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4课时 加减混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1158180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4课时 加减混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4课时 加减混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4课时 加减混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4课时 加减混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4课时 加减混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时 加减混合(2)【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的练习十五。【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2.培养学生观察、整理的能力。【重点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情景导入】1. 算一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2. 提问:上面三组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进行新课】1.整理归纳。(1)提问: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分别是怎样的?有相同的地方吗?汇报。(2)小结: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是相同的,都是从左往右算。2.指导练习。(1)完成教材第68页(练习十五)第1题、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讲评。说一说加减混合运算应该

2、怎样算?(2)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4题。认真读题,弄懂题目意思,了解什么是行,什么是列?学生认真读题后,按题作答,全班讲评。(3)游戏,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5题。让学生先按照老师提的要求走方格,比如加、减加、减、加的顺序来计算。再让学生任意规定走方格的规则。使学生正确、熟练地计算加减混合计算。(4)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6题,填未知数。独立填写未知数。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课堂作业】1. 看图列式。2. 在里填上“+”或“-”。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3+2+( )=9 2+( )+4=85-0-( )=3 9-4-( )=03. 看图说一说,填一填。【答案】1.2+3+5=10 9-5

3、-3=1 2.10-4+3=9 1+7-2=6 10-6-2=2 8-3-5=0 9-4+5=10 5+3-2=6 3.4 2 2 54.10-4+3=9【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小结: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相同,都是从左往右算的。计算时,我们一定要按顺序算。【课后作业】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

4、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1.本节课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的计算,而这些都是加减混合的基础。而连加、连

5、减的计算方法也与加减混合相同,因此通过这一知识的复习及加减混合式题的引入,可以使学生自然地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入口,从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识的重点,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

6、”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2.体现教学活动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教学中,教师演示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爱玩好动,因此在有趣的情境中完成例题和练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巩固了所学知识。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真正体现了上课注意力集中,下课之时仍能兴趣盎然,做到了教与学融为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