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朱昌元:《想北平》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3114291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级教师朱昌元:《想北平》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特级教师朱昌元:《想北平》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特级教师朱昌元:《想北平》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特级教师朱昌元:《想北平》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特级教师朱昌元:《想北平》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级教师朱昌元:《想北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级教师朱昌元:《想北平》(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想北平教学简案及思路解说朱昌元教学简案一、教学目标1. 立足文本,与作者和编者展开对话,深入体会作者对家乡北平真挚、深刻的思念之情。2. 赏析本文比较和比喻手法的运用艺术,体会自然、质朴而富有韵味的语言。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准确、深入地体会作者独特而强烈的主观情感及其表现方式,提升他们对作品情感和语言的感受能力。三、教学过程1.感受“北平”(1)导入提到北平,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故宫、长城、颐和园、圆明园、天坛等等,这些古老的建筑和园林成了北京的象征,成了体现北京的历史和文化的符号。老舍生于斯,长于斯,对北平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笔下的想北平有没有写这些著名景物?他的笔触着重伸向哪

2、些地方?2)感受北平景物通读全文,可以发现直接描写北平景物的是哪几段?明确:47段。13段以及最后的第8段主要在直接抒发对北平的“思念”之情。47段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概括,明确:第四段写北平城的特点是“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动中有静”,人们容易捉摸,容易获得安适、快乐的感觉。“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这种身心俱释的感觉只有在非常熟稔、亲切的环境中才能获得,只有孩子在母亲温暖、宽厚的怀抱中才能获得。第五段突出北平布局和建筑的特点,“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疏

3、朗,空阔,“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既有人工的创造,更有天然的趣味,两者融为一体,很好地体现了古人一直崇奉的“天人合一”的精髓。第六、七段更将笔触伸向北平的街巷、城郊甚至农村,突出“花多菜多果子多”。这些花、菜、果子多姿多彩,生趣盎然。北平虽是大都市,却紧连着园林、菜圃和农村,因而身居闹市却能尽享大自然慷慨的奉献。仅拿草花来说,“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充满生趣、情趣,几欲使人忘却身居皇城。这里的物象和生活已经在作者的充满感情的想象中被美化和诗化。作者所摄取、所描写的这些北平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这些景物的特点是平民化、田园化、生活化,远离皇城的雍容和华

4、贵。北京虽是元明清的故都,有很多皇家建筑、皇家园林、皇家寺庙,但你从作品的字里行间几乎看不到这一切,嗅不出富贵的气息,也感受不到皇家的气象,有的只是底层百姓的视角、生活和情趣。这合乎老舍的生活经历和审美情趣,他曾说自己生长在北平西城的一个“贫寒”人家,是一个普通百姓,关注和反映的是北平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正红旗下月牙儿老张的哲学,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无不如此。描写这些景物,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最突出的手法是对比。在描写北平的城市布局和特色时,引入欧洲的伦敦、巴黎、罗马和堪司坦丁堡这四大“历史的都城”,其中又着重拿巴黎作“参照物”,很好地突出了北平的自然、疏朗,闲适

5、,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另外,带霜儿的玉李与美国橘子的对比,香片茶与咖啡、酒的对比,都突出了北平的物产,突出了北平独有的生活情趣,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体会“思念”作者说:“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我的北平”这一特点不但体现在材料的选取和景物的描写中,更体现在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上。本文哪几段集中抒发作者的情感?请找出抒写情感的句子。明确:13段以及最后一段。(学生朗读)“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每一个思念中有个北平。”“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

6、北平。”作者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抒写对北平的热爱,对北平的无限向往和思念,其中不乏对时局的沉痛和隐忧。就如全文最后一段,短短的两句话,肆口而出,感情的抒发达到了高潮。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老舍对北平的感情也是如此,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身在外地,“真想念北平呀!”“想念”两字具有丰富的涵义,深刻思念、忧心如焚、平安期许,不尽之意,自在言外。从结构上说,这两句收束全文,点明题意,照应开头,使全文获得了严谨和谐之美。叶嘉莹说古诗十九首所写的都是人类感情的“基型”和“共相”,其实老舍在想北平中抒写的家园之思、乡关之愁也是人类共有共通的感情,但它的表现形式又是

7、高度个人化的,是老舍的。作者在具体抒写情感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比喻。第二段说自己“真爱北平”,但想说而说不出来,犹如爱自己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老舍是个温厚、纯孝之人,深爱自己的母亲,无论是在英伦还是在济南、青岛和重庆,都时刻惦念自己的母亲。将北平比作自己亲爱的母亲,可见它在作者心中不一般的地位和分量。第三段说“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杜鹃啼

8、血,是个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典故,啼血的杜鹃是在用心灵、用整个生命在歌唱,这一意象的选用,非常强烈地表达出对故乡北平无限的眷恋,对故乡北平深情的歌赞。3. 深入“语境”这里的“语境”是广义的语境,也可以说是非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际(包括创作)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等等。要想进一步研读文本,真正走进文本所抒写的作者的心灵世界,就必须深入“语境”,读其文,知其人,论其世。从课前印发给大家的一些参考资料看,要想真正挖掘文本的底蕴,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可以从哪些方面作进一步考察?明确:可以从作者的生命成长、对母亲的挚爱和写作背景三方

9、面加以考察。(1)生命成长有人曾问老舍的儿子舒乙,如何用几句话来概括老舍区别于中国现代其他作家的特点,舒乙用了五句话:第一句就是“他是北京人”;二是“他是一个满族人”;三是“他是一个穷人”;四是“他差不多有十年生活在国外”;五是“他生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去世”。北京,对于老舍来说,生于斯,长于斯,“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借用同一专题中韩少功我心归去中的话来说,就是“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想北平,写北平,对老舍来说,就是回顾自己的生命成长,垦殖自己的精神园地。(2)“特别孝爱老母”故乡和亲人总是紧密

10、地连在一起的,爱故乡,想故乡,其实有时也就是在表达对亲人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老舍自传写道:“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老舍是母亲四十一岁时生的“老”儿子,父亲早逝,由母亲为人浆洗缝补,含辛茹苦,拉扯成人,因而老舍对母亲的感情特别深。作者在我的母亲中说教过自己的先生起码有廿位,“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写这篇散文时,老舍的母亲还在世,住在北平老宅,

11、而作者却远在山东的青岛,未能侍养在侧,所以,“想北平”其实隐含了想母亲、想亲人,遗憾和担忧的心情自在其中。(3)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36年,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种种迹象都说明山雨欲来、黑云压城,华北告急,北平告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园、思念母亲之情,较平日更为浓烈。这时的他远离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北平,辗转于济南、青岛、武汉等地。此篇文章就是他在青岛担任山东大学教授时所作。老舍自传里有一节望北平,写道:“八年流浪到处为家,反正到哪里我也还是写作。干嘛去挤车挤船的受罪呢?我很想念家乡,这是当然的。可是我既没钱去买黑票,又没有衣锦还乡的光荣

12、。那么就教北平先等一等我吧。写了一首乡思的七律,就拿它结束这段八方风雨吧: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角斜;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鸦!”4. 品味语言作者描写一景一物都想着读者,尽力把自己的情感与读者沟通,作者在文章中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娓娓叙谈,以自己那种眷恋故土的深情来感染读者,激起共鸣。本文在苏教版教材中属“月是故乡明”专题,家乡、家园、家人连着我们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对于本专题的作品,编者建议的教学形式是“文本研习”,本篇课文的右边留有空白作为“对话栏”,方便学生评点语言,记录体会,展开联想。1)提供评点借鉴

13、评点是我国古代传统的文学批评形式,有大量的诗评、词评、曲评、小说评点存世。仅以小说来说,毛宗岗父子之于三国演义、金圣叹之于水浒传、张竹坡之于金瓶梅、脂砚斋之于红楼梦,都有精彩、独到的评点。这种评点艺术值得我们借鉴、吸收。下面仅取两例权作示范。林云铭评点李密陈情表:“纯是一片至性语,不事雕琢,惟见天真烂漫。”(古文析义卷十)黄宗羲评点归有光项脊轩志:“余读归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明文案)林云铭的评点着眼于作品的情感抒发和语言特色;黄宗羲的评点着眼于作品即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和感动人心的巨大精神力量。两个人的评点都重在

14、揭示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审美体验。用当代接受美学理论来说,他们都在与李密、归有光“对话”,都在作深度的心灵交流。(2)学生评点实践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有感悟、最有体验的语句加以评点,要求语言准确、精练,鼓励有深度、有个性的评点。评点选录:“可是,我真爱北平。”“真”非“真假”之“真”,表爱的程度也。情到深处,脱口而出,无需修饰。“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我”与北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肉相连,情感相通。作者再三再四强调对北平的“爱”难以言表,真爱无声,大爱无言。“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

15、”北平整个融化在我的血里,扎根在我的心底,揭示我深爱北平的根本原因。“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无论如何繁华,无论如何喧闹,那里的历史、文化外在于你,你就是浮萍,就是飘蓬。“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韭菜、青菜,世间至为寻常之物,作者聊聊几笔,犹如高手写生,赋予对象以生命和诗意。5. 拓展阅读一节节精彩的语文课,就是向学生打开一扇扇敞亮的“天窗”,通过这些“天窗”,学生可以感受到外面世界的丰富和精彩。下列散文都与想北平相关,可以指导学生拓展阅读,开阔眼界,有的还可以与想北平进行比较赏析。(1)老舍北京的春节(2)郁达夫北平的四季(3)林语堂说北平(4)萧乾北京城杂忆思路解说一、精心安排思路语文课堂其实是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仅就思路的层面说,至少有三条线在这里汇聚。首先是作者的行文思路。想北平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呢?首先表明自己想写北平,可城大事繁难以尽述,尽管如此,自己深爱北平、思念北平,“想说而说不出”,但还是要说;接着从不同的层面或者说侧面记述北平,表现北平城凸现自然、动中有静、物产丰富等等特点;最后说到深处、细处,更勾起了自己的无限眷恋,直白地表达自己“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从这一简要的梳理可以看出,作品的思路和结构并不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