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护理评估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31169494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系统护理评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消化系统护理评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消化系统护理评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消化系统护理评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化系统护理评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系统护理评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化系统的评估消化系统指的是食管、胃、肠、肝、胆、胰腺、腹膜、肠系膜等脏器。因此,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痛、腹部体征(腹肌、压痛、反跳痛)肠鸣音、移动性浊音;胃纳、营养情况;排便情况;腹部的各种引流管,胃肠减压管、鼻胆管等。胃肠道系统正常 是指:口腔进食,无恶心、呕吐,腹平软,无腹痛、腹胀、腹泻,肠鸣音正常。恶心、呕吐需评估: 原因、频率、时间,呕吐的方式,与进食的关系,呕吐物的性状、量、颜色、气味等。呕吐后症状的改善,是否伴有腹痛、腹泻。观察有无伴有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搏增快或减慢、出冷汗等体液不足的表现,有无食欲不振所致的营养不良、体重减轻表现,是

2、否有因恶心、呕吐引起的心理情绪变化。腹痛的评估是患者的主观感受,必须了解:疼痛的部位(按九分法描述)性质(针刺样、刀割样、绞痛、钝痛等)程度、发作时间、持续时间与体位、进食、活动的关系,有无诱发因素有无放射性疼痛、转移痛伴随的症状,如有无恶心、呕吐等慢性腹痛患者有无规律性发作。腹痛的评估注意观察患者的体位,腹部查体应注意腹痛的部位、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有无肿大的脏器和包块,有无胃型、肠型,叩诊有无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有无异常。剧烈的腹痛可使患者紧张甚至感到恐惧 ,长期反复发作可产生焦虑、失望等情绪,应关注。腹泻的评估了解腹泻起病的急缓与病程,腹泻的次数和粪便的性质,腹泻与腹痛的关系及有

3、无其他伴随症状,如发热、里急后重、营养不良等,有无诱发因素如:不洁食物、旅行、聚餐等病因及精神因素,评估腹泻加重、缓解的因素等。腹部的分区九分法: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井字形的九区。上水平线为两侧肋弓下缘连线,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划两条垂直线,四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左右季肋区,左右腹部,左右髂窝部及上腹部,脐部和下腹部九个区域。腹部的查体要遵循:视听叩触患者排尿后平卧,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充分暴露全腹,上至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两腿屈曲并稍分开,以使腹肌松弛。检查者站在患者的右侧。(肝脾肾的触诊由于难度较大,就不介绍了)腹部外形: 腹部外形是否

4、对称,呼吸运动,腹壁静脉,有腹水或腹部肿块时,还应测量腹围大小。正常成年人平卧时,前腹壁大致处于肋缘至耻骨联合同一水平,或略为低凹,称腹平坦。平卧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肋缘至耻骨联合水平,外观呈起伏状,称腹部膨隆。平卧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至耻骨联合水平,称腹部凹陷,严重者腹部外观如舟状,称舟状腹。胃肠型和蠕动波正常人腹部一般看不到胃和肠的轮廓及蠕动波,除非在腹壁菲薄或松弛的老年人,经产妇或极度消瘦者可能看到。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段饱满而隆起,可显示出各自的轮廓,称胃型或肠型,同时伴有该部位的蠕动加强,可见到蠕动波。在观察蠕动波时,常需采取适当角度(如改俯视为从侧方观察)方可察见。亦可用

5、手轻拍腹壁而诱发之。腹部体征(一)腹肌:正常人腹壁有一定张力,但触之柔软,容易压陷,称为腹壁柔软,即腹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触诊时腹部张力增加,称为肌张力增强。即腹肌紧张。因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肌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二)压痛 :用指腹重按腹部,患者有一种压迫感,这属于正常现象。按压时出现疼痛,称之为压痛(三)反跳痛 :当用手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患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常伴有痛苦表情和呻吟,称为反跳痛。(四)肠鸣音: 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而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称为肠鸣音。正

6、常:每分钟45次 。肠鸣音活跃:每分钟10次以上,但音调不特别高亢。见于急性胃肠炎、服泻药后或胃肠道大出血时。肠鸣音亢进:次数多且肠鸣音响亮、高亢,甚至呈叮当声或金属音。见于机械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肠鸣音明显少于正常,或数分钟后才听到一次。见于老年性便秘,腹膜炎。肠鸣音消失:如持续听诊35分钟未听到肠鸣音(应重点在右下腹听诊),称为肠鸣音消失。见于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移动性浊音:腹腔内有较多液体存留时,因重力作用,液体多蓄积在腹腔低处,故在此处叩诊呈浊音。检查时让患者仰卧,腹中部由于含气的肠管在液面浮起,叩诊呈鼓音,两侧腹部因腹水积聚叩诊呈浊音。检查者自腹中部脐水平开始向患者左侧叩诊,

7、发现浊音时,板指固定不动,嘱患者右侧卧,再度叩诊,如呈鼓音,表明浊音移动。同样的方法向右侧叩诊,叩得浊音后嘱患者左侧卧位,以核实浊音是否移动,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的现象就叫移动性浊音。排便情况正常:一般成人每天13次,婴幼儿35次。正常人为成形软便。便秘: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呈栗子样。7天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腹泻: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频繁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或带有粘液、脓血、未消化食物。大便失禁: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的控制而不自主地排便。便血:消化道出血,血液经肛门排出。大便颜色正常成人粪便呈黄褐色或棕黄色,婴儿的

8、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异常:上消化道出血-柏油样便; 胆道梗阻-白陶土色便 下消化道出血-暗红色血便 肠套叠、阿米巴痢疾-果酱样便 痔疮、肛裂-鲜红色血便,滴于粪便表面 霍乱、副霍乱-白色“米泔水”样便营养状况通常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的发育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最简便、迅速的方法是观察皮下脂肪充实的程度 。前臂曲侧或上臂背侧下1/3处脂肪分布的个体差异最小,为判断脂肪充实最方便、最适宜的部位。临床上对营养状态进行描述常用:良好、中等、不良。良好粘膜红润,皮肤光泽,弹性良好,皮下脂肪丰满有弹性,肌肉结实,指甲、毛发润泽,肋间隙及锁骨上窝深浅适中,肩胛部和臀部肌肉丰满。不良皮肤粘膜干燥,弹性降低

9、,皮下脂肪菲薄,肌肉松弛无力,指甲粗糙无光泽,毛发稀疏,肋间隙、锁骨上窝凹陷,肩胛骨和髂骨嶙峋突出。中等介于两者之间。标准体重:身高165cm者:标准体重(Kg)=(身高100)0.9身高165cm者: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105)0.9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100)0.9实测体重占标准体重的百分数计算: ( 实测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百分数在10%之内均正常,增加10%20%为过重,超过20%为肥胖。减少10%20%为消瘦,低于20%为明显消瘦。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正常值为18-24kg/,男性大于27,女性大于25即为肥胖。饮食 1、普通饮食:营养平

10、衡,美观可口,易消化无刺激的一般食物。与健康人饮食相似。适于消化功能正常,病情较轻者。 2、软质饮食:营养平衡,食物碎、烂、软易消化,易咀嚼。如软饭,面条等。适于消化吸收功能差,老人,小孩及术后恢复期病人。 3、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无刺激性,易于咀嚼、吞咽和消化,纤维少,营养丰富。食物呈半流质,如蒸鸡蛋、豆腐、肉抹粥等。适合于发热、体弱、消化道和口腔疾患。 4、流质饮食:食物呈液体,无刺激性,易吞咽、消化。如乳类、豆浆。米汤等。适合于高热、口腔疾患、各种大手术后、重危或全身衰竭患者。5、高热量饮食: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加餐2次。可进食牛奶、鸡蛋、豆浆、蛋糕等。适合于热能消耗较高的患者,如甲亢、

11、结核病等 6、高蛋白饮食: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增加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肉类,鱼类,蛋类,乳类,豆类等。蛋白质的供给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52克,每天不超过120克。适合于高代谢性疾病,如烧伤、结核、恶性肿瘤。 7、低蛋白饮食:应多补充蔬菜和含糖高的食物,维持正常热量。成人饮食中的蛋白质不超过40g/d.肾功能不全者应摄入动物性蛋白,忌用豆制品,肝性昏迷者应以植物蛋白为主。适合于限制蛋白质摄入者,如急性肾炎、尿毒症、肝性昏迷等。8、低脂肪饮食:少用油,禁用肥肉、蛋黄、脑。每日脂肪量少于50克,肝胆胰患者少于40克,尤其要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适合于肝胆胰患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 9、低胆固醇饮食:胆固醇摄入量少于300mg/d,禁用或少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和脑,鱼子,蛋黄,肥肉和动物油。适合于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肥胖及腹泻患者。 10、低盐饮食:每日可用食盐不超过2克,但不包括食物内自然存在的氯化钠。禁用腌制食品。如咸菜、皮蛋、火腿等。适合于心脏病、肾脏病、肝硬化、重度高血压但水肿较轻者。 11、无盐低钠饮食:无盐饮食除食物中自然含钠量外,不放食盐烹调,食物中含钠量少于0.7g/d。低钠饮食,除无盐外,还必须控制摄入食物中自然含钠量(每天控制在0.5克以下)同低盐饮食适用范围,但水肿较重者。12、痛风患者:营养丰富,低嘌呤饮食。禁用动物内脏,鱼子、海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