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与缴纳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1194874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与缴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与缴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与缴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与缴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与缴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与缴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与缴纳(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与缴纳一、专题界定本专题主要介绍个人所得税的有关法律法规、个税的缴纳范围、缴纳标准、减免个税的 范围、个税缴纳额的计算、违反个税规定的处罚。二、名词解释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即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种。 作为征收对象的个人所得,是指个人在一定期限内,通过各种来源和方式所获得的一切收益, 不论这种收益是偶然的,还是临时的,使货币、有价证券,还是实物。分类课征税制,即将个人获得的各种所得划分为11类,分别适用不同的费用扣除标准、 不同的税率和不同的计税方法。应纳税所得额,由于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不同,并且取得某项所得所需费用也不相同, 因此,计算个人应纳

2、税所得额,需要按不同应税项目分项计算。以某项应税项目的收入额减 去税法规定的该项费用减除标准后的余额,为该项应纳税所得额。代扣代缴,是指按照税法规定负有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向个人支付应纳税 所得时,应计算应纳税额,从其所得中扣出并缴纳国库。同时向税务机关报送扣缴个人所得 税报告表。三、案例分析案例1年终双薪如何交税?【案例】李某是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员工,按照单位的规章制度,其所在企业的年终 奖是以年终双薪的形式发放的,而本月25日是应当向员工发放“双薪”的日子,因此有很 关心有关年终双薪该如何交税的问题。【评析】2002年7月12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批复第一

3、条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其他单位在实行双薪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 位为其雇员多发放一个月的工资)后,个人因此而取得的双薪,应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 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对上述双薪所得原则上不再扣除费用,应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 额按适用税率计算纳税,但如果纳税人取得双薪的工资、薪金所得不足1600元的,应以“双薪”所得与当月 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减除1600的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从上述 规定可以看出,“双薪”纳税是以月工资1600元为界限的,若超过1600元,则年终奖应该 全额征税,否则可以将其奖金减去当月工资与1600的差额后计税。例如,某人工资为1800

4、 元,则其年终奖也应该是1800元,则年终奖应全额交税;若其工资仅为1000元,年终奖也 为1000元,则1000与1600之间的差额即600元为应纳税所得额,并以次计算应纳税款。案例经济补偿金的扣税问题【案例】李燕于1997年12月应聘于北京某公司,并签订了为期6年的劳动合同,约定 李燕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月工资为2700元。2002年7月17日,公司人事部口头通知与李 燕解除劳动合同,并同意支付其5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13500元,但是必须扣除个人所得 税后再支付。李燕不同意公司的这种做法,她认为公司支付给她的经济补偿金的数额并 没有达到纳税标准。于是,便与公司交涉,在不能达成一致的情况下,

5、李燕向劳动仲裁委员 会申请仲裁。【评析】公司在仲裁庭上出示了代扣经济补偿金的文件依据,即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 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的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 178号)。 按照此通知的规定,单位代扣经济补偿金的做法是正确的。然而,李燕的代理人向仲裁庭提交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 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 157号)。按照此通知的规定,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在当地上年度职工年 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北京市2001年职工年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为54276元,而李燕的经济补

6、偿金只有13500 元,显然属于免征个人所得税的范围。根据法律冲突所适用的从新原则,劳动争议仲裁委员 会适用了财税2001 157号文件的规定,经调解双方达成一致,公司同意不再扣税,将13500 元经济补偿金如数支付给李燕。案例3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应纳税额【案例】储户李某2005年1月1日存入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50000元,年利率为3.78%, 存款到期日即2006年1月1日把存款全部取出。他应缴纳多少税额?【评析】关于计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应纳税额公式如下: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 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20%2005年全年滋生的利息=50000*3.78%=1890应纳税税额=利息

7、*适用税率=1890*20%=378元案例4在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驻华机构工作的中方人员取得的工资、薪金 所得的征税问题【案例】王某为一外商投资企业雇佣的中方人员,2000年10月,该外商投资企业支付 给王某的薪金为7200元,同月,王某还收到其所在的派遣单位发给的工资900元。请问: 该外商投资企业、派遣单位应如何扣缴个人所得税?王某实际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多少?【评析】1.外商投资企业为王某扣缴的个人所得税为:扣缴税额=(每月收入额-1600)X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7200-800)X20%-375 = 745元 派遣单位应为王某扣缴的个人所 得税为:扣缴税额=每月收入额乂适

8、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900X10%-25 = 65元 王某实 际应缴的个人所得税为: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1600)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7200 + 900-1600)X20%-375 = 925 元提示: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驻华机构发放给中方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所 得,应全额征税,但对可以提供有效合同或有关凭证,能证明其工资、薪金所得的一部分按 照有关规定上交派遣单位的,可扣除其实际上交的部分,按其余额计征个人所得税。四、操作实务1,各种情况下的个税计算方法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二(每月收入额一1600或4000) *适用税率

9、一速算扣除数例我国南方某城市纳税人刘某月薪3600元,该纳税人不适用附加减除费用规定.如何 计算其应纳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36001600=2000 应纳税额=2000*10%25=175个体户生产、经营所得的应纳税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体工商户业主的费用扣除标准和从业人员得工资扣除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 方税务机关确定。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二(纳税年度收入总额-必要费用)*适用 税率-速算扣除数例赵某个人与事业单位签订承包合同经营

10、招待所,据合同协议承包期为一年,该个人 全年上缴费用2万元,年终招待所实现利润总额8万元。该个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承包经营利润一上交费用一每月费用扣除合计=80000 20000 1600*12=40800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40800*30% 4250=7990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一1600) *20%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 (1-20%) *20%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

11、除数=每次收入额* (1-20%) *适用税率-速 算扣除数稿酬所得的应纳税税额(1) 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1-30%)=(每次收入额一1600) *20%* (1-30%)(2) 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每次收入额* (1-20%) *20%* (1-30%)例作家王某去的一书稿酬收入20000元,如何计算其应纳税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 =20000*(1-20%) *20%* (1-30%) =2240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应纳税税额(1) 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

12、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一1600) *20%(2) 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1-20%) *20%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20%财产转让所得的应纳税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收入总额一财产原值一合理费用)*20%例陆某个人建房一栋,造价6万元,支付费用4万元。该人转让房屋,售价12万, 在卖房过程中按规定支付交易费等有关费用2500元,如何计算其应纳税额?应纳税税额=12000一(60000+40000)2500*20%=3500偶然所得的应纳税税额应纳税额=应纳

13、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20%例吴某个人在参加商场的有奖销售过程中,获得中奖所得共计2万元。他从中拿出 4000元现金通过民政局捐赠给敬老院。计算他应缴纳的个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偶然所得一捐赠额)*20%=(200004000) *20%=3200其它所得的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20%特定行业职工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问题为了照顾采掘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业因季节、产量等因素的影响,职工的工资、 薪金收入呈现较大幅度波动的实际情况,对这三个特定行业的职工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 可按月预缴,年度终了后30日内,合计其全年工资、薪

14、金所得,再按12个月平均并计算实 际应纳的税款,多退少补。用公式表示为: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工资、薪金收入-12 费用扣除标准)X税率一速算扣除数X12例某纳税义务人是煤矿采掘工人,其一纳税年度各月工资收入、预缴税款情况见下表 (已按月预缴个人所得税款共190元)。请计算其应缴(或退)税款额。该纳税义务人全年应纳 税额应为:(11800-12800)X税率一速算扣除数X12 = (983.33800)X税率一速算扣除数X 12=(183.33X5%0)X12=110(元)个人取得公务交通、通讯补贴收入征税问题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讯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务用车、通讯补贴收入,扣除一定标准的公 务费用后

15、,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按月发放的,并入当月“工资、 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不按月发放的,分解到所属月份并与该月份“工资、薪金”所 得合并后计征个人所得税。公务费用的扣除标准,由省级地方税务局根据纳税人公务交通、通讯费用的实际发生情 况调查测算,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确定,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失业保险费(金)征税问题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个人按照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的比例,实际缴付的失业保 险费,均不计入职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超过失业保险条 例规定的比例缴付失业保险费的,应将其超过规定比例缴付的部分计入职工个人当期的工 资薪金收入,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具备失业保险条例规定条件的失业人员,领取的 失业保险金,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两个以上的纳税入共同取得同一项所得的计税问题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纳税义务人共同取得同一项所得的(如共同写作一部著作而取得稿酬 所得),可以对每个人分得的收入分别减除费用,并计算各自应纳的税款。例甲、乙两个人合著一本书,共得稿费收入1600元。若每人平分,即一人各得800 元,那么。两人分别减除费用800元后,没有余额,也就不用纳税。若甲分得1000元,乙 分得600元,则甲需纳税28元(1000800)X20%X(130%),而乙则不用缴纳个人所 得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