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生物反应器的放大与控制讲义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118211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83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生物反应器的放大与控制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七章生物反应器的放大与控制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七章生物反应器的放大与控制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七章生物反应器的放大与控制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七章生物反应器的放大与控制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生物反应器的放大与控制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生物反应器的放大与控制讲义(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生物反应器的放大与控制生物工程技术的最终目标是为人类提供服务,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一个生物工程产品必须经 历从实验室到规模化生产直至成为商品的一系列过程,其研究开发包含了实验室的小试,适当规模中试和 产业规模化生产等几个阶段。随着生物产品的生产规模增大,生物加工过程中的关键设备一一生物反应器也逐渐增大。生物反应器的放大是生物加工过程的关键技术之一。从小型的实验室生物反应器到生产规模的生物反应器,离不开工艺条件和参数优化。这时,就要对生 物反应器的多项参数进行检测,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生物反应过程的最优控制。本章就生物反应器的放大与计算、生物反应过程的参数检测与控制作一阐述。第一节生物

2、反应器的放大生物反应过程的工艺和设备改进的研究,首先在小型设备中进行,然后再逐渐放大到较大的设备中进行。然而在实践中往往是小罐中获得的规律和数据,常常不能在大罐中再现。这就涉及反应器放大的问题。生物反应器的放大是指将研究设备中的优化的培养结果转移到高一级设备中加以重演的技术,实际上也兼 具生物反应过程放大的含义。它是生物技术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技术成果得以实现产业 化的关键之一。反应器的放大涉及内容较多。除涉及微生物的生化反应机制和生理特性外还涉及化工放大方面的内容, 诸如:反应动力学,传递和流体流动的机理等。因此,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目前反应器的放大方法主要有:经验放大法、

3、因次分析法、时间常数法和数学模拟法。一、经验放大法经验放大法是依据对已有生物反应器的操作经验所建立起的一些规律而进行放大的方法。这些规律多 半是定性的,仅有一些简单的、粗糙的定量概念。由于该法对事物的机理缺乏透彻的了解,因而放大比例 一般较小,并且此法不够精确。但是对于目前还难进行理论解析的领域,还要依靠经验放大法。对于生物 反应器来说,到目前为止,应用较多的方法也是根据经验和实用的原则进行反应器的放大和设计。下面介 绍一下具体的经验放大原则:(一)几何相似放大生物反应器的尺寸放大大多数是利用几何相似原则放大。所谓的几何相似指的是两台设备的几何形状 完全相似。在几何相似放大中,放大倍数实际上就

4、是反应器体积的增加倍数,即:(7-1)(7-2)-=流n -=附口(7-3)% 和4式中一一反应器的高度,m; 反应器的内径,m;,1 一一反应器的体积,m3;下标“1”一超型反应器;下标“2”一放大的反应器。若按几何相似放大法,当体积增加10倍时,生物反应器的直径和高度均放大101/3倍。(二)以单位体积液体中搅拌功率相同放大。以单位体积液体所分配的搅拌轴功率相同这一准则进行的反应器的放大,是一般机械搅拌式化学反应 器的放大准则,可以将此准则应用于生物反应器的放大,即:=常数匕(7-4)对于不通气时的机械搅拌生物反应器,根据轴功率计算公式,可以得到:X% 23 郎W昌4 rm 的 尸 p-匕

5、加 也(7-9)(7-10)(7-8)式中不通气时的搅拌功率,kW; 反应器的内径,m;1 - 发酵液的体积,m3;下标“1”一模型反应器;下标“2”一放大的反应器。对于通气式机械搅拌生物反应器,可取单位体积液体分配的通气搅拌功率相同的准则进行放大,即:(7-12)式中 通气搅拌率;%通气量;-S 空气的线速度(三)以单位培养液体积的空气流量相同的原则进行放大生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空气流量的表示方式有两种:(1)单位培养液体积在单位时间内通入的空气量UVM (标准态),即:WM = ,工,m3/ (m3.min)(7-13)(2)操作状态下空气的线速度 / , m/h o60Qa(273+t)x9

6、27465 6(yVM)(273十/ZT 0x273区产工,m/h(7-14)2川型乂(切+网,m3/h(7-15)+叫,m3/ (m3.min)(7-16)式中反应器内径,m; 反应器的温度,C; 发酵液体积,m3 ; L 液柱平均绝对压力,Pa。以单位培养液体积的空气流量相同的原则进行放大时,有(加0金二(亚时)即w工阴丝彳_ (印河由, 小厅 Pi因此(7-18)% =464=4.64由上式可知,当体积放大100倍时,口 1,如果忽略液柱压力 导,则”酊即线速度 增大倍,其结果是显得空气线速度放大过多。(四)以空气线速度相同的原则进行放大 以空气线速度相同的原则进行放大时有由上式可知,当

7、体积放大(7-19)(7-20)二 4 64100倍时,即口,若忽略液柱压力,即通风量减少倍,其结果是通风量过小。(五)以 及匚昂相同的原则进行放大在耗氧发酵过程中,由于氧在培养液中的溶解度很低,生物反应很容易因为反应器供氧能力的限制受 到影响,因此以反应器的女上仪相同作为放大准则,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反应器的取口与操作条件及培养液的物性有关,在进行放大时,培养液性质基本相同,所以可只考 虑操作条件的影响。根据文献报道,装件与通气量 盘、液柱高度工、培养液体积匕存在如下的比例关系:(7-21)又因为Qg E点声E以(7-24)所以又因为(7-25)Pl(7-26)故竺竺1三淳声弃也有采用下

8、面的表达式作为放大基础:及 = 1由(2+2力.冷产%?产(7-27)(7-28)因此若以助等Kia cc m ); %(7-29)(7-30)(7-31)按衣1次相同的原则进行放大,则:(六)搅拌器叶尖速度相同的准则(7-32)(7-33)(7-34)按照搅拌器的叶尖速度相等的原则进行放大。当大小反应器中搅拌器的叶尖速度相等时,(7-35)(七)混合时间相同的准则混合时间是指在反应器中加入物料,到它们被混合均匀时所需的时间。在小反应器中,比较容易混合 均匀,而在大反应器中,则较为困难。通过因次分析,得到以下关系:二加法/球打广中(7-36)对于几何相似的反应器,%】二h 时,从上式可以得出:

9、(7-37)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放大方法是各强调一个侧重点,得出的结论往往有较大的差异。下表所列出的是10L小罐(n=500r/min ,通气1VVM)放大到10000L (即放大1000倍)时,按照不同的放大准则所得出的结论, 并以搅拌转速来进行比较。表7-1放大方法的比较方法放大后搅拌转速,r/min方法放大后搅拌转速,r/min等体积功率等氧质系数79非通气107等叶端速度50通气85等混合时间1260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到,按照不同准则放大,结果是放大后的反应器其他参数发生了悬殊的差别。这说明在放大中选用什么准则是很重要的,这要根据放大体系的特点而确定。反应器的放大问题现在尚未解决,在放大时

10、往往外还要凭借经验。有人统计,实际放大过程中应用最 多的是0和/以相同。二、其他放大方法除了上述的一些放大方法之外,还在实验中采用因次分析法、时间常数法、数学模拟法等。因次分析法也称相似模拟法,它是根据相似原理,以保持无因次准数相等的原则进行放大。该法是根 据对过程的了解,确定影响过程的因素,用因次分析方法求得相似准数,根据相似理论的第一定律(各系 统互相相似,则同一相似准数的数值相等的原理),若能保证放大前与放大后的无因次数群相同,则有可 能保证放大前与放大后的某些特性相同。迄今为止,因次分析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各种物理过程。但对有生化反应参与的反应器的放大则存在一 定的困难。这是因为在放大过程

11、中,要同时保证放大前后几何相似、流体力学相似、传热相似和反应相似 实际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保证所有无因次数群完全相等也是不现实的,并且还会得出极不合理的结果。在生物反应器的放大过程中,由于同时涉及微生物的生长、传质、传热和剪切等因素,需要维持的相 似条件较多,要使其同时满足是不可能的,因此用因次分析法一般难以解决生物反应器的放大问题。为此 常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以确定何者更为重要,同时也能兼顾其他的条件。时间常数是指某一变量与其变化速率之比。常用的时间常数有反应时间、扩散时间、混合时间、停留 时间、传质时间、传热时间和溶氧临界时间等。时间常数法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常数进行比较判断,用于

12、找 出过程放大的主要矛盾并据此来进行反应器的放大。数学模拟法是根据有关的原理和必要的实验结果,对实际的过程用数学方程的形式加以描述,然后用计算机进行模拟研究、设计和放大。该法的数学模型根据建立方法不同,可分为由过程机理推导而得的机理模型”、由经验数据归纳而得的 经验模型”和介于二者之间的 混合模型”。机理模型是从分析过程的机理出发而建立起来的严谨的、系统的数学方程式。此模型建立的基础是必须对过程要有深刻而透彻的了解。经验模型是一种以小型实验、中间试验或生产装置上实测的数据为基础而建立的数学模型。混合模型是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各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形式,再通过实验数据确定此函数式中各参 数的数值,

13、也就是把机理模型和经验模型相结合而得到的一种模型。下图为数学模拟放大法用于一般过程开发的示意图E7-1数学模拟鼓大方法示意国数学模拟放大法是以过程参数间的定量关系为基础的,因而消除了因次分析中的盲目性和矛盾性,而 能比较有把握地进行高倍数的放大,并且模型的精度越高,放大率、倍数越大。然而模型的精密程度又建 立在基础研究之上。由于受到这方面的限制,数学模拟实际取得成效的例子不够多,特别是对生物反应过 程,由于过程的复杂性,这方面的问题还远没解决,但无疑它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方法。第二节生物反应器的参数检测一、生物加工过程的参数(物理、化学参数)要对生化过程进行有效的操作和控制,首先要了解生化过程的状

14、态变化,也就是要了解生化过程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分为物理变量信息(如发酵温度)、化学变量信息(如pH)以及生物变量信息(如生物质浓度)。具体项目见下表:表 7-2生物加工过程的物理、化学参数化学参数物理参数间接参数成熟尚不成熟温度pH成分浓度氧利用速率(OUR)压力氧化还原电位糖二氧化碳释放速率(CER)功率输入溶解氧浓度氮呼吸熵(RQ)搅拌速率溶解 CO2 浓度前体总氧利用体积氧传递系数通气流量排气氧分压诱导物位置排气 CO2 分压产物加料速率其他排气成分代谢物细胞浓度(X)金属离子细胞生长速率Mg2+ , K+, Ca2+比生长速率(位培养液重量Na+, SO42-细胞得率(YX/S)培养液体积PO43-糖利用率NAD, NADH氧的利用率培养液表观糖度ATP, ADP, AMP比基质消耗率(U)积累量脱氢酶活力前体利用率酸其它各种酶活力产物量(p)碱细胞内成分比生产率消泡剂蛋白质其他需要计算的值参数DNA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