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喘息性支气管炎妙方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1157310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喘息性支气管炎妙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治喘息性支气管炎妙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治喘息性支气管炎妙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治喘息性支气管炎妙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治喘息性支气管炎妙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喘息性支气管炎妙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喘息性支气管炎妙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治喘息性支气管炎(咳喘)妙方治喘息性支气管炎(咳喘)妙方1 降气止喘方【来源】上海国医学院药物学讲义(验方)【歌诀】 降气止喘用麻黄,款冬杏仁半夏姜,白果紫菀制川朴,苏子甘草共煎尝。【组成】 麻黄3克,炙款冬6克,杏仁6克,白果3粒(去 壳打碎),炙紫菀6克,制川朴3克,炒苏子6克,姜半夏6 克,甘草 3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效】镇咳定喘。【方解】 方中麻黄、白果为治喘要药;厚朴去胸满;杏 仁、苏子降肺气,止咳喘;紫菀、款冬镇咳逆;半夏 降逆化痰涎。 合而用之, 镇咳定喘之药具备, 故能奏效。【主治】 咳喘。对痰饮倚息不得卧者,用之无有不验。2 苏葶滚痰丸【来源】清医宗

2、金鉴【歌诀】 金鉴苏葶滚痰丸,大黄沉香黄苓研,青礞石需用火煅,姜汤送下平咳喘。【组成】 苏子(炒)50克,苦葶苈(微炒)50克,大黄(酒蒸一次)200 克,沉香 16 克,黄芩 200 克,青礞石(火 煅如金为度)16 克。【用法】 上药共研为细末,水泛为丸。视患儿病情虚实服 之(一般约克),姜汤送下。【功效】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方解】 方中苏子下气消痰,润肺宽肠,除咳定喘;葶苈 子破滞开结,定逆止喘,利水消肿;大黄“通宜一切气,调血 脉,利关节,泄壅滞水气”(日华子本草),泻热毒, 破积滞,行瘀血;沉香“温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而运行不 倦,达肾而导火归元,有降气之功,无破气之害,询为良

3、品”(本草通玄);黄芩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青礞 石坠痰消食,下气平喘。诸药合用,既能通利大肠而泄肺热, 又能化痰降气而平咳喘。【主治】 小儿食积生痰、热气熏蒸肺气,气促痰壅、频频 咳嗽、便秘者;又治小儿痰壅气逆,痰饮作喘,其音如潮响, 声如拽锯者。可用于喘息性支气管炎、咳喘等病症。3 酥蜜膏酒【来源】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歌诀】 酥蜜膏酒同饴糖,二汁百部及生姜,杏枣补脾兼润肺,声嘶气惫酒喝尝。【组成】 酥蜜、饴糖、枣肉、杏仁(研)、百部汁、生姜汁各 30 克。【用法】 上药共煎熬如膏状。每次服3克,温酒细细咽下,日服 3 次。【功效】【方解】温肺化痰,补脾润肺。本方【主治】肺脏虚寒,复被

4、风寒所伤,以致气息喘惫,语声嘶哑,并见咳吐痰沫等症。方中酥蜜、饴糖、 杏仁、枣肉都是补脾润肺之药品,配伍百部能清肺止咳嗽; 生姜能散寒化痰;酒能助药力上行于胸膈之间。诸药合用,【组成】一首补脾润肺,止咳化痰的方剂,用于肺虚咳喘, 咽喉欠润之证较为合适(汤头歌诀)。【主治】 肺脏虚寒、咳喘上气、肺津不足、语声嘶哑(塞) 或寒郁热邪、声音不岀之证。【附记】 若为外感实证的喘咳、声嘶,则不可服用。治喘 息性支气管炎(咳喘)秘方12.1 加味麦味地黄汤 【来源】董建华,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麦冬、五味子、山萸肉各 10 克,紫石英 15 克(先 煎),熟地、怀山药、丹皮、茯苓、泽泻各10克,肉桂36

5、克。【用法】每日 1 剂,文火久煎,日分两次温服。 【功用】补肾纳气平喘。【方解】肾主纳气,故久病喘咳,根源在于肾虚。喘咳为临 床常见病,而老年性肺肾两虚的喘咳多难速效。肺主肃降司 呼吸,肾主封藏而纳气,有升有降,则病无所生。年高之人, 阴阳并衰,咳喘病久,肺肾两虚。故本方药用麦冬滋阴润肺, 清热止咳;五味子补肾固精、收敛肺气;紫石英温补肾阳, 纳气定喘;肉桂引火归源,纳气归肾,与六味地黄丸相配, 既能收敛肺气,又能双补肾之阴阳。本方补而不腻,温而不 燥,以此纳气平喘之法,故于肾气亏虚之喘咳,每获良效。 【主治】老年性喘咳。【疗效】余在临床,治疗多例老年喘咳患者,病史多在二三 十年之上,用清肺

6、化痰、平喘止咳之常法屡不见效者,以本 方从肺肾入手,纳气平喘,疗效甚佳。12.2 消痰治咳汤 【来源】张海峰,豫章医萃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精选【组成】炙猪牙皂36克,法半夏610克,制南星610克,浙贝母610克,橘络612克,生姜36克。【用法】每日1 剂,水煎服,日服2 次。【功用】消痰,通络,制咳。【方解】本方源出古方,原由法半夏、制南星、皂角、甘草、 生姜、大枣组成。主治:“风痰壅盛,喘促不能睡”。今去甘 草、大枣之甘缓,加浙贝母、橘络增强化痰通络之力;猪牙 皂辛散走窜,能治顽痰胶固,喘急胀满;南星苦温辛烈,开 泄走窜,主治经络风痰顽痰;半夏辛开苦降,燥湿化痰。功 专力宏,对于风痰、顽痰痼

7、疾,用之恰当,确有良效。【主治】顽痰咳喘,风疹,痰多色白,质黏如丝,不易咯出, 胸闷胸痛,舌淡苔白,脉紧者。【加减】若心烦口苦者,可加礞石;咽痛者,加射干;胸痛 者,加瓜蒌皮。【疗效】屡用效佳。一般服815剂后即效或痊愈。【附记】本方对痰热咳嗽者不宜用。12.3 四子平喘汤【来源】陆芷青,名医治验良方【组成】葶苈子 12 克,炙苏子、莱菔子各 9 克,白芥子 2 克,苦杏仁9克,浙贝母1 2克,制半夏9克,陈皮5 克, 沉香 5 克(后下),大生地 12 克,当归 5 克,紫丹参 15 克。【用法】每日 1 剂,文火水煎两次,日分 2次温服。 【功用】化痰止咳,纳气平喘。【方解】本方取局方苏子

8、降气汤方意,合三子养亲汤 (韩 氏医通),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化裁而来。肺为气之 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咳喘之因,在肺为 实,实则气逆,多因痰浊壅阻;在肾为虚,虚不纳气,多因 精气亏虚,而致肺肾出纳失常。故咳喘之病主要在肺,又关 乎肾,其治不离肺肾。又脾为生痰之源,治痰应不忘理脾。 因津血同源,治疗又当痰瘀同治,临床方能显效。本方以四 子为君,苏子降气化痰平喘,白芥子温肺利膈豁痰,莱菔子 利气行滞消痰,葶苈子泻肺化痰利水,四味共奏化痰之功; 沉香,生地为臣,取沉香温肾纳气平喘,生地滋肾培本,且 制诸药之燥;佐以杏仁、浙贝母化痰止咳,半夏、陈皮、燥 湿健脾;更用当归,一则本经谓治

9、咳逆上气;再则合丹 参以增养血活血化瘀作用,共为使药。全方配伍,有行有补, 有燥有润,降纳并施,标本兼顾,是一首治疗肺实肾虚咳喘 的效方。【主治】肾虚失纳,痰饮停肺之咳喘,证见胸膈满闷,咳喘 短气,痰多色白,苔白腻,脉沉细滑等。【加减】畏寒肢冷加肉桂;咳嗽甚者加百部、前胡;咳痰黄 稠去沉香、生地,加黄芩、焦山栀;咯痰不畅加竹沥、瓜蒌 皮。【疗效】经临床数十年使用,效验确实。【附记】本方不仅治疗肺实肾虚咳喘的效果好;而且对慢性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症见 咳嗽气急,痰多稀白及胸闷心悸者,用本方化裁即可控制病 情而获康复,有效率可达 90%以上。12.4 肺热喘咳汤【来源

10、】王香石,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组成】生石膏30克(先煎),麻黄4 克,北杏仁、甜葶苈各 15克,人造牛黄1克(冲服),桑白皮12克,矮地茶3060 克,白花蛇舌草、虎杖、鱼腥草各 30克,甘草3 克。(小儿 剂量视年龄酌减。)【用法】每日1 剂。用清水5 碗先煎石膏,煎至4碗水后纳 余药,再煎至 1 碗。再煎 1 次,取汁混合,冲入人造牛黄, 拌匀后,分2 次服。【功用】清热、化痰、平喘。【主治】肺热喘咳。 【加减】高热、胸痛、咯血痰者加苇茎汤;咳喘较剧、喉中 痰鸣甚者加马兜铃、地龙干、毛冬青。【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12.5 七子定喘汤 【来源】覃义昌,四川中医(3)1985 年 【组成

11、】葶苈子1 0 克,莱菔子9克,苍耳子8克,五味子5 克,黄荆子 9 克,白芥子 8克,紫苏子 9克。 【用法】布包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功用】理气降逆,化痰消食。【方解】咳喘者,治痰为先,治痰者,理气为上,治痰不理 气,非其治也。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咳嗽不宁,脾湿 也,以治脾为急。脾有生肺之能,肺无扶脾之力,理脾则湿 化,而痰无由生,故方用莱菔子消食化痰行气;葶苈子祛痰 定喘散壅;苏子降气行痰;五味子滋肾、敛肺、止咳;白芥 子祛痰、行气、散结;苍耳子治过敏、通窍、除湿、止咳; 黄荆子清热止咳、消食平喘。本方不寒不热,不温不燥,有 理气降逆、化痰消食之功。气顺痰自降,脾阳

12、得振,运化有 权,则痰浊得化,肺气复降,则咳喘自平,诸证随之而解, 故用之多效。【主治】咳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加减】寒喘加麻黄、杏仁;热喘加苇茎、苡仁、桃仁、鱼 腥草;燥喘加桑叶、杏仁、栀子、寸冬;湿喘加陈皮、法夏、 川苓;虚喘加党参、黄芪、熟地。【疗效】多年使用,疗效满意。【附记】临床运用,以本方加减以治病之标,待诸症缓解, 咳喘自平后,当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收功以治其本,巩固疗 效,方能根治。12.6 清肺化痰汤【来源】郭中元,中国中医药报1990 年 【组成】板蓝根20 克,黄芩、浙贝母、橘红各10 克,天竹 黄 15 克,元参 12 克、炒杏仁、白前各 10 克,鱼腥草 15 克,芦

13、根 20 克,炙紫菀 12 克,甘草 10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1剂,日服 2次。重者,日服 2剂,分4 6次服。功用】清热化痰,降逆止咳。方解】本方系从千金方苇茎汤,温病条辨桑菊饮, 清太医院配方太极丸等方化裁制成。方中以芦根、板蓝根、天竹黄三药为君。芦根性味甘寒,清肺胃之热,生津止渴,并能透邪外出;板蓝根性味寒,功能清热解毒,近代药 理实验研究,证实其对多种革兰氏阴性、阳性细菌及流感病 毒均有抑制作用;天竹黄性味甘寒,为清热化痰要药,对于 痰热壅盛的喘咳尤为擅长。辅以黄芩、元参、鱼腥草清肺泻 火;紫菀、杏仁、白前降逆止咳;浙贝母清热化痰;橘红理 气化痰;甘草泻火和中。全方用药以清热化

14、痰为主,佐以降 逆止咳之品。邪热清,肺金清肃,气机通畅,咳喘自宁。故 适用于温邪犯肺之咳喘。随证加减得当,常获卓效。 【主治】咳喘(由风温、冬温、春温,温邪犯肺所致者)。【加减】病初起具有表证者,应根据发热情况酌加解表药, 使邪以外解。如发热轻,微恶风寒,有汗加薄荷、蝉衣、芥 穗以疏风解表;如发热较重、少汗、口苦,加柴胡、葛根以 发表解肌;如连日阴雨,天气潮湿,表为湿郁,热虽不甚, 但肢体酸困拘热,加浮萍、桑枝以解表祛湿。如邪入气分后, 高热汗出而热不解,加生石膏、知母、金银花以清气透热; 热痰壅肺、高热喘促,加生石膏、麻黄以清热宣肺平喘;如 病人汗多,或平素肝阳上亢不宜使用麻黄,加地龙、桑白

15、皮 以泻肺平喘;热邪灼液,痰稠不易咯出,加桔梗,海浮石以 祛痰软坚;热邪伤津、口干欲饮,加天花粉、麦冬以生津润 肺;如肺移热于大肠,肠腑热结,大便数日不畅,加大黄、 元明粉、瓜蒌以泻热通便;肺与大肠相表里,腑结通,热得 外泄,肺热亦常随之减轻。【疗效】屡用卓效。12.7 咳喘冲剂【来源】赵吉顺,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桔梗、贝母各 30 克,杏仁 40 克,地龙 50 克,白 芥子 30 克,洋金花 2 克,黄芩 30 克,罂粟壳 15 克,山药 30 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共 257 克,制成 60 袋,每袋约 4 克。1日服3次,每次12袋,白开水冲服。如痰热壅盛 者或服此药胸胁满闷不适者可停服。【功用】止咳平喘。【方解】方中以桔梗清咽、利膈、化痰;杏仁、贝母宣肺止 咳平喘;白芥子、洋金花利气豁痰,降逆平喘;黄芩清肺解 毒,消炎退热;罂粟壳敛肺止咳;地龙止痉平喘;山药补肾 纳气。诸药配伍为用,其止咳平喘之功甚著。本方不仅适用 于年老久咳虚嗽(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而且可用于外感咳 喘患者(喘息性支气管炎)。【主治】老年人久咳虚嗽及痰喘痼疾。【疗效】经长期临床观察,效果较好。12.8 前胡汤【来源】郑侨,老中医经验汇编(1) 【组成】前胡、杏仁、桑叶、知母、麦冬、黄芩、金银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