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1课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规律练习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31197007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1课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规律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1课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规律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1课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规律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1课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规律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1课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规律练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1课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规律练习第1课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a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3个基本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1)(2018改编,10分)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距离s0和s1(s1<s0)处分别设置一个挡板和一面小旗,如图所示。训练时,让运动员和冰球都位于起跑线上,教练员将冰球以速度v0击出,使冰球在冰面上沿垂直于起跑线的方向滑向挡板,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垂直于起跑线从静止出发滑向小旗。训练要求当冰球到达挡板时,运动员至少到达小旗处。假定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冰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到达挡板时的速

2、度为v1。求:冰球在冰面上滑行的加速度;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的最小加速度。答案:(4分)(6分)解析:设冰球的加速度为a1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知2a1s0vv(2分)解得a1(2分)设冰球运动时间为t,则t(2分)又s1at2(2分)解得a(2分)(2)(经典题,13分)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直线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答案:57(13分)解析:设汽车甲在第一段

3、时间间隔末(时刻t0)的速度为v,第一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1,加速度为a;在第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2,由运动学公式得vat0(1分)s1at(2分)s2vt0(2a)t(2分)设汽车乙在时间t0的速度为v,在第一、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分别为s1、s2同样有v(2a)t0(1分)s1(2a)t(2分)s2vt0at(2分)设甲、乙两车行驶的总路程分别为s、s,则有ss1s2(1分)ss1s2(1分)联立以上各式解得,甲、乙两车各自行驶的总路程之比为(1分)b应用3个基本关系式的3个推论巧解实际问题(3)(经典题,6分)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m的路程,第一段

4、用时4s,第二段用时2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A.m/s2B.m/s2C.m/s2D.m/s2答案:B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一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根据题意,在第一段路程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1m/s4m/s,在第二段路程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2m/s8m/s,则物体加速度为am/s2m/s2,故B项正确。c运用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解决实际问题(4)(多选)(2018改编,6分)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m,则()A物体的加速度为1m/s2B物体在1.5s时的速度为1.8m/sC物体第4s内通过的位移为4.2mD物体前3s内

5、通过的位移为6m答案:BC解析:法一(运用基本公式)由题意得物体前3s内的位移x3at,前2s内的位移x2at,由x3x23m得a1.2m/s2,故A项错误。物体在1.5s时的速度vat1.8m/s,故B项正确。物体在第4s内通过的位移x4x4x3atat4.2m,故C项正确。物体前3s内通过的位移x3at5.4m,故D项错误。法二(运用推论)由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知,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n135(2n1),代入物体在第3s内通过的位移x33m得物体在第4s内通过的位移为4.2m,前3s内的位移x3x1x2x30.6m1.8m3m5.4m,故C项正确,D项

6、错误。由物体在前3s内通过的位移x3at得a1.2m/s2,故A项错误。物体在1.5s时的速度vat1.8m/s,故B项正确。d运用逆向思维巧解速度减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5)(经典题,6分)一物块(可看成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从一光滑斜面底端A点上滑,最高可滑至C点,已知AB是BC的3倍,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从A至B所用的时间为t0,则它从B经C再回到B,需要的时间是()At0B3t0C2t0D.t0答案:C解析:将物块从A到C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运用逆向思维可看成从C到A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连续相邻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比为奇数比,而CBAB13

7、,正好符合奇数比,故tABtBCt0,且从B到C的时间等于从C到B的时间,故从B经C再回到B需要的时间是2t0,故C项正确。(6)(2018改编,10分)飞机着陆后以6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速度为60m/s,求:飞机着陆后12s内滑行的距离;飞机刚着陆后4s内与飞机静止前4s内滑行的距离之比。答案:300m(5分)41(5分)解析:飞机着陆后到停止所用的时间ts10s(2分)故飞机着陆后的12s内的后2s飞机静止,把飞机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过程看成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xat26102m300m(或xt10m300m)(3分)由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推论知从飞机静

8、止到飞机刚着陆的过程中,连续2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9(2分)故飞机着陆后4s内与静止前4s内的位移之比x1x2(79)(13)41(3分)2两类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a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7)(2018改编,10分)如图所示木杆长5m,上端固定在某一点,由静止放开后让它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木杆通过悬点正下方20m处圆筒AB,圆筒AB长为5m,取g10m/s2,求木杆通过圆筒AB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5()m/s(10分)解析:法一(运用平均速度定义式)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A用时t下Ass(3分)木杆的上端离开圆筒下端B用时t上Bss(2分)

9、则木杆通过圆筒所用的时间tt上Bt下A()s(2分)木杆通过圆筒的平均速度m/s5()m/s(3分)法二(运用平均速度推论)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A时的速度v下Am/s10m/s(4分)木杆的上端离开圆筒下端B时的速度v上Bm/s10m/s(3分)则木杆通过圆筒的平均速度m/s5()m/s(3分)b竖直上抛运动:初速度向上、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8)(经典题,14分)某校一课外活动小组自制一枚火箭,设火箭从地面发射后,始终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运动。火箭点火后可认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s到达离地面40m高处时燃料恰好用完,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燃料恰好用完时火箭的速度;

10、火箭上升离地面的最大高度;火箭从发射到残骸落回地面过程的总时间。答案:20m/s(3分)60m(4分)(62)s(7分)解析:设燃料用完时火箭的速度为v1。火箭上升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为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二个过程为竖直上抛运动至到达最高点。对火箭匀加速上升运动过程有h1t1(2分)代入数据解得v120m/s(1分)对竖直上抛运动有h2(2分)代入数据解得h220m(1分)所以火箭上升离地面的最大高度hh1h240m20m60m(1分)法一(分段研究)从燃料用完到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由v1gt2(2分)得t22s(1分)从最高点落回地面的过程中有hgt(2分)代入h60m得t32s(1分)故总时间t总t1t2t3(62)s(1分)法二(全程研究)考虑从燃料用完到残骸落回地面的竖直上抛全过程,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有h1v1tgt2(3分)代入数据解得t(22)s(2分)或t(22)s(舍去)(1分)故t总t1t(62)s(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