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识字教学规范性的有效落实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31150649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年级识字教学规范性的有效落实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低年级识字教学规范性的有效落实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低年级识字教学规范性的有效落实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低年级识字教学规范性的有效落实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低年级识字教学规范性的有效落实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年级识字教学规范性的有效落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年级识字教学规范性的有效落实(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 音 串 串 秀 低年级识字教学规范性的有效落实 内容提要: 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但就识字教学实效来看,似乎不那么尽人意。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识字教学的规范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何为“规范”?一句话,就是要让学生会读汉字,会认汉字,会写汉字,会用汉字。落实识字教学规范性的策略不少,我们结合学校教研组的研究课题,巧用同音字来规范识字教学。让学生通过比较、鉴别、练习,把识字教学的形象性与准确性,生动性与科学性,知识性与思想性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快速高效识字,使低年级识字教学规范得到有效落实。关键词:识字教学规范 同音字 都说“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

2、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的低段语文教师都能充分认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安排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识字,但就教学实效来看,似乎不那么尽人意。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识字教学的规范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何为“规范”?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因此,首先是字音上的规范,也就是必须让学生能正确认读每一个字;其次,是字形要求规范,要让学生能清楚识记,准确辨析,这,也是书写规范的基础;第三,是字义上的规范,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汉字进行书面的表达。一句话,识字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会读汉字,会认汉字,会写汉字,会用汉字。落实识字教学规范性的策略不少,在这里我们只是结合学校教研组的研究课题,谈谈如何利用同音字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

3、规范性的有效落实。一现状点击(一)有个真实的笑话,新学期调来了个数学老师,几个机灵的孩子知道她来自重庆,而且不是汉族人。下课了,他们围在老师周围叽叽喳喳问这问那,其中一个说:“向老师,你是什么族的?”老师一本正经地说:“我是数学组的。”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二)我们收集了小学生日记、作文、作业本中的错别字。我们发现最主要有:“的”和“地”两个字在用做助词时很容易用混;学生常把“座位”写成“坐位”,而把“坐下”写为“座下”;又如“着”和“这”,常见学生把“这个”写成“着个”,而把“走着”写成“走这”;“争辩”在学生那儿写成了“争辨”;“仅有”变成了“尽有”;“部”和“步”同音,容易将“按部就班”误

4、写成“按步就班”;“曾”和“层”同音,容易将“层出不穷”误写成“曾出不穷”;“意”和“义”同音,容易将“断章取义”误写成“断章取意”;“再接再厉”,甚至不少有老师都写成了“再接再励”。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三)除了同音字引出的错误外,其他的大多归结为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模糊判断,如:充满的“满”写成了“ ”,精力充沛的“沛”变成了“ ”,荆棘的“荆”成了上下结构的“ ”,武器的“武”写成了“ ”,演奏的“奏”则是“ ”,“享受”一不小心就成了“亨受”,更不用说“己、已、巳”“大、太、犬、尤”了。二成因剖析张志公先生逝世前在病床上,还关心着语文教学,特别提到了错别字。他的一番话道出了我们语文教师的心

5、声。他说“这是语文教学实的问题,要多花些时间、多花些精力去研究。比如错别字问题,学生常写错的是哪些?为什么错?”是啊!错的是哪些字?为什么错?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可以发现: 笑话中出现的问题应该是读音惹出的“祸”。族(z)和组(z)音相似,而在孩子嘴里吐出来的第二声,在老师听来恰似第三声,阳平与上声调值的不分明才会闹成笑话。现象三,那是字形的问题。儿童在感知事物时,往往倾向于对事物的外部轮廓的笼统认识,缺乏比较精细的分辨能力,容易忽视细节,因此更容易出现加一笔少一画的现象,或者是结构错位等问题。同时,我们还发现,班级之间有很大差异。听课后,经过讨论反思,我们发现教师的有效指导至关重要,如果教师

6、只在学生预习后检查正音,复习巩固时再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叫学生看清字形自己写,这样的班级明显错别字较多。现象二,则是汉字“音同形不同,音同义不同”带给学生选择运用上的麻烦。同音字的读音相同,在口语表达时,听不出错误,但是动手写起来,就比较容易出错。我们曾经对全校的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做过一次统计,发现错别字的主要来源有二:一是形似字,二是同音字。有些形似字还是同音字。就错误的概率来看,发现学生的错别字中,大约有80%的错别字是属于同音字。同音字大大超出了形似字,可以说,同音字正是错别字之源。因此,我们感觉到加强同音字教学的重要性。若能很好地加强同音字的教学,让孩子掌握同音字,有效的区分同音字,那么

7、,孩子的错别字就能有效的预防,低年级识字教学规范性就能得到有效落实。三应对措施那么,如何遵循识字教学规律,尊重学生认知心理,引导学生有效识字,落实识字教学的规范性呢?措施一:对低年级孩子来说,能正确地认读是基础,就像朋友见面首先得叫得出名字一样,学生看见一个个汉字首先得会正确认读。正音是关键。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正确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强化训练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以及较难读的第二声和第三声。其次,教学中教师的耳朵要灵,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至于具体如何操作,这方面其他教师谈的较多,在这儿不作展开。措施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视觉是人最可靠的感觉系统,而在视觉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因

8、此,“防患于未然”是关键。高明的教师,往往重视事先采取预防性教学措施,第一次指导学生认字就给予强刺激,注意视觉定位,使学生对字的第一印象留下强烈、深刻的烙印。具体说课堂教学中可以这样操作: 1、正面指导 一方面,指导语要尽量采用肯定的判断句式,即宜用“是”而不宜用“不是”如教“直”,应明确指出“中间是三横”,这样有利于提高感知的正确性。如果说成“中间不要写成两横”,反而导致儿童感知模糊。另一方面,慎用正误对照。儿童在感知事物时最易为形式新奇有趣的对象所吸引,因此,识字教学的纠错原则,是谁错就让谁按正确写法订正。尽量少用正误对比的方法,更应避免把个别学生的错误拿到全班学生面前来订正,以免错误的扩

9、散。 2、强化弱刺激点 上面说到,儿童在感知事物时,往往倾向于对事物的外部轮廓的笼统认识,缺乏比较精细的分辨能力,容易忽视细节。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识记字形,特别要注意强化字体中的弱刺激点,对各部件的大小、长短、距离、方位 、配置等方面特征,要设法增强刺激度,对其中易被其他笔画所掩蔽的细小部分,可用色彩加以强化,使之醒目。如演奏的“奏”,底下是“天”,而不是“夭”;“蚕”是“天虫”,而“岙”字上边是“夭”等。3、开展纠错活动 教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创造充满活力的识字氛围,多种手段激发学识字的兴趣。如:在班里开展“我是小医生”的活动,“小医生”,专看错别字病。给教师纠正一个

10、错误,算看了一个大病;给同学纠正一个错误,算看了一个小病。每天比赛,看谁看的病最多。再加上老师的积极引导鼓励,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纠正错别字的兴趣。措施三:如何利用同音字来有效地预防学生的错别字呢?传统纠正错别字所采用的是“教师圈错学生订正课后背记再出错再订正再背记”, 返错率相当高。儿童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而汉字是拼形文字,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在字形结构上做文章。我们利用同音字识字教学创新方法,选择合适时机,利用图画、演示、歌谣、想象、故事、比较、造句、练习等多重区别,把易混淆的同音字区别的关键落到字形字义的结合点上。把字形教学的形象性与准确性,生动性与科学性,知识性与思想性结合

11、起来。1、利用图画来区别 如教同音字“木目”字,这两个字都是象形字,就是为描摹事物的特征或形状用线条构成的字。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出示树木图和眼睛图,分别跟同音字“木目”联系起来,找出字与图的相同点来识记。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学生们个个都兴趣盎然,都为汉字的构形规律感叹不已,同时,树木的“木”和眼目的“目”也深深地印入他们的脑海里。当然,也可以请学生自己动手来画一画。教“牙芽”、“蜂峰”“风枫”这几组同音字时,让学生通过画牙齿、嫩芽、蜜蜂、山峰、枫叶、有风的景物来区别,学生饶有兴趣地画完,也就明白了同音字虽然同音,但表示的事物却不同,这种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增强了识字的乐趣。 2、通过演示

12、来区别 就是用动作、实物、游戏等表示区别,如区别同音字“坐、座、做、作”时,可让两位学生在地上做席地而坐的姿态来理解“坐”;指名一学生站起来指着自己的座位对同学说:“这是我的座位”来理解“座”;请学生动作演示“做游戏、做饭、做蛋糕”,以此理解“做”就是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鼓励学生用动作演示来复习相关的汉字,从中设置一些竞赛,看谁举的例子最多,谁就最聪明。这种方法既能巩固生字,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3、编编歌谣来区别 用显浅、朗朗上口的歌诀认识字形。如区别同音字“羊”和“阳”字, “羊”字的两点,就像山羊的角,最后一笔的竖像山羊的胡须,于是用儿歌“山羊头上两只角,长长胡须真可笑”来帮助认识

13、;根据“阳”字的偏旁编出“日出晒着耳朵就是阳”来帮助记忆。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方法尤其喜爱,他们还能自编歌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开展想象来区别 如区别如同音字“从”和“丛”,看到“从”字,可以想象成前面有一个人在走路,后面有一个人跟着前面那个人,即是“跟从”“随从”的“从”;“从”字下面的“”像是地平线,上面的“从”像是花草、树木,所以“丛”可想象为“长在一起的草木”,即是“草丛、花丛、树丛”的“丛”。再如教学同音字“尘”和“晨”,“尘”的上部分“小”表示细小,下部分“土”表示灰土,连起来表示细小的灰土就是“尘”,“灰尘、尘土”的“尘”。而“晨”从表意的角度去分析,它的偏旁是“日”,表示

14、和时间有关,所以是“早晨、清晨”的“晨”。这种方法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激发,语言发展了,对字形与字音、字义的认识也深刻了。5、通过故事来区别 如在教学中,学生常把“彩虹”的“虹”写成“红”,“彩虹”的“虹”为什么是虫字旁呢?许多学生不明白。这时,老师可以采用编识字小故事的办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让学生记忆犹新:相传彩虹是大虫,即龙的化身,很久以前龙王是管降雨的神仙。你瞧,降完雨后,它还弓着身子俯看大地,舍不得走呢!这就是传说中彩虹的来历,所以古人造“虹”字的时候用了虫字旁。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对汉字的认识、储存和再现。让学生进行精细识别,能有效预防同音别字、减少同音别字。同时在区别中还

15、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6、通过比较来区别 有部分同音字又是形近字,这就需要通过比较来区别字形。怎样比较才能有效呢?比较要有条件,它依赖于学生对比较的两个字中其中一个一定要掌握,在比较中特别要强调不同点。如认识同音字“漂”和“飘”两字时,可根据这两个字的字形、字义的不同编一句话进行比较:“有风树叶就飘落下来的,有水树叶就漂走了。”区别形近字“燥、澡、噪”时,也可以编一句话进行比较:“下水洗个澡,干燥火中烤,口多声音噪。通过这样比较,学生们就能举一反三地认识许多同音字。另外,还可以通过组词造句来区别,多样练习中区别。 总之,通过以上各种方法,在规范的识字教学课堂中,我们让学生在同音字识字教学中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新奇,变呆板为活泼,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学生成为识字的主人,开发潜能,消灭错别字主要源头,实现快速高效识字,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低年级识字教学规范得到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1、马显彬.汉语同音现象分析J.语文研究,2005,(2).2、冯彦.集中,还是分散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谈J.基础教育参考,2006,(6).3、黄亢美.字理十心理合理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05,(12).4、范惜春.优化集中识字,提高语文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0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