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网络优化指导意见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1155349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66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DSCDMA网络优化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TDSCDMA网络优化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TDSCDMA网络优化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TDSCDMA网络优化指导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TDSCDMA网络优化指导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DSCDMA网络优化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DSCDMA网络优化指导意见(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TD-SCDMA网络优化指导意见TD-SCDMA网络优化指导意见网络运营中心2009年6月II目 录1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概述11.1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主要指标11.2网络优化流程11.2.1工程优化阶段11.2.2运维优化阶段32TD-SCDMA无线网络专题优化52.1覆盖专题优化52.1.1问题描述52.1.2PCCPCH弱覆盖的优化52.1.3PCCPCH 越区覆盖的优化62.1.4干扰优化72.1.5切换区域覆盖优化92.1.6小结102.2导频污染专题优化112.2.1导频污染判断112.2.2原因分析122.2.3解决措施132.2.4优化流程142.2.5小结

2、152.3切换专题优化162.3.1切换失败率过高162.3.2乒乓切换202.3.3拐弯效应切换失败212.3.4小结212.4接入问题专题优化222.4.1原因分析222.4.2解决措施232.4.3优化流程242.5掉话专题优化262.5.1问题描述262.5.2由覆盖引起的掉话262.5.3由于切换引起的掉话272.5.4由于干扰引起的掉话292.5.5小结302.6参数优化312.6.1工程参数优化312.6.2无线参数优化调整322.7网络整体性能优化362.7.12G/3G的协同优化362.7.2网络整体覆盖优化KPI362.7.3网络整体业务性能优化KPI373TD-SCDMA

3、无线网络场景优化383.1密集城区场景383.1.1场景特点383.1.2组网思路383.1.3优化建议383.2楼宇室内场景383.2.1场景特点383.2.2组网思路393.2.3优化建议39 1 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概述1.1 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主要指标网络优化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网络的性能指标,包括: 覆盖指标:反映覆盖的指标有PCCPCH强度、接收功率、发送功率和覆盖里程比等。PCCPCH强度是反映覆盖的关键参数,覆盖里程比是反映网络整体覆盖状况的综合指标。覆盖的问题主要有无(弱)覆盖、越区覆盖、无主覆盖等;覆盖异常容易导致掉话和接入失败,是优化的重点。 质量指标:对于

4、语音业务,反映业务质量的指标是误帧率;对于数据业务,反映业务质量的指标主要是吞吐率和时延。 接入指标:反映接入指标的是业务接入成功率。移动台发起接入请求,如果在规定时间内移动台不能建立相应的业务连接,则认为接入失败。导致接入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无覆盖、越区覆盖、邻区列表不合理等。 呼叫保持类指标:反映呼叫保持类的指标是电路域掉话率、分组域掉线率等。导致掉话的主要原因有导频污染、覆盖问题、邻区设置不合理等。 切换指标:反映切换指标的是切换成功率,涉及TD-SCDMA网内切换成功率、TD-SCDMA与GSM的切换成功率等。1.2 网络优化流程无线网络优化主要分两个阶段:工程优化阶段、维护优化阶段。1.

5、2.1 工程优化阶段工程期间网络优化工作遵循“单站优化分簇优化分区优化不同厂家交界优化全网优化”的步骤,主要是通过路测,结合天线调整,邻区、频率、扰码和基本参数优化达到规划要求的网络指标的过程。工程优化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覆盖调整。覆盖调整的效果将长期影响网络性能,是网络性能的基础。良好的覆盖优化,无论是网络处于空载,还是有较大负荷时,都能有较好的指标,相反,如果覆盖优化做不好,空载时网络指标也不好,而且随着负载增大,网络指标也会随着明显下降。1.2.1.1 单站优化单站优化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基站设备是否正常,各项CS/PS业务是否正常,各种参数是否与设计一致,还包括业务验证测试、单站覆盖优化、

6、基本的2/3G互操作验证等。单站优化的基本步骤是:工程参数检查、业务测试分析、优化调整方案制定、审核、实施,以及测试验证优化结果。 工程参数检查。主要检查站点硬件功能及安装情况,站点参数配置情况,保证站点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优化调整方案制定和审核。主要是通过对RNC trace记录和测试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工程要求制定优化调整方案,并按流程提交审核。 优化方案实施和结果验证。在通过审核后,按优化方案进行具体实施。实施完毕,需要重新进行测试验证。如果效果达到指标要求,则工作完成,否则重新进行优化流程。 单站优化也包括室内站点优化,对于室内站点,需要对室内覆盖情况进行测试验证,避免室内外信号的相

7、互干扰,保证室内外信号的重选及切换正常,使室内各项指标能达到工程优化指标要求。1.2.1.2 分簇优化分簇优化是在一簇基站开通并各自进行完单站优化后的基础上,对该簇基站进行区域内主要道路、建筑、人员聚集区等覆盖目标进行测试优化,RF合理覆盖,重点是降低干扰。 分簇优化准备:分簇优化准备包括基站分簇定义、资料准备、测试路线选择、人员分组和计划准备等。 数据采集分析:在分簇优化阶段,通过DT测试和CQT测试等手段采集分簇内信号覆盖和业务情况。 优化方案制定与审核:根据测试数据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提出优化调整方案,并按流程提交审核通过。 优化方案实施和结果测试评估:具体实施制定的优化方案,优化完毕,

8、重新进行网络测试,并与优化前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优化的效果。如果达到指标要求,分簇优化完成,否则重新开始测试数据采集分析等流程。1.2.1.3 分区优化在前期分簇优化完成的基础上,了解划定区域内网络的PCCPCH覆盖情况和各种业务服务情况,通过优化调整使网络的无线性能达到最优化。包括PCCPCH的覆盖最优化,解决各种业务相关覆盖、质量、接通率、掉话率以及切换成功率等问题,整理优化参数策略体系等。1.2.1.4 不同厂家交界优化为确保不同厂家交界区域网络感受效果良好,一方面在前期规划时做好交界区域的频率、扰码规划,确保没有同频同扰码的小区;另一方面在RF优化时重点做好不同厂家交界区域的天线

9、方位角、下倾角的优化调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越区覆盖。1.2.1.5 全网优化由于在完成各个分区优化之后,进入全网优化阶段,主要是对已完成优化的各个分区进行整合优化,重点验证分区与分区之间的交界处。通过对系统参数进行最优化调整、对话务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对最坏小区进行处理,使整个系统达到无线网络系统性能目标。全网优化的工作流程和分簇/分区优化的流程类似,工作重点集中于: 全网是否存在覆盖空洞,是否达到覆盖目标。 全网话音质量、掉话等关键性能指标是否达到既定目标。 分区间的切换优化。 TD/GSM系统间的重选及切换。系统参数微调,包括切换、小区选择、异系统互操作、功率控制等。从单站优化到分簇/分区优

10、化再到全网优化,是一个逐层上升,由点及面的过程;整个工程优化流程是一个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在优化方案实施之后,需要重新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以验证优化措施的有效性,对未解决的网络问题或由于调整不当带来的新问题要重新优化调整。1.2.2 维护优化阶段维护优化工作不仅仅是确保网络运行正常、提升网络性能指标,更重要的是发现网络潜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网络的变化提前做好分析工作。这包括网络话务负荷变动,话务负荷均衡等。DT/CQT测试数据、无线性能统计数据、告警统计数据和用户投诉数据将会成为网络优化的重点分析内容。维护优化流程如下图所示:无线性能统计数据告警统计数据用户投诉数据联合分析DT/CQT测试优化方案

11、图1 维护优化流程维护优化工作内容及流程与工程优化工作类似,从局部问题到全网问题的处理,不断提升网络质量。2 TD-SCDMA无线网络专题优化2.1 覆盖专题优化2.1.1 问题描述 移动通信网络中涉及到的覆盖问题主要表现为覆盖空洞、覆盖弱区、越区覆盖、导频污染和邻区设定不合理等几个方面。2.1.2 PCCPCH弱覆盖的优化 2.1.2.1 原因分析引起弱场覆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规划与实际覆盖不一致 设备故障 工程质量 周围环境变化2.1.2.2 解决措施改变弱覆盖主要通过调整天线方位角、天线高度、下倾角、功率参数等,个别弱覆盖需要新增站点解决覆盖问题。调整天线波瓣赋形宽度,智能

12、天线波瓣赋形宽度有30度、65度、90度、120度,通过调整波瓣赋形宽度可以改善覆盖区域,提高PCCPCH RSCP值。2.1.3 PCCPCH 越区覆盖的优化2.1.3.1 原因分析越区覆盖容易导致手机上行发射功率饱和、切换关系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通话质量。越区覆盖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天线挂高过高 天线下倾角不足 发射功率过大 水面反射2.1.3.2 解决措施越区覆盖的解决思路是控制小区的覆盖范围,在不影响覆盖区域网络质量的条件下对其他小区的影响最小。通常最为有效的措施就是对天馈系统进行调整,主要是天线挂高、天线下倾角、天线方位角。实际优化工作当中进行调整之前要对路测数据进行分析,制定调

13、整方案,调整后再验证,不断反复,使效果达到最优。对功率等参数的调整也能够有效地改善越区覆盖。2.1.4 干扰优化2.1.4.1 原因分析TD-SCDMA系统的干扰主要分两个大的方面:系统内和系统外干扰。进行干扰原因分析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同频同扰码干扰 相邻小区扰码相关性较强 交叉时隙干扰 与本系统频段相近的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产生的干扰 其他无线电波发射装置产生的干扰,如雷达、屏蔽器等。2.1.4.2 解决措施系统外的干扰需要多方面的资源协调解决。系统内的干扰,主要解决方法如下: 对于系统内的同频干扰,在做频率规划时应尽量使频点分配最优 扰码规划时,需考虑选择正交性好的码子 对于相邻小区交叉时

14、隙等带来的干扰,可调整交叉时隙优先级 对于下行对上行带来的干扰,可将UpPCH重新配置,使它所处的时隙无干扰2.1.4.3 干扰问题的排查方法干扰排查步骤:首先排查系统内的干扰,然后排查外部干扰源带来的干扰。TD自身干扰的特点就是和频点密切相关。内部干扰的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基站之间不同步,比如GPS失锁或者采用了模拟时钟;或者某些小区配置的上下行时隙格式和其他小区不一致。当排除了系统内干扰以后,就可以初步定位为系统外干扰。异系统的干扰比较复杂,因为很多的干扰源是未知的,需要根据干扰信号的特点进行分析,逐步通过多个角度来定位。可以从如下四个角度来判断干扰信号的来源: 干扰和时隙的关系:如果和时隙相关,说明干扰源是一个时分系统。目前的时分系统只有TD和小灵通。小灵通根据其时隙特征,会影响到TD的TS1和TS2。TD信号由于长时间发射的时隙只有TS0和DwPCH,在GPS同步并且各小区时隙配置相同的情况下,最多也只会有两个时隙受影响。 干扰信号的特性:如果干扰变化比较剧烈,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