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新课改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3114976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新课改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兰亭集序新课改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兰亭集序新课改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兰亭集序新课改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兰亭集序新课改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新课改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新课改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亭集序新课改教案兰亭集序新课改教案1教学设计思路1、布置学生课前借助工具书,课本注释,初步疏通文义,力求做到准确、 通顺地翻译课文,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提出难句质疑。2、教师课前布置适当的预习问题,引导学生在初通文意的基础上,对文中所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合作小组间展开讨论,小组形成一定的共识,为 课堂突破重难点时的交流讨论做好准备(可指导学生先写好200字左右的书面材 料)。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和掌握书序的特点。2、掌握文言词语:咸、毕、惠、信、兴等词的意思和用法。3、掌握课文中的词类活用,成份省略等语言现象。(二)能力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把握文章的意旨。2、背

2、诵课文,培养熟记能力。(三)情感目标1、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2、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 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3、鉴赏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4、体会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及叙、议巧妙融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2、背诵全文。教学难点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 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把 看

3、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兰亭集序摹本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王羲之及其作品。放录音范读,领会句法上骈散并行, 以散为主的特征, 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了解本文作为宴游诗的特征。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不少写景状物的诗作,想必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大家还记得吧,师生一起诵读: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 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诗人描写景物时, 毕其形传其神, 一水多情地呵护着绿田, 两山像从远处奔 腾而来,来不及敲门便捧上一片青翠。今

4、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 也摹景状物,但手法却别具一格, 言简而神具, 这就是王羲之以书中神品称著于世的兰亭集序。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 教师略作补充: 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 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 黄庭坚等楷书作品称“书 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出示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对他的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 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三、放录音、正音。 学生听录音一遍。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投影: 多音字:会稽(kud i j i)感慨系之(xi)曾不知老之将至(ze ng)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5、(通“犹”)四、朗读课文。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五、品读课文。 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思考: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找出与兰 亭集有关的语句。明确: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也 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 (因修禊而“群贤毕至”) 、作诗情形(“一 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 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 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六、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把握各段大意,完成思考

6、练习一。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采用诵读教学法, 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 包括两部分内容: 对课文内容作 简单的分析,以期尽快形成背诵思路。语气揭示。难点突破,引导学生理解本 文貌似消极悲观实则积极的人生感慨,归纳总结一词多义。 教学步骤 一、学生齐读全文,检查多音字、通假字的掌握情况。二、分析理解,指导诵读。1、选一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状物写景言简意赅、妙趣 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要求学生摘录写景句,明确: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朗读语调提示:“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读。 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 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

7、快乐的心境。理解背诵思路: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 岭”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 最后由“是日地”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 抒发 集会的心情。学生尝试背诵。2、齐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学生体会作者心境的变迁。 朗读语调提示:作者以从容沉稳的气势稍一收拢,便转到全文的主旨上来, 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 故应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重读的词语有“死生亦大矣”中的“大”, “岂不痛哉! ”以“哉”调读出慨叹 语气,重读“痛”。理清背诵思路: 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 即便为人处世方法 各异,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

8、 “欣于所遇” 便“快然自足”, 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 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 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 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 结。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3、选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理清背诵思路: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 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 随之又发出“后之视 今,亦由今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 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接

9、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 敢于斯文”,总结全文。朗读指导:“固知 / 一/ 死生/为/荒诞,齐 /彭殇/为/ 妄作。”读出节拍,读 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 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集体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4、学生齐读课文三遍,背诵。三、探究性阅读训练: 思考: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慨叹不已,情调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 情绪又无不蕴含其中,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学生分组讨论。明确:本文第一自然段作者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素淡雅致, 摄其神韵, 天 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斗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第二

10、自然段, 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 人生短暂大发感慨, 但字里行间暗含对 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新的认识,才可扬长避短, 在有限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第三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当然应该看作是积极的。四、课堂小结: 魏晋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时代。 魏晋人对自 身和外在于人的客观世界都有深广精微的体认和探求,这使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人生意识和宇宙情调。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记下了与会者的 千古风流。时至今日捧读,仍恻然动人。五、词语解难。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中有 5个实

11、词,归纳其一词多义, 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 辨析词义。六、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写一段话,把“崇山峻岭”“清流激湍”“游目骋怀”“情随事迁”五 个词用进去,描写恰当,内容要合理,不少于 400 字。兰亭集序新课改教案 2【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旷达胸怀;2、通过朗读训练,体会本文清丽流畅、骈散结合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 2、本文写景、抒情、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导语设计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 魏晋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汉 隶发展至魏晋 ,基本奠定了汉字形态; 另一方面,真、行、

12、草书又得到长足发展。 就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世誉为“书圣”, 他书写的乐毅论、 黄庭经等楷书作品世称“书之圣”,他的行草书被尊 为“草之圣”,他写的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家誉为“行书第一”,他就是 王羲之。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书法艺术名扬百世的兰亭集序兰亭集中的诗,到了现在,除了搞专门研究的人外,一般人了解甚少,而王羲之这篇序却声名远播, 流传千古, 除了它书法上的极高成就外, 恐怕也有 其内容上的原因。我们今天不妨就来一起学习王羲之这篇文质俱佳的 兰亭集序背景简介王羲之有“书圣”之美称,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 他和众多名士共四 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

13、亭(出示图片)。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记下 了他们的千古风流,王羲之为这些诗作的书序兰亭集序,更以其文采书艺双 绝而脍炙人口。今天我们不仅欣赏到其书法美,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其文章的美。 课文学习三步法第一步:学生朗读,圈点、勾画疑难点。第二步:老师答疑解难。第三步:强调重点知识:1、基础知识点2、内容分析板书设计全文共 3 个自然段 , 分为三部分: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介绍时地,美景及活动。一一乐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抒发人生的思考。一一痛第3自然段为第三部分,简述写作缘由。 悲讲读课文第一段,分析这一段作者记叙了兰亭盛会,同学们找找看,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

14、点、与会者等。并有写景、叙事和抒情 进一步明确写景、叙事和抒情的语句:作者用简洁雅净、 铿铿有致的语言, 写出了宴集之地清澈明朗, 而又生机盎 然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 流水,飞花溅玉。在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景面前,文人雅士们能不饮酒赋诗吗: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 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产品。他流觞曲水,于是诗兴大发,他 们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兴,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接下来,乘着快意,信步登上兰亭的最高处。作者仰看,世界是如此阔大, 宇宙是如此浩渺;俯视,大自然万物是如此繁茂昌盛,生

15、机盎然。王羲之,纵展 目力,开畅胸怀,要把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 尽享人生的快乐: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俯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 信可乐也。 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 这种乐是对兰亭美 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总结第一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乐讲读课文第二段,分析学生归纳第二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痛 问:作者为什么感到“痛”?(要求用原文中的话回答:所之既倦,情随事 迁,感慨系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问: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死生亦大矣) 师点评:在享受了难得的聚会和快乐后, 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再圆满的团聚终 要离散, 再自足的幸福终要破灭, 再坚强的生命终要走向灭亡。 面对这铁一般冰 冷的自然规律,作者不由得感叹“死生亦大矣”讲读第三段,分析学生归纳第三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悲 问:作者为什么感到“悲”? 生讨论,师归纳(承上文“死生亦大矣”之“痛”而来,古人、今人、后者 三者都对这同一话题有同样的感慨, 都逃避不了生命终将殒灭这一规律, 所以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