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桥边的老人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31196795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与反思——桥边的老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与反思——桥边的老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与反思——桥边的老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与反思——桥边的老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与反思——桥边的老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与反思——桥边的老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与反思——桥边的老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窗体顶端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桥边的老人由人物对话 窥海下“冰山”提交者梁华梅单位固始永和高中课时人教版选修外国文学作品选读授课对象高二教学对象分析经过高中阶段学习高二学生具备了鉴赏小说能力,通过探讨交流,形成系统知识体系,指导高考小说阅读做题。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海明威及其创作风格2通过对话把握作品主题3探讨叙述的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对内容和题旨呈现的作用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授启发法、讨论探究法教学重难点1. 通过对话把握作品主题2. 掌握有限视角中第一叙述人称的运用3通过对话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重点语句的内涵、思想主旨。教学准备1.学生自行查阅资料,了解海明威及其创作(“硬汉”、“冰山理论”“迷惘

2、的一代”) 2.阅读小说,能通过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在你思考的人物对话下面做标记。3.不看课文,回忆课文的大致内容和阅读时的感受。4.试着思考:你的阅读感受和小说的写作手法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换句话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使你产生这样的阅读感受?教学过程与教学步骤桥边的老人由人物对话 窥海下“冰山”固始县永和高级中学 梁华梅【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一、课堂导入我们每天都在对话,我们一般都能在语境中判断出对方言语的真实用意。现代西方语言家认为,对话是有原则的,即有问有答,答和问构成对应关系,但有时候对话不遵循对话的原则,但这种破坏往往是任务内心真实感情的表现。这在文学作品中也

3、是经常运用的,通过破坏对话原则来达到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的目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人物对话为主的小说桥边的老人。二、作家作品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迷惘的一代”(指由于失去了前进的方向而不知该怎么办的青年一代,他们面对战争流露出“彷徨、苦闷、失望”的情绪)的代表作家。有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凭借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与群鱼殊死搏斗的桑地亚哥)获得了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其小说的语言简洁明快,俗称“电报式”,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海明威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时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他认为应该把思想、情

4、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这篇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内战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叛军之间的战争。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桥边的老人 分为三部分(第1段) 交待主人公及故事背景(235 段) “我”与老人交谈,并劝其撤离(36段) 老人没走,“我”为老人庆幸三、初读小说,关注对话,了解“视角”1迅速浏览全文,把握小说结构:小说大体上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2对话在“我”和老人之间展开,但我们无法确定二人的具体身份。你能否依据文本内容对他们的身份作一点推测?【明确】故事讲述者“我”可能是个共和军战

5、士,也可能是个战地记者。判断依据:“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查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 “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 ; “你的政治态度怎么样?”我问。老人:没有别的人,可能一个人在家,没有工作,也可能在动物园照看动物。3、这篇短小的小说就是由“我”来讲述的。请大家思考:由“我”来说这个故事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参考阅读:课本P7“叙述角度”部分)【明确】由“我”来讲述故事,给读者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有真实感、亲切感。(优)由“我”来讲述故事,故事的每一个情节都是“现在进行时”,使读者对下一个情节有所期待,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优)由“我”来讲述故事,

6、“我所知道的内容是有限的,比如这个老人额身份、经历和未来,很难把故事的全部内容呈现出来。(缺)【点拨】这种由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讲述故事的视角是有限视角,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通常用第一人称。小说还有一种视角就是全知视角。问:这两种视角的区别是什么?【明确】全知视角的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了解小说全部的细节和所有的心理和命运,甚至在叙述过程中加入评论及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有限视角的叙述者则只介绍故事的部分细节,把其他部分内容隐藏起来。【点拨】作者海明威正是用有限视角来叙述故事的,他隐藏了一些内容,使得叙述简洁。四、细读小说,关注对话,理解主题1仔细阅读这篇小说,请用横线画出老人答非所问或者无问

7、也答的地方,并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自读理解讨论发言)(解读中可能涉及的语句)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唉,只能把它们撇下了。“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是再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2 根据我们的推测,照看动物也许只是老人的工作职责,也许只是他晚年的一个爱好,但他却如此牵挂他所照看的动物,那么这些动物对老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明确】他所照看的动物是他生命的

8、全部寄托,他没有家,没有家人,他所照看的动物便是他的全部,没有了这些动物,他便失去了精神依靠。3作者把这样一个故事置于战争的背景下,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明确】战争意味着杀戮,战争无视生命的存在,战争漠视生命的价值,战争使这样一位无辜的老人也不得不逃离家园,离开自己心爱的动物。战争史残酷的。老人只是照看动物,但他却对动物充满了爱,把它们看做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仅仅是动物,这与战争的杀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人的行为体现出来的是对生命的尊重,而这尊重在战争的背景下弥足珍贵,正是这种尊重才使我们人类永久的和平有了希望。五、再读小说,关注对话,品味语言(简约含蓄)作者海明威以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来叙

9、述故事,他隐藏了一些内容,使得叙述简洁。而相比之下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则繁复得多。如果说伍尔夫偏爱叙述的“加法”的话,海明威则更爱叙述的“减法”(简洁)。我们再细读小说的主体部分(对话部分),看看作者哪些地方用了叙述的“减法”,在“减法”中作者隐藏了什么?1.“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明确】“微笑”就是一处减法。作者隐藏的是:老人暂时忘却身处艰难凶险却微笑是因为谈起了

10、故乡,因为热爱故乡,因为故乡有他温暖的回忆,包括这些有关动物的回忆。“最后一个离开”也是一处减法。作者隐藏的是:老人因为战争,不得不离开,最后才离开是因为不舍,但是让自己心爱的动物留下遭受炮火的摧残又是多么的无奈和悲哀。2.“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明确】这也是一出减法。“最后几辆大车”没赶上,就意味着老人要留在战场上了。平静而简洁的叙述中隐藏的是作者对老人命运的深深担忧。(与老人命运相关的句子还有):“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坐了下去”也就意味着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 问:明知此处即将成

11、为战场,“我”两次劝老人离开,但老人为什么不走?【明确】因为体力不支,疲惫不堪,“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老人还有对故园的留恋,对未来的茫然,“那边我没有熟人”,老人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求生的欲望减退了。3.“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不敢想”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讨论:这里是叙述的“减法”还是“加法” ?【明确】小说全篇简洁,惜墨如金,这里却反复提及另外几只动物

12、的危险,好像用了“加法”,其实依然是“减法”。因为在这简单的疑问背后深深的隐藏着老人对动物的同情、担忧,老人“没家”,也就意味着没有亲人,那些动物是与他相依相伴的。但是,战争来了,人们自顾自地逃离,动物是最无助的,被人们抛弃在战火中。再讨论:这位老人连自己的生命都难以自保,为何还念念不忘他的那几只动物?【明确】在老人眼中,动物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是一样可贵的,老人博大的爱心,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与残害生命的战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生命何其可贵,战争多么残酷!4.“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明确】这个“只是”意味深长。这里交织着一种“怨”和“冤”的情

13、感:“我”只是在照看动物,招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这个“只是”隐藏的是对战争的控诉。六、课堂小结桥边的老人通过一个侧面揭示了战争的残忍与罪恶。作者的构思取材和叙述,却是非常巧妙和独特。它不是以战火纷飞,血腥残酷的战争实景来表现该主题,而是以在战争即将到来前,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下,一个孤身老人当人们竞相逃命时的内心世界,冷静而逼真地揭示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在这里,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七、拓展提升与作业布置1. 比较阿甘正传与老人与海的片头,体会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故事的不同作用。2. (课本P10“思考与实践”第一题)桥边的老人中,法西斯的

14、威胁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着自己看的小动物们,表现出人性的光辉。试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窗体顶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归纳总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合作板书设计桥边的老人交待主人公及故事背景“我”与老人交谈并劝其撤离老人没走 ,“我”为老人庆幸战前大撤退(紧张忙碌)老人念念不忘小动物寄托对老人的美好愿望控诉战争尊重生命渴望和平教学反思桥边的老人没有明显的故事情节,故事也并不吸引人。小说很平淡,没有高潮,扣人心弦的东西。人物之间以对话为主,不精彩。而如何探究这些内容,应该是本课的重点。事实上,真正好的文字和漂亮的MM一样,要耐看,要耐着性子看,要运用

15、头脑思考。这才是阅读的高的境界。桥边的老人是海明威非常典型的一部短篇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内容朴实但不乏深意,非常符合海明威在文学创作中提出的“冰山理论”。我就依照这一理论,由对话入手,通过反复阅读,展开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去探究老人的心理变化以及小说的主题。在问题的设计上不能太琐碎。一琐碎就容易让学生牵着老师走,增加了驾驭课堂的难度。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考验,要求我在课前还需要做好三个准备:1、更深入、细致地解读文本;2、注意对学生的适时引导;3、要有针对性地布置预习工作(具体化)。本课教学重点是“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实践证明,要想在这一个课时里讲清楚是很难的。应该单独开设一个课时,来解读第一单元小说的“话题”。窗体底端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