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可持续捕捞渔业技术新进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31158484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可持续捕捞渔业技术新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外可持续捕捞渔业技术新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外可持续捕捞渔业技术新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外可持续捕捞渔业技术新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外可持续捕捞渔业技术新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外可持续捕捞渔业技术新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可持续捕捞渔业技术新进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外可持续捕捞渔业技术新进展1概况全球捕捞渔业产量近年来一直徘徊在9000万t左右,2011年达到了9050万till。产量虽然维持稳定,但主要经济鱼种的捕获量波动明显,许多具有高经济价值的底层鱼类资源量明显减少。据估算纠,在过去20年里全球渔捞努力量( fish- ing effort)已增加了约20%。虽然在许多发达国家捕捞船队规模最近已有减小,但在过去30年中全球捕捞船队规模翻倍,2010年达到了436万艘,其中配有各类动力的渔船数量约占60%。由于过度捕捞,渔船在探测鱼群上所花时间更长了,而鱼群也趋于在更深的外海水域活动,因而必须使用更大的渔具,在更广更深的海域内作业,这种局面导致渔船

2、捕捞能力的大幅提高,以及各类与渔业捕捞相关的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如今所使用的大部分捕鱼技术都起源于渔业资源丰富的年代,那时所花费的能源成本远比现在的水平低得多,捕鱼业对水体和大气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也较少关注。事实上,每一种捕捞技术,每一种类型的渔具以及捕鱼方式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每一种渔具的适用性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所要捕捞的目标鱼种和所在海域的作业条件H。渔具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主要取决于渔具的物理特性,渔具的作业机制,渔具的使用地点、时间和方式,以及渔具的使用范围。某一渔具对生态系统的某一方面可能有高度影响,对生态系统其它方面的影响却可能很低。同样地,渔业捕捞的燃料消耗量也随所使用的不同渔具类

3、型、捕捞方式、作业技术以及渔港和渔场之间的不同距离而有显著不同。对渔具类型的燃油消耗模式的研究显示,被动渔具(如鱼篓、定置网、延绳钓及刺网等)的燃料消耗量通常低于主动渔具(如底层拖网等)。而包括底层围网在内的以慢速拖曳一段有限的距离合围起来的围网渔具的燃油消耗量则介于上述两种渔具之间。像中层拖网和围网等主动渔具捕捞具有一定密集度的目标鱼群,经短距离拖曳就能得到上百吨的渔获,因此,单位捕捞量下的燃油消耗通常较低,尤其是中层围网,它是最具燃料效率的捕鱼技术之一,虽然使用中层围网的渔船花在探测鱼群上的时间和消耗的燃料常常比实际捕鱼所花费的要多。当今的高能源价格以及对捕鱼影响生态系统的高度关注等都是现

4、实存在的问题,这些对渔业的生存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那些对高能效捕鱼技术的吸收和促进能力有限的发展中国家。最近所做的有关油耗的总体评估显示,上岸每1t鱼大约需要消耗620 L(530 kg)燃料,全球捕捞船队每年约消耗燃料4100万t3。由于缺乏全球渔船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方面的详细数据,只能依据所消耗的燃料量推算这些燃料的燃烧约产生1.3亿t的C02。渔业捕捞领域需要在进一步减少油耗降低对生态系统影响上做出不断的努力。虽然涉及降低能耗技术方面的创新和试验不断涌现,但目前对为渔船提供机械动力的化石燃料还没有找到可行的替代品。但是,通过技术的完善、渔具的改进,以及作业行为的改变等,渔业捕捞领

5、域能够大大降低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损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能在对捕鱼效率不产生过度负面影响的情况下减少燃料方面的作业成本。节能减排也是在现有国际公约下世界各国政府的法定义务。2 部分渔具的高油效低生态影响革新技术拖网是一种灵活的渔具,可被用于许多不同类型的海区和海底,包括潜水区域和深水区域,它适用的捕捞鱼种范围广泛,大型和小型渔船均可使用。因此,许多渔民喜欢采用拖网捕捞方法。但底层拖网方式,在物种误捕和对栖息地影响上,被认为是一种最难管理的捕捞方式之一。现有许多可用技术和捕捞作业上的改进方法,他们可减少底拖网具的阻力和重量,从而在不显著降低目标捕捞物种捕获量的前提下,明显降低油耗及对海底的影响。

6、据报道,这些改进措施可节省燃油25% -45%,渔具阻力可减少20% - 35%。2.1中层拖网为了将网具与海底的摩擦力降至最低并减少网具总的阻力,需要对拖网网具各个部件进行改进。因此,开发通过仪器设备自动测试并调节底拖网网板和网具触底部件与海底之间接触程度的技术,还有潜力可挖。例如,挪威正在研制的一种新型的低生态影响可选择性中层拖网( CRIPS- trawl)就是一种可减少与海底接触和拖曳阻力的新型拖网。该拖网的网板和沉子纲腾空于海底上方,拖网前部网片用集鱼纲( herding ropes)予以取代,而其后部网片则采用方形网目的网片,从而可在保持将鱼驱赶进网囊所需的刺激作用的同时减少拖网阻

7、力。其囊头网和囊网均有四个网片组成,并装备有一台网具摄像机以及多种可选用的选择性捕捞装置,以便释放不需要的鱼。四网片网具的设计可提高拖网和选择性捕捞装置的性能稳定性。网具摄像机则可提供有关进入囊网的鱼类品种与大小方面的信息,可允许船长做出是否继续进行捕捞作业的明智决策。还可在拖网上安装一种基于对鱼类图像分析的、可释放非目标捕捞鱼种的主动式机构。这个研发中的拖网新概念还将包括一根连接渔船和拖网浮子纲的电缆,此电缆可传输网具摄像机的视频信号以及声学传感器的信号,为拖网垂直张口的最佳调节提供便利。最终研发成功的拖网还将包括一套可调节网板与海底距离的独立系统。2.2横桁拖网对于横桁拖网,通过开发设计新

8、的替代部件可提高其能效表现。这类新设计在本质上是为了减少横桁拖网拖底铁链数量,避免外伸横架上受力过重,如采用电脉冲等其它的刺激方式作为铁链的一种替代形式,同样可以起到惊动目标鱼种离开海底从而被拖进网具内的效果。同时还减少了网具阻力以及对海底的影响。按此原理举一反三,采用声响效果、光线或其它任何合适的刺激方式,提高在拖网网具的捕捞区域内目标鱼种的捕获概率,都是值得探索的。在电子海底地图测绘工具以及综合性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PS)的帮助下,使用新的鱼类目标定位技术,使得捕捞作业时可以避开敏感的海底栖息地,并有助于将捕捞努力量以及油耗降至最低。广泛应用于海底探测的多波束声学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渔业捕

9、捞领域。例如,加拿大采用该技术对其东海岸外海的扇贝海床进行测绘,极大地减少了定位目标作业海域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捕捞作业实际所花费的时间。2.3袋式定置网袋式定置网( trap -net)是一种被动式渔具,通常放置于洄游性鱼类在相对较浅海域的传统洄游路径上。它通过垣网聚集并引导鱼类进入到一个网袋中从而被诱捕。近期创新出的一种浮式落网( pontoon trap)与传统的袋式定置网相比,提供了诸如便于运输、操作和拖曳,可依据目标鱼种大小及捕鱼水深进行调节等的优点。这类网具将来的研发方向可能包括网具大型化,将该类网具与诱鱼技术相结合,可使这种袋式定置网成为高能效、高度灵活性和捕捞可选择性、对栖息地友

10、好的一种捕捞方式,并且可提供高品质的活海鲜鱼获,从而为渔民增加鱼获的附加值。此外,还需要开发可防止非目标鱼种误入网袋的相关设计和作业方法。2.4鱼篓鱼篓(pots)是一种携带方便、设计有让鱼类及甲壳类动物或投足类动物进入但又能阻止其逃逸的一个或多个入口的小型笼子或篓筐。鱼篓通常放置在海底,饵料放与不放的均有。采用鱼篓进行捕捞作业的渔船一般燃油使用量少。鱼篓广泛用于捕捞龙虾及蟹等甲壳类动物。虽然在世界的许多地方采用鱼篓捕捞有鳍鱼类具有悠久历史,但这种捕捞方式仍在逐步减少。但无论如何,鱼篓仍旧是一种有效的、经济可行的有鳍鱼捕捞方式。它们还可成功地用于捕捞那些栖息在主动式捕捞渔具被禁止使用或者无法使

11、用的珊瑚礁区域内的目标物种。最近分别在阿根廷和加拿大进行的对折叠式鱼篓捕捞羽鼬鲥和大西洋鳕的测试,展现出了满意的效果。另一个创新设计的例子是在斯堪的纳维亚开发出的浮动鱼篓( floating pot),它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浮动鱼篓脱离海底悬浮在水中从而可随水流方向的变化而转动,这样可做到鱼篓的入口始终面向水流,实现大西洋鳕的高捕获率。它还可以避免非目标物种的误捕,并且减少对海底的影响。与其它许多类型的渔具相比,鱼篓和袋式定置网一样,拥有诸如耗能少、对栖息地影响低、渔获物品质高、可渔捞鲜活海鲜等多个优良特性。为了拓展鱼篓捕捞应用范围,增加使用鱼篓捕捞新物种的捕捞效率,掌握捕捞鱼种对鱼篓的反

12、应行为尤为重要。2.5钓具钓具( hook and line)是指那些用天然或者人工饵料或诱惑物放置在鱼钩上吸引并猎获鱼类,尤其是鱿鱼等物种的渔具。钓钩和钓线之间无数的配置变化,以及多样的作业模式让钓具成为可捕获众多物种的一种有效的渔具类型。从小型的个体渔船到大型的机械化延绳钓渔船等均可采用钓具作为捕捞方式。钓具捕鱼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但劳动密集型的捕鱼方式,捕捞的鱼获质量高。其耗油较少,虽然这主要取决于渔船往返渔场的航行距离。延绳钓捕鱼可导致海鸟、海龟和鲨鱼等的意外死亡。现有一种创新技术,可在鱼线上缠绕一个塑料的类似飘带(streamer)的物品,以起到吓阻海鸟作用,从而避免其被装有

13、饵料的鱼钩勾住。还有一些其它可减少海鸟、海龟等意外误捕的缓减措施,其中包括圆形鱼钩和“弱钩( weak hook)”等。虽然放置于海底的延绳钓可破坏海底表层的底栖动物和凸出物体,延绳钓渔业确实提供了在不对栖息地造成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从事捕鱼作业的可能性,并且能源相对节省。3 实现高效渔具渔法存在的主要障碍实现低生态影响、低燃料密集型捕捞渔业还存在许多障碍。主要有:对具有成本效益和可行的替代方法缺少了解;可采用的适宜的技术不多,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渔船和替代渔具之间不能有效匹配;海上作业的工作量可能会有所增加;对因采用了不熟悉的渔具渔法而产生的海上安全的担忧;投资成本高;资金缺乏或资本限制进入;技

14、术基础设施的支持效率低下;包括监管机制太死板在内的渔业管理体系僵化等等。至于渔业管理体系的僵化,太过死板的监管机制可产生一系列需要去解决的新问题,会拒绝渔民对新技术的创新和采纳方面的多种需求。在这一点上,各利益相关方应参与到渔业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参与对法律法规讨论的修改。从高油耗高生态系统影响捕捞方式转变到低能耗低影响,可为节省燃料、保护生态系统和提高食品安全带来转机。然而,从一种渔具类型转而使用另外一种是一件并不容易或者轻松的事情。首先,现有的渔船和它们所配置的各种机械和设备通常会对改变捕鱼方式的可能性产生限制。第二,渔具、渔船、捕捞作业方法等是围绕着具体的渔场以及目标鱼种的行为在相当长的一

15、段时间内演化发展而确定的。因此发展到现在仍在使用的渔具和作业方式等都是为了捕获具体的目标鱼种而“量身定制”的,因而也通常被理解成是经历了优化的最好技术和最佳经济性的渔具渔法。而且,这样的捕鱼方式扎根于传统之中,要进行变革,阻力是巨大的。尽管如此,通过在渔具和捕鱼方式不进行重大改变的情况下,简单地改进操作技巧和渔具设计,常常能够达到减少油耗和生态影响的效果。在许多情况下,这样的方法显示出了可喜的成果,与使用一种全新的、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和高经济风险的渔具渔法相比,这种方式更受渔业界的欢迎。4结语渔业领域毫无疑问地将为降低燃料消耗、减少碳足迹、减少生态系统影响而努力奋斗。要行之有效,应在全球范围内确

16、立研发优先的理念,鼎立支持各种低能耗、低环境影响渔业创新活动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应当做到:(1)推动并为有成本效益渔具设计和捕捞方式的研究提供资金,为经济可行、实用且安全的可替代传统方式的新型捕鱼方式的商业化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以及其它公共或私营领域的相关创新中心;(2)站在整个渔业领域的高度对最佳实践形式进行审视和分析;(3)提升渔民的技术能力;(4)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5)整个渔业行业要遵循国际公约;(6)执行健全而又灵活的支持渔业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渔业政策。帮助渔业领域实现显著且永久的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政府最有可能做的是强化在渔业领域的能源政策,营造出一个有利于渔业领域迅速而全面地采用高燃油效率、低环境影响的渔业技术和作业方式的良好环境。这样的渔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为全球捕捞渔业保持长期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性。丁建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200092)渔业现代化2012年第39卷第5期马桂莲、张琴采集;俞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