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详细设计要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3114054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0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RFID详细设计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RFID详细设计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RFID详细设计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RFID详细设计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RFID详细设计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RFID详细设计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FID详细设计要点(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工程CDIO初级项目详细设计报告(总体)总 15页第 1页编号简易的 RFID识别系统1、设计方案本系统主要是基于RFID的简单射频识别系统, 该系统基于 51 单片机控制,以无线通信为基础。 该系统有如下优点:识别时,无需接触;识别时间短;错误识别的概率相对较小;有良好的扩展性。这种系统进行功能扩展后可用于停车场、交通道路管理、智能物业管理等多种场合。系统设计主要分阅读器、应答器两部分。各部分电路为: 阅读器:1、电源 2、电源控制器 3、本振信号源 4、功率放大放大电路 5、包络检波电路 6、带通滤波电路 7、方波整形电路 8、电压比较电路 9、51 单片机控制电路。应

2、答器:1、电源: 2、拨码电路3、编码电路: 4、加密电路5、调制电路6、功放电路原理概述:电路主要由阅读器与应答器两部分构成。阅读器是可以利用射频技术来完成读取电子标签信息的设备,它通过发统射信号唤醒和传送命令给电子标签,并接受标签返回的信号,在经过对信号进行初步过滤和处理之后,将信息传送给系别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得到有用的数据(并显示出来),从而完成对电子标签信息的获取与解析。阅读器的工作频率决定了识DRFID 系统的工作频率,另外阅读器的发射频率又决定了识别距离的远近。应答器主要作为信息的载体储存了不同的信IFR息,应答器接受读写器的命令后开始工作,将存储的信息编码、加密、调制、放大后通过天

3、线耦合到初级线圈,完成的易信息的传输。简:称名目项系统结构框图1图 1 系统结构框图射频识别系统结构与组成阅读器:1、电源:给阅读器个各部分电路供电;2、电源控制器:控制发射端的接通与关闭;3、本振信号源:为检波与信号传输提供振荡信号;4、放大电路:增加信号功率便于传输与处理;5、包络检波电路:将调制信号解调得到有用的信号;6、带通滤波电路:滤除噪声和消除载波;7、方波整形电路:将得到的信号方波平滑整形;电压比较电路:使方波更加适合数字处理;8、51 单片机发送信号发射命令和对信号进行解码,控制LED 显示应答器:1、电源:给应答器的拨码电路中的拨码开关供电; 2、拨码电路:不同拨码的组合形成

4、不同的信息;3、编码电路:将拨码电路产生的输入信号进行编码; 4、加密电路:对编码的信号进行加密;25、调制电路:对本振与输入信号进行调制,使用与门或与非门;6、功放电路:放大调制信号,使其符合天线耦合传输的需要;2、各分系统或部件的技术、质量指标要求阅读器部分电路设计:一、本源振荡电路:为信号传输提供振荡信号;本设计采用并联谐振c-b 型晶体振荡电路(也称皮尔斯电路)晶体振荡电路中,把晶体置于反馈网络的振荡电路之中,作为一感性元件,与其他回路元件一起按照三端电路的基本准则组成三端振荡器。由于石英晶体存在感性和容性之分,且在感性荣性之间有一条极陡峭的感抗曲线,而振荡器又被限定在此频率范围内工作

5、。该电抗曲线对频率有极大的变化速度,亦即石英晶体在这频率范围内具有极陡峭的相频特性曲线。所以他具有很高的稳频能力,或者说具有很高的电感补偿能力。因此选用c-b 型皮尔斯电路进行制作。为信号传输提供振荡信号;本设计采用并联谐振c-b 型晶体振荡电路(也称皮尔斯电路) 。设计理由:具有很高的稳频能力(或者说具有很高的电感补偿能力) ,因此可产生更加稳定的频率。主要技术指标:1、振荡频率: ?。=13.56MHz2、工作环境温 度范围: -40 +853、电源电压: +12V4、输出电压: 1V主要参数: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因此:RR1330 K, R 210 K1 K, L 12 H反馈系数: F

6、=C3/C1图 2 皮尔斯电路石英晶体选取: HC_49/U_13.56MHz晶振工作原理:晶体振荡电路中,把晶体置于反馈网络的振荡电路之中作为一感性元件,与其他回路元件一起按照三端电路的基本准则组成三端振荡器。由于石英晶体存在感性和容性之分,且在感性容性之间有一条极陡峭的感抗曲线,而振荡器又被限定在此频率范围内工作。该电抗曲线对频率有极大的变化速度,亦即石英晶体在这频率范围3内具有极陡峭的相频特性曲线。所以他具有很高的稳频能力,或者说具有很高的电感补偿能力。因此选用c-b 型皮尔斯电路进行制作。原 理 图二、功率放大电路:增加信号功率便于传输与处理;本设计采用丙类功率放大电路确定功放的工作状

7、态: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可工作在欠压状态、过压状态和临界状态。因欠压状态效率低,而过压状态严重失真,谐波分量大,为尽可能兼顾输出大功率、高效率,一般选用临界状态。主要设计指标: 1、输出功率 Po125mW2、谐振频率 f=13.56MHz3、65%;4、增益放大倍数 50主要参数计算:f 0113.56MHz2LCL=41.1nH C=3.3nF三级管工作在临界状态图 3 丙类功率放大器丙类功放 c=60 90,这里为方便计算,设 c=70。可得集电极电流余弦脉冲直流 ICO 系数 0(70 )=0.25 ,集电极电流余弦脉冲基波 ICM1系数 1(70 )=0.44 。设功放的输出功率为 0

8、.5W。(1)集电极参数计算集电极电流脉冲的直流分量:ICO=ICmax*0( c)=216*0.25=54mA电源提供的直流功率: PD=VCCICO=12V*54mA=0.65w集电极的耗散功率: PC=PD-PO=0.65w-0.5w=0.15w集电极的效率: =PO/PD=0.5/0.65=77%(2)基极参数计算基极基波电流的振幅: IB1m=IBm*1(70 )=9.5mA4基极输入的电压振幅: VBm=2Pi/IB1m=5.3V(3)电源去耦滤波元件选择高频电路的电源去耦滤波网络通常采用 型 LC低通滤波器,滤波电感可按经验取 50100uH,滤波电感一般取 0.01uf 。三、

9、低通滤波器:滤除剩余载波分量,设计采用二阶低通有源滤波器电路。在设计的过程中运用的是滤波器的快速算法设计理由:提高通带的增益放大倍数,避免信号过小导致检测困难,采用有源滤波电路主要设计指标: 1、通带增益 Av=52、截止频率 f=125KHz3、品质因数 Q=0.707主要参数计算:通带增益:A vC 1截止频率:品质因数:图 3 低通滤波电路C21f c2R1R2 C1C21Q3 AVF同相比例因数:AAFR5R4四、电压增益放大电路:增大调制信号的电压,便于检波。本设计采用二级甲类功率放大电路。设计理由:甲类功率放大电路,在信号全范围内均导通,非线性失真小,但输出功率和效率低,为弥补输出

10、功率低的缺点设置二级放大,因为输入信号为已调信号,其频率跨度很大使用丙类放大会对信号造成严重失真,因此选用线性的功率放大器作为增益放大电路5主要设计指标: 1、输出功率 Po125mW2、65%;3、增益放大倍数: 204、电源供电为12V,晶体管用 2N2219主要参数:I C12mA, I C220mAVCE8V50图 5 二级甲类功率放大电路原理图五、检波电路:将调制信号解调得到有用的信号。本设计采用二极管检波电路。设计理由:二极管包络检波器具有电路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主要设计指标: 1、输出波形频率: 250KHz2、包络波形衰减率 10%1主要参数计算:w0=300kHzR1C 2

11、C10.01 F图 6 二极管检波电路原理图该电路中一般要求输入信号的幅度在0.5V 以上,所以二极管处于大信号工作状态,又称为大信号检波电路。它适用于解调含有较大载波分量的大信号, 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和检波负载 LRC 的充放电过程实现检波。 所以 LRC 时间常数的选择很重要。 LRC 时间常数过大,会产生惰性失真。 LRC 常数太小,高频分量会滤不干净。综合考虑要求11 ma2满足 f 0RL Cmax ma其中: ma 为调制度 f0 为载波频率, max 为调制信号角频率的最大值。6六、带通滤波电路:滤除信道噪声。本设计采用四阶切比雪夫带1通滤波电路. 1L11L1,C112.

12、C22C2 , L222w0L1w0C2设计理由:本设计采用归一化切比雪夫低通滤波电路转化为带通滤波电路。1L33L3, C331.C44C4 , L4422主要性能指标: 1、中心频率为: fo =13.56MHzw0L3w0C42、上通带截止频率:f1=13MHz3、下通带截止频率:f2=14MHz4、阻带频率: f s112MHz , f s2 15MHz5、通带增益: Av=1 ;6、品质因数 Q值取 1;图 6电路原理图7、阻带衰减速率为: -40dB/10 倍频。低通通滤波器转换成带通滤波器的设计公式:7低通滤波转带通原理:低通衰减特性可通过频率变换S1 ( p 1 ) , 转换成带通衰减特性, s 表示低通原型下,对通带上p限的广义频率, p 表示低通转换的任意类型滤波器的中心频率w0 的归一化广义频率,设,则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