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热力燃烧的原理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1141460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 热力燃烧的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二节 热力燃烧的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二节 热力燃烧的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二节 热力燃烧的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二节 热力燃烧的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 热力燃烧的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热力燃烧的原理(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热力燃烧的原理热力燃烧一般用于处理废气中含可燃组分浓度较低的情况。它和直接燃烧的区别就在于直接燃烧的废气由于本身含有较高浓度的可燃组分,它可以直 接在空气中燃烧。热力燃烧则不同,废气中可燃组分的浓度很低,燃烧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不足以满足燃烧过程所需的热量。因此,废气本身不能作为燃料, 只能作为辅助燃料燃烧过程中的助燃气体,在辅助燃料燃烧的过程中,将废气中的可燃组分销毁。与直接燃烧相比,热力燃烧所需要的温度一般较低,通 常为540820C。一、热力燃烧的基本理论(一)火焰传播理论在热力燃烧过程中,一般认为,只有燃烧室的温度维持在760820C,驻留时间为0. 5s时,有机物的燃烧才能比较

2、完全。而达到这个温度范围是依 靠火焰传播过程来实现的。火焰传播的理论分为两大类。1. 热传播理论 这类理论认为:火焰传播是依靠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加热周围的气体,使其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温度而实现的.因此,能否实现火焰传播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混合气体中的含氧量;混合气体中含有可燃组分的浓度;辅助燃料燃烧过程中所放出 的热量。当燃烧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不足以使周围的气体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温度,火焰自然不能向外传播;当助燃废气中的含氧量不足,燃烧过程难以进行, 火焰也不能传播出去。例如:丙烷气体在空气当中很容易燃烧,但在氧和氮各占12和88的气体中,丙烷燃烧非常困难。此外,混合气体中可燃组分 的浓度与火

3、焰能否传播有着紧密的联系。浓度过低,燃烧过程不能实现;浓度过高时,由于没有足够的氧而使得废气不能在正常的着火温度下产生燃烧 反应,因而火焰也得不到传播。人们将这种能够维持火焰传播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使用燃烧法处理各种有机废气的过程中,爆炸极限的范围是至关 重要的。2. 自由基连锁反应理论 该种理论认为:在燃烧室中,火焰之所以能够进行很快的氧化反应,就是因为火焰中存在着大量活性很大的自由基。由于自由基是具有不饱和价的自由原子或原子团,极易同其他的原子或自由基发生连续的连锁反应而使得火焰得以传播.1970年西里和鲍曼提出甲烷燃烧反应的历程如下。(1 ch4 + mchs + h+m2) CHi

4、 + O H,+OH3) C氐十自一耳十也(4) CH4 +OH CHa + HzO CHj -1-0 *HCH0+0H (6) CHj HCHO+OH7) HCO-bOH_*CO+HsO8) HCH0+OH H-bCO+HsO(9白+Q H + O105 CO+OHCO2 + H(11) 0+H, H + OH(12) O+H2O*ZOH(13) H + HzO H.+OH(14) H+OH + M *HjO-hM15) CH3 + 0 HCO+HjO(16) HCO+M一*H+C04-M从以上的这个历程中可以看出,由于火焰的存在,使得自由基大量产生,所产生的自由基加速了废气中可燃组分的销毁

5、速度。在以上的这些自由基中, OH是一个很重要的自由基,它主要靠水分在火焰中解离而产生在热力燃烧的过程中,C +。2 T CO2 + 0的速度往往很慢,但如在混合气体中存在着 OH,则其反应为。+ OH T CO2 + H的速度远远大于前一个反应,从而使得对人体危害严重的CO很快销毁了。(二) 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燃烧本身是伴有光和热产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为了使这种氧化反应能够在燃烧室的每一点进行彻底,混合气体中可燃组分的浓度必须在一定的浓 度范围之内,以形成火焰,维持燃烧,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形成气体爆炸。将这一浓度范围的下限称为爆炸下限、上限称为爆炸上限。表161列出了有机 蒸气与空气混合在2

6、0C、101325Pa下的爆炸极限范围。爆炸极限本身并不是一个定值,它与混合气体的温度、压力及湿度有关。此外,还与混合气体的 流速、设备的形状有关。对于几种有机蒸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可按下式进行计算ai式中ai混合气体中组分i的含量,;Ai混合气体中组分i的爆炸极限。(16一1)表i6-i艇气与空气混合ng蹑炸艇e直机蒸气爆炸极限浓度电围按郎积/ %按质壘丿(g/ m3)下限上限下限上限乙隈异戊酣2. 210119541丙酮21348. 3314汽油1. 27苯149545. 5308正J醇3. 110. 2114314氮乙烷6. 21529256656三負乙烯9. 1打 12-83925

7、17二甲苯1. 1 二& 4価233乙酸甲酯3. 15S 15.心吐T U4S1甲醇5. 53773. 4493二碼化碳1刃31. 615S0甲苯1. 3749. 8268乙酸乙酯2. 211. 4SO. 6418乙酯久31?母2364乙醍1. S540571232甲乙酮1. 811. 554345环乙酮久29131368甲醛77387. 5P13热力燃烧,一般指利用燃烧辅助燃料所产生的火焰提高混合气体的温度,将废气中的可燃组分氧化或销毁。因此,产生火焰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提 供热量的手段在这种手段下,只要能够保证合适的温度,废气中的可燃组分就会得到销毁。此外,在热力燃烧过程中废气主要走两路,一

8、路作为辅助燃料燃烧时的助燃气体另一路作为与高温燃气混合的旁通废气,混合以后的气体温度要达到能使可燃组分销毁的温度。在整个燃烧室中,热量不仅来自于辅 助燃料的燃烧,在销毁可燃组分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热量一般而言,对于大多数的碳氢化合物,每1%爆炸下限(LEL )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可以使温度升高 15. 3C。因此,这部分热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在一般的热力燃烧的工程中,为防止燃烧过程中的爆炸和回火,废气中可燃组分的含量应控制在25%LEL以下。 表162列出了部分可燃气体在爆炸下限时的热值。表16-2不同混合气体在J馨炸下隈时的热值可燃物质爆炸下限含重室 温1兀)(体积)/ %甲烷5. 0丙烷2. 1

9、r 仝乙烷1. 2 攵甲苯1. 2 -甲乙酮1. 9越值 / Hal / m3)燼烧时升温At/ C4071132_i7;.|4341218_ r dQG.13223 145612934401233注:IcalM. 1S40Jd(三) 热力燃烧机理热力燃烧的机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 辅助燃料的燃烧提高热量;(2) 废气与高温燃气混合一一达到反应温度;(3) 废气中可燃组分氧化反应一一保证废气于反应温度时所需要的驻留时间。 具体的流程如图161所示。图161热力燃烧流程然而,在整个热力燃烧的过程中,是否用废气作为助燃气体,要视废气中的含氧量的多少而定,当废气中的含氧量足够燃烧过程中的

10、需氧量时,可 以使部分废气作为助燃气体;当不够时,则应以空气作为助燃气体;废气全部旁通。此外,辅助燃料用量的多少与废气的初始温度有很大关系如废气的初 温低,消耗的辅助燃料就多;初温较高,消耗的辅助燃料就少。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利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预热废气可以节约大量的辅助燃料图162 就是这一思想很好的体现.图16-2带能量(热量)回收装置的热燃烧炉低温废气在热回收换热器中得到预热,然后进入燃烧室与高温燃气混合燃烧,燃烧完毕之后从燃烧室流出进入换热器,对其他的低温废气预热,最后 从烟道排出.(四)热力燃烧的“三T”条件“三T”条件指的是反应温度(Reaction Temperature驻留时间

11、(Residential Time)、湍流混合(Turbulence Mix)。掌握“三T”条件对于热力燃烧的过 程是至关重要的。1.反应温度对热力燃烧的影响这里所指的反应温度并不是反应可以进行的温度,而是反应速度可达到要求时的温度。换句话讲,就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可燃组分的销毁达到设计要求所需要的温度。这就要求反应的速度足够快。提高温度,反应就会加速。例如一个充分混合的系统在982. 2C时也许能在0. 3s内完成某一反应过程, 而在704. 4C时,则可能要3s时间才能完成同一反应.2.驻留时间对热力燃烧的影响任何化学反应(燃烧也是一种化学反应)都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可燃组分的销毁也是一样。尽

12、管反应绝不会达到100%的完全程度,但如果反应时间充分, 那么不完全反应程度是微不足道的。这个时间是指反应物以某种形式进行混合后在一定温度下所维持的时间。就燃烧反应时间而言,其变化范围在小于 /10s至几秒之间,因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混合程度而异。从图163可以看出,当反应温度为648. 9C时,驻留时间为0. 001s,销毁率为10%;驻留时间 0.1s时,销毁率一下子上升到88%。由此可见,驻留时间对热力燃烧的效果影响很大.10080440加 史槪噩丫7/厂7/8帧I/315.6 426 751?. 8643 9怖0&71J932.21093.3图 163 温度和时间对可燃组分氧化速率的影响3

13、湍流混合对于热力燃烧的影响任何一种化学反应,反应能够发生的前提条件是反应的分子间首先要发生碰撞.不能发生碰撞的分子之间自然不会发生反应。湍流混合的目的,实际 上就是要增大可燃组分的分子与氧分子或自由基的碰撞机会,使其处于分子接触的水平,以保证所要求的销毁率。否则,即使有足够的反应温度和驻留 时间,但由于没有足够的碰撞机会,照样不会达到预期的销毁率。这一点,从反应速率常数与分子碰撞系数的关系式中也可以看出:1 = 1 1K K“c、反碰 质(16-2)式中 K 反-反应速度常数;反K 碰分子碰撞系数;碰K 质传质系数。质当K碰增加时,K反也会增加,从而使得反应速率增加.“三T条件之间是具有内在联

14、系的,改变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其他两项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改变如提高反应温度,使得反应速度加快,就可以适当 地降低驻留时间和湍流强度。然而,在这“三T条件中,延长驻留时间会使设备体积增大;提高反应温度会使辅助燃料的消耗增加。因此,最经济的方 法就是改善湍流混合情况,以增大分子接触的机会。这就需要在设计燃烧室的时候充分注意其内部的结构。二、热力燃烧炉的结构图 164 为热力燃烧典型的工业装置。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热力燃烧装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燃烧器,其作用是燃烧辅助燃料以产生高温燃气;燃 烧室,其作用是保证废气和高温燃气充分混合并反应的空间。针对不同的要求和火焰燃烧的情况,燃烧器和燃烧室有各种不同的结构。燃烧藩燃料图164热燃烧装置(一)配焰式燃烧系统图165为配焰式燃烧器系统,其工艺特点是:燃烧器将火焰配布成为许多布点成线的小火焰,废气从火焰周围流过去,迅速达到湍流混合因此可 以看出,该种燃烧有火焰分散、混合程度高、燃烧净化效率高等特点。但当废气贫氧废气中含有易沉积的油焦或颗粒物辅助燃料为油料时,这种系统都不 适用。燃料去然气图165配焰燃烧器系统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