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美好理想和对优雅文化的无限怀想。剪不断,理还乱。要用中国语言、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来解读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秘密,解开中国道路的内在密码,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冷酷背景下保留一份温暖的人文情怀,不能靠午夜梦回、撕扯自己的头发冥思苦想,不能指望查阅文件、对比口径找寻思想捷径。唯有继承传统、不忘经典,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才能发现博大精深的优美存在,才能触发自己愚钝

6、很久的灵感和才华,找到通向世界、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1) 作者为什么说在当下社会收到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是“一种奢望”? (2) 分别概括作者收到的两类来信的特征。 (3)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4) 作者指出“找到通向世界、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唯有继承传统、不忘经典”,我们该如何把这一观点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试从三个方面具体说说。 (5) “云中谁寄锦书来”,这一文题寄托了作者内心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 二、 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6分)2. (11分) (

7、2017高一下黑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商辂,字弘载,淳安人。举乡试第一。正统十年,会试、殿试皆第一。终明之世,三试第一者,辂一人而已。成化三年二月召至京,首陈勤学、纳谏等凡八事。帝嘉纳之。其言纳谏也,请召复元年以后建言被斥者。明年彗星见给事中董旻等劾不职大臣并及辂辂因求罢帝怒命廷鞫诸言者欲加重谴。辂曰:“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论何?”帝悦,寻进兵部尚书。辂为人,宽厚有容,至临大事,毅然莫能夺。悼恭太子薨,帝以继嗣为忧。纪妃生皇子,六岁矣,左右畏万贵妃,莫敢言。久之,乃闻于帝。帝大喜,欲宣示外廷,遣中官至内阁谕意。辂请敕礼部拟上皇子名,于是廷臣相率称贺。越数日,

8、帝复御文华殿,皇子侍,召见辂及诸阁臣。辂顿首曰:“陛下践祚十年,储副未立,天下引领望久矣。当即立为皇太子,安中外心。”帝颔之。中官汪直之督西厂也,数兴大狱。辂率同官条直十一罪,言:“陛下委听断于直,直又寄耳目于群小。自直用事,士大夫不安其职,商贾不安于途,庶民不安于业,若不亟去,天下安危未可知也。”帝愠曰:“用一内竖,何遽危天下?”辂正色曰:“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引义慷慨。万贵妃重辂名,出父像,属为赞,遗金帛甚厚。辂力辞,使者告以妃意。辂曰:“非上命,不敢承也。”贵妃不悦,辂终不顾。及谢政,刘吉过之,见其子孙林立,

9、叹曰:“吉与公同事历年,未尝见公笔下妄杀一人,宜天之报公厚。”辂曰:“正不敢使朝廷妄杀一人耳。”居十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傅,谥文毅。(节选自明史商辂传,有删改)(1) 下列对文章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明年/彗星见/给事中董旻等劾不职大臣/并及辂/辂因求罢/帝怒/命廷鞫诸言者/欲加重谴B . 明年彗星见/给事中董旻等劾不职大臣/并及辂/辂因求罢/帝怒命廷鞫诸言者/欲加重谴C . 明年彗星见/给事中董旻等/劾不职大臣/并及辂/辂因求罢/帝怒/命廷鞫/诸言者欲加重谴D . 明年/彗星见/给事中董旻等劾不职大臣/并及辂/辂因求罢/帝怒命廷鞫/诸言者欲加重谴(2) 对文中划线加点词语

10、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为“会员”。B . 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兵部又称夏官,兵部尚书又称夏卿。C . 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阼”、“登极”、“登庸”、“登位”“御极”。D . 谥也称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商辂才华出众超凡。他乡试、会试、殿试都考取了第一名,这就是所说的“连中三元”。到明代结束,只有商辂一人。B . 商辂进谏正直敢言。被召入京后,首先陈述勤奋

11、学习、采纳谏议等一共八件事,皇帝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C . 商辂敢于坚持己见。他虽然为人宽厚大度,但在面临一些关乎国家安危的事情时,以国为重,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D . 商辂勇于伸张大义。他率领同僚列出汪直的罪状,请求立即除去汪直,皇帝迫于形势,最终同意了他们的主张。(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辂请敕礼部拟上皇子名,于是廷臣相率称贺。万贵妃重辂名,出父像,属为赞,遗金帛甚厚。3. (10分) (2017南充模拟)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注】寒花,菊花。(1) 请从表

12、达技巧的角度对“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一联作简要赏析。(2) 诗歌最后两联借助哪些意象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4. (5分) (2017高二上河北开学考) 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 庄子逍遥游中,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指出只有“_,_,_”才能做到“无待”,才能达到“逍遥游”。 (2) 杜甫望岳中,诗句“_,_”抒发了他不怕论难,敢于攀登,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20分)5.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日月行色杨闻宇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农村兴订婚,“

13、订”者“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瞧瞧她。她那儿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她没有

14、回头,却轻轻放过一句话来:“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村里人说你聪敏、灵性。”我回答。“谁说的?”“老人都这样说。老人经的事稠,我信老人的话。”她顺下睫毛,不吭声了。我反问了一声:“你你对我的印象呢?”滩上晚风习习,清畅、爽凉。她翘起指尖掠掠被晚风扰散了的鬓角,不打算回答。这怎么成!你能问我,我就问不得你么?我暗暗用目光逼住她。她见躲不过去,微微咬咬唇儿,有点不怀好意地瞟了我一眼:“你一定要我说,不说不行吗?”我郑重地点点头。“你是个鳖熊!”声不高,字咬得很重。鳖者,水底烂泥里的硬壳软体爬行运动;熊者,天下蠢笨无二的“黑瞎子”。在我们那个地方,这是恶狠狠的、咬牙切齿的比喻。“谁说的

15、?这是谁说的?”我止住脚步,脚底猛地腾起一股无名火,屏住呼吸,胸脯一起一伏。她那细密的牙儿咬住唇儿,眯缝起细长的眸子,平静地、神秘地斜睨住我:“也是村里老人说的!”说这话时,眼波活似乌油油一眨闪电,那一瞬间,致使她的全身在收束将尽的晚霞里显得益发俏丽、撩人。我“咕咚”咽下一口唾沫,像是咽下一个砣秤锤。“这么说,你你信那些老不死的嚼舌头了?!”她垂低头,没有了任何声息。伸出一只脚在软沙上划过来划过去,划过去又划过来,金黄色的细沙净净亮亮的,宛若凝结在地的晚霞,纯洁无比。“有话早说,回头还来得及,往后后悔就迟啦。”我正告她,催她重新表态。订婚仅仅是个形式,这“订婚”与“结婚”之间,才横亘着爱河里真正的关口。她抬起美丽的细长的眼睛,瞅了瞅东方那刚刚托起新月而呈现暗紫色的山垣,脚趾依然下意识地划着弧圈,划着划着,长长地舒一口气:“唉!老人还说来:灵性人是鳖熊的奴!”(1) 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2) 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3) 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4) 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四、 实用类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