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31196106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5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公式大全(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1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章节具体内容主要相关公式运 动 的 描 述1、运动、 空间和时 间 参考系 建立一维、二维坐 标系描述空间位置 时间和时刻2、质点和 位移 质点 位移和路程 矢量和标量3、速度和 加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 速度 加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的 位移图象 匀速直线运动的 速度图象平均速度v旦At加速度a =t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匀变速 直线运动 的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特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公式、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速度图象 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位移图象 v = v + atto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 速度v =二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 移-v + v1s = vt =

2、 11 = v t + at22o2 v 2 - v 2 = 2asto2、匀变速 直线运动 的实验研 究 用打点计时器或 频闪照相方法研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 利用纸带会计算 某点的瞬时速度和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经历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相同时间间隔内位移 差As = aT 2 一 v +vt v = o = v + a 2o2各个点的瞬时速度s + sv = nn 11n2T程3、自由落 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的 特点 自由落体运动的 性质 自由落体运动的 公式、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规 律探索的回眸 vt 二 gt s = gt 22 v 2 = 2 gst四 相 互 作 用1、重力与 重

3、心 力的图示与力的 示意图 重力及其测量,弹 簧测力计 重心和稳定 G = mg2、形变与 弹力 形变、弹性 胡克定律 弹力的应用弹力F = kx (胡克定律)3、摩擦力 滑动摩擦、动摩擦 因数 静摩擦 摩擦力的调控滑动摩擦力f =卩N五力与平衡1、力的合 成 力的平行四边形 定则 合力的计算2、力的分 解 力的作用效果及 分解 力的正交分解 力的分解的应用力的正交分解F = F cos 0xF = F sin 0y3、力的平衡共点力作用下的 平衡条件共点力下物体平衡条平衡的种类和稳 度件:尸合二04、平衡条 件的应用平衡条件的应用六 力 与 运 动1、牛顿第 一定律 伽利略的理想实 验 牛顿

4、第一定律 物体的惯性2、牛顿第 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及 其应用 力学单位制牛顿第二定律F 二 ma3、牛顿第 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F = F4、超重与 失重 超重和失重的解 释 完全失重现象补充:直线运动的图象、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 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 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st图象中 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2、从Vt图象中可求:、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0表示加速,a0表示减速)(、 图线纵坐标的截

5、距表示t=0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v)0(2)、 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在t轴 上方的位移为正,在t轴下方的位移为负。某段时间内的总 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 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补充: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种类联系区别(特点)匀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是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 特殊形式。2、当物体运动的加 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V二恒量a=0S = Vt匀变速直 线 运动V = V + attoa=恒量S = Vt +1 at 2 = 1(V + V )t o 22 o/速直线运动。_ V 2 V 2t

6、02aa与V同向为加0速a与V反向为减0速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若a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增大。 (2) 若a与V方向相反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减小。 思维拓展: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吗?如:电流强 度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总结一、运动的描述1、速度: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Axv =-At2、平均速度:物体运动的总位移和所用总时间的比值- xv = 总t总3、瞬时速

7、度:物体在某位置(某时刻)的速度v =(At T 0)At4、加速度:指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v v - va =0At t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 )、打点时间间隔:o.O2s(2) 、电源:低压交流电电压:6V以下(3) 、纸袋处理:解题思想:设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T纸带上点的求法:该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点前后相邻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Ax加速度的求法:a = T2 ( Ax :纸带上连续两段的差)2、匀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0(2)、位移:0 2(3) 、速度与位移:v2 - v2 = 2ax0位移:h = 2gt 2(4) 、

8、自由落体运动:速度:v = gt三、相互作用(1)、重力:G = mg(2)、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F = kx(3) 、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F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 之max间:0 F GN曲线运动F =ma合失重:F GN(1)、平抛运动:、规律: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X位移:V0(5 )、力的合成:两个力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vy gt位移:h 2gt2、合速度的大小:vv方向: tan 亠v0(2)、圆周运动:线速度:物体运动过的弧长(s)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sv t角速度:物体运动转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W t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Wr (r:圆周的半径)

9、v2(3)、向心加速度:a rw2n rv2(4)、向心力:F宀向 r(5)、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汽车平弯道转弯: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即v2mrw 2向 r拱形桥(图2所示):重力G和支持力F的和合NV2 力GF =m_力。n r力提供向心(图2)凹形桥(如图3所示):重力G和支持力F的和合力N提供向心力。F -G = m nr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航天员重力(图3)G=mg和航天器对航天员支持力F的和合力提供向心力。NV2mgFn = mr (当v = ;莎时,航天员对航天器座舱的压力 F 二 0)N(6)、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大小不变的圆周运动。设周期为T,在以上知识的基础上做如下补充。、线速度

10、:v =角速度:w = * 频率: 、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合力)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发生变化。角速度,动能,周期,频率不变。六、万有引力与航天(1)、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2)、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和m的乘1 2积成正比,与他们之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mmF Gr_ (引力常量G 二 6.67x10-11 N m2 / kg2)Mm 吨=G云(3)、计算地球的质量(M):不考虑地球转的影响,以地面上 的物体(m)为研究对象,其重力等于地球对它的引力。

11、(黄金代换)(4)、计算太阳的质量(M):设M为太阳的质量,m是某个行星的质量,r是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v,w分别表示行星绕太 阳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太阳的对行星的引力提供行星运动的GMm mV2“4“ 2r3向心力。则:r2 r得:M -2“ rGT 2v T或者:MmGmrw 2得:4 兀 2 r 3GT 22兀w(5)、第一宇宙速度(v):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计算:地球质量为M,地球附近的物体的质量为m,其速度为v,有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或者:V2m=mgRMmv 2G = mR2R得:u 7.9km/ s、理解: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发射速

12、度,也是最大环绕速度。七、机械能守恒定律(1)、功的计算式:W = Fl(力F与位移l同向)W = Fl C0S9 ( 0 是F与i的夹角)(2)、功率(P):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定义式:p = W;功t率与速度的关系:P = Fv(3)、重力是能(e ):已卩=mgh;pp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W = E -E =mgh - mghG P1 P 212(4)、弹性势能(E): E = 1 kx 2(X是弹簧的改变量)pp 2(5)、功与速度的关系:W g v2 (功正比与速度的平方)(6)、动能(e): E = 1 mv2kk 2(7) 、动能定理: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公式:W = E - E = mv2 - mv2合k 2k12 2 2 1、机械能守恒定律:表述1:在只有重力(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 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公式E + E 二 E + E 或者 mv 2 + mgh = mv 2 + mghk 2 p 2k 1 pl222211表述2:在只有重力(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重 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1mv 22 21一_ mv 221公式:E - E =E - E 或者mgh - mg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