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必背词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119714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3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必背词条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下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必背词条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下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必背词条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下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必背词条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下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必背词条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必背词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必背词条(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上小学科目二第一轮必备知识时间: 12 月 11 日背诵内容:教育与教育学(一)1. 教育的本质属性及社会属性( 1 )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2 )社会属性:永恒性、阶级性、历史性2. 教育的起源学说( 1 )生物起源说: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代表人物:利拓尔诺、沛西. 能( 2 )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孟禄( 3 )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3. 古代教育的特点( 1 )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 )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4 )身份地位的象征性

2、( 5 )教学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4. 近现代社会教育( 1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 公立教育崛起( 2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 )教育的世俗化( 4 )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5. 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 1 )教育的终身化( 2 )教育的全民化( 3 )教育的民主化( 4 )教育的多元化( 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 孔子的教学原则( 1 )因材施教的原则朱熹: “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2 )启发诱导的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 )学思结合的原则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7. 学记的教学原则( 1 )教学相长原则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

3、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2 )豫时孙摩原则预防性、及时性、循序渐进性、集体性教育原则。( 3 )长善救失原则知其心,然后能就失也,教也者,张善而救其失者也。( 4 )启发诱导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5 )课内课外结合原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8. 夸美纽斯( 1 )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的萌芽( 2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3 )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 4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9. 赫尔巴特( 1 )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独立教育学的诞生( 2 )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 3 )四段教学法10. 杜威( 1 )新三中心:儿童、活动、经验( 2 )无目的

4、论( 3 )五步教学法时间: 12 月 12 日背诵内容:教育与教育学(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一)1. (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 1 )查找文献资料;( 2 )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 3 )实施研究,收集资料;( 4 )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5 )撰写研究报告。2. 课题选择原则( 1 )教育性( 2 )实践性( 3 )可行性( 4 )适宜性( 5 )伦理性3. 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1 )顺查法;( 2 )逆查法;( 3 )引文查找法;( 4 )综合查找法。4. 行动研究的特征( 1 )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 2 )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

5、中的问题;( 3 )教学与研究合一;( 4 )研究的循环性5.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0. 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 1 )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结构( 3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育内容、教学手段6.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2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3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受教育权7. 教育的文化功能。( 1 )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 )教育的文化选择/整理功能;( 3 )教育的文化交流/传播功能;( 4 )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8. 遗传对人的发

6、展的作用。( 1 )遗传为人类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可能性。( 2 ) 遗传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3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9.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1 )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 )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有主观能动性( 1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 )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延时和即时的价值( 4 )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时间: 12 月 13 日背诵内容:教育与人的发展(二);教育目的1. 顺序性教育

7、启示:循序渐进教学2. 阶段性教育启示:针对性教学3. 不平衡性教育启示:抓住关键期4. 互补性教育启示:长善救失5. 差异性教育启示:因材施教6.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 )国家的教育目的( 2 )学校的培养目标( 3 )课程的目标( 4 )教师的教学目标7. 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系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8.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9. 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 1 )政治、经济、文化( 2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 )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10.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1 )德育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

8、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 )智育智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3 )体育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 )美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5 )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时间: 12 月 14 日背诵内容:学校教育制度;教师专业发展(一)1. 影响学制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 ) 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经济)( 2 )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政治)( 3 ) 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还要考虑到人口

9、状况;(人口)( 4 )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学生)( 5 )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本国历史+外国经验)2. 双轨制( 1 )特点:两轨既不相通,也不衔接( 2 )代表:英国、法国、西欧3. 单轨制( 1 )特点:仅有一轨,有利于教育普及( 2 )代表:美国4. 分支型( 1 )特点:前半段单轨,后半段双轨( 2 )代表:苏联5.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 )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 )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

10、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6. 义务教育的特征( 1 )强制性( 2 )普遍性( 3 )免费性7. 教师的劳动特点( 1 )示范性( 2 )创造性( 3 )复杂性( 4 )广延性和连续性( 5 )隐含性8. 教师的职业素养。( 1 )思想道德素养( 2 )知识素养( 3 )能力素养( 4 )心理素养( 5 )身体素养9. 教师的成长历程( 1 )关注生存( 2 )关注情境( 3 )关注学生10. 教师职业成长的途径。11. ( 1)职前师范教育12. ( 2)职后:加强理论学习;学习他人经验;参与行动研究;反思自教学经验时间: 12 月

11、15 日背诵内容:教师专业发展(二)课程(一)1. 师德为先的基本内容。( 1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 2 )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3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 能力为重的基本内容。( 1 ) 把学科知识、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 2 )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 3 )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3. 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基本内容。( 1 )职业理解与认识( 2

12、)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3 )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4 )个人修养与行为4. 简述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内容。( 1 )教育教学设计( 2 )组织与实施( 3 )激励与评价( 4 )沟通与合作( 5 )反思与发展5. 制约课程的因素( 1 )社会需求。( 2 )学科知识水平。( 3 )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6. 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 1 )课程目标( 2 )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 3 )社会发展( 4 )科学文化知识7. 课程计划的地位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文件。8. 课程标准的地位( 1 )指导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 2 )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3 )衡量各科

13、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9. 教材的地位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10. 隐性课程资源指以潜在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风气、社会风气、师生关系、家庭氛围等。它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时间: 12 月 17 日背诵内容:课程(二);学习心理基础(一)1. 课程实施的结构。2. ( 1)安排课程表。( 2 )确定分析教学任务。( 3 )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4 )选择确定教学模式。( 5 )规划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 6 )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7 )评价教学活动与结果2. 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1 )改革本身的因素( 2 )学校内部的因素( 3 )学校外部的因素3. 新课程结构特点( 1 )均衡性( 2 )综合性( 3 )选择性4.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内容。5. ( 1)信息技术教育。6. ( 2)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7. ( 3)研究性学习。8. ( 4)劳动技术教育。9. 新课改的学习方式( 1 )自主学习( 2 )合作学习( 3 )探究性学校10. 课程管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11. 明适应由暗到明的适应12. 暗适应由明到暗的适应(3 )随意后注意:有预先目的、无须意志努力4. 注意的品质。5. ( 1)注意的广度 /范围6. ( 2)注意的稳定性7. ( 3)注意的分配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