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31169548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语 文第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 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与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咀(j)嚼 诅(z)咒 狙(z)击手 人为刀俎(z)B.谥(sh)号 讣(f)告 敲竹杠(gng ) 强(qing)人所难C.歼(jin)灭 媲(p)美 流水帐(zhng) 戛(ji)然而止D.馈(ku)赠 蒙(mng)骗 悭(qin)吝人 风流倜(t)傥 2依次填人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人类的技术发明史上,没有一种技术发明能像信息化技术那样,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便 到了各行各业、各个角落,以至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2、变化。 我国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启示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 增添新的活力。 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 ,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A渗入 机体 安适 B.渗透 肌体 安适 C渗透 机体 安逸 D.渗入 肌体 安逸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上海世博会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中,现代化的高科技元素和多元文化相得益彰,让这座大都市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B大学这块被称作学术净土的地方也不再圣洁,最近就有媒体爆出有人对别人的研究成果“实行拿来主义。”大言不惭地地署上自己的名字。 C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

3、,不论你是风靡一时的英雄,还是成就卓然的学子,都不要忘记了共和国的基石。 D学生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些鉴赏术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对高地价及高房价的调控,在整顿土地市场的同时,国土资源部开始从饱受争议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人手了。新的土地政策能否严格执行,必将对楼市泡沫形成打压之势。 B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C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紧紧围绕以刺激经济发展为中心,并将重点放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上,使中国经济逐步

4、复苏。D2009年,随着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逐步实施,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推动,我国银行新增贷款出现大幅增长。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冰川融化、洪水泛滥、草原退化、沙漠扩大等一系列的灾难正是全球变暖向我们发出的警告信号。 B在这段娓娓道来的中秋祝福语音之后,“嫦娥一号”卫星还在轨播放并传回阿里山的姑娘和但愿人长久这两首歌曲,以表达中华儿女共盼团圆的美好心声。C“生存?还是毁灭?”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揭示出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命题,那就是人的生存价值是什么?D去年,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十一条规定,银行对零钞清点整理的储蓄业务

5、可以收取费用。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歌哭悲欢里的清明节起初,清明只是一种提示春耕的节气的名称。它是怎样变成祭奠先人的节日的呢?这不能不从清明前两天(也有前一天)的寒食节说起。寒食节在清明成为节日前,承载着国人祭奠古圣先贤的职能。溯其源,可直追两千六百多年前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个人物介子推。传说,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冷食),以此纪念介子推。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是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钻木取火,换取新火种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暮春三月正值改火,人们在新火未到的这一天,要禁止生火,食用冷食。相沿成习,遂成寒

6、食风俗。从节日的起源看,寒食节与祭祀祖先并无关系。早在寒食节出现之前,古人就有祭奠先人的习俗。起初,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墓穴上要堆起一个坟头,可以让子孙后代记住先人埋葬的地方。墓祭由此有了物质的依托。这大概发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逐渐浓厚起来。但是,一直到汉代,人们扫墓祭祖并无固定的日子。进入唐代,民间逐渐兴起集中在寒食节祭扫的风气。唐朝的统治者于开元二十年(732年)将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将之列入五礼。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便常常将扫墓沿至清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朝庭鉴于民间扫墓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下诏准许“

7、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从这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宋元时期,人们在祭扫坟墓时,越来越流行焚烧纸钱。寒食节期间禁火,禁烧纸钱的行为只能在清明进行。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清明上坟。也就是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扫墓祭祖给人的印象是悲伤的。其实,清明还有它的另一面相欢快踏青。唐诗中即充斥着丰富的踏青游春景象。像李正封所云:“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来鹄所云:“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屣齿香。”墓间祭扫的悲情与春游兴酣的喜悦,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力量安排在一起的呢?古时在农历三月三日举

8、行上巳节,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求收获生命的力量,祛除魔鬼的作祟。据古史传说,殷商的祖先契的孕育,就是由于其母在河里洗浴,吞食鸟卵所致。论语记载,孔子听到曾皙说:“暮春时节,穿着刚做好的春服,与朋友们到沂水沐浴吹风。”孔子会心一笑,说:“我赞同你的理想。”至晋代,潘尼有诗曰:“暮春春服成,百草敷英蕤”,“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王羲之的兰亭之会,表明修禊、踏青习俗在士人中基本成型,在流觞曲水间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进而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就成了上巳习俗中最重要的文化内涵。自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行祭之余,便兴致勃勃地进行郊游宴饮活动了。宋元时期,清明游春宴饮之风更盛。元代一

9、首描写清明踏青的诗云:“尽说游行好,春深桃李天。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上巳习俗被清明节吸纳进去,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相距不远,清明郊外上坟时可顺便踏青。二是中华民族是个乐天知命的民族,人们视亲人之死为“归”,生死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阴间乃为阳世的延长或补充。清明节,人们要祭奠亡人,以通阴间,同时也需要迎春活动,以顺阳气。 6对“寒食节”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传说认为,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为纪念晋国大臣介子推,规定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B寒食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古代改火的习俗。暮春三月,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事先准备熟

10、食。相沿成习,就形成了寒食风俗。C最初,寒食节和祭祀祖先并无关系。古代早有在宗庙祭奠先人的习俗,这大概发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日盛。到汉代,扫墓祭祖还无固定时日。D唐代,民间逐渐开始集中在寒食节这一天扫墓祭祖。公元732年,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列入五礼,成为人们的重要节日。7下面诗句不是表现古人清明游春习俗的一项是( )A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B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C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D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8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唐开元二十四年,朝迁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这样,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样放假。说明从这时

11、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B上巳节,在农历三月三日进行,主要活动是踏青、临河洗浴。孔子、潘尼、王羲之都在修禊、郊游宴饮中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C清明祭祖并进行郊游,始于唐代,宋元时期,清明游春之风更盛。主要是因为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也符合中华民族乐天知命的文化传统。D按时间先后排序,三个节日是:寒食、清明、上巳;按其诞生后论,三个节日则是:上巳、清明、寒食。宋元以后,清明集三节于一身,成为中国春天的代表性节日。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

12、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榷其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怏快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

13、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白:“余不敢以戏也。”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它人书简后裁取者也。(宋史王曾传)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

14、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寇准奇之 奇:认为奇异 B出知应天府 知:主持、掌管C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怏怏不悦 班:排列、位次D太后大怒,曾为之解 解:解释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 而君幸于赵王B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C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余不敢以戏也 皆以美于徐公 11下列全部属于侧面表现王曾的才华和为政才能的一项是( )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仲淹服其言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A. B. C. D.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咸平年间,王曾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宰相寇准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这真是王佐之材啊!”,认为他是奇才。B陕西转运使以地方特产醋来谋利并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