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老爱幼是美德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1137056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尊老爱幼是美德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尊老爱幼是美德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尊老爱幼是美德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尊老爱幼是美德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尊老爱幼是美德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尊老爱幼是美德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尊老爱幼是美德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尊老爱幼是美德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基本信息学科品德与社会学段小学年级三年级案例名称尊老爱幼是美德教学案例设计参与人员分工(可修改)姓名单位设计者张新月东城区天坛南里小学实施者张新月东城区天坛南里小学课件制作者张新月东城区天坛南里小学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

2、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教师计算机、白板、投影仪教学背景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认识了自己和同学如何交往,了解了父母工作的不易,并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幸福的生活。但是学生对爷爷奶奶的态度不尽相同,有的喜爱不已,有的关心备至,有的却大呼小叫,一放学就把书包丢进老人怀里针对现实问题,帮助学生了解爷爷奶奶在生活中的角色,不仅是接送小辈和遛早和做饭。年迈的老人曾在家庭和社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现在年老的他们也需要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爷爷奶奶们曾经和正在为家庭和社会所作的贡献,了解老人们的共同特点和需要

3、。2.通过采访家人和搜集资料,分别培养交流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活动过程中,感受老人对自己的付出和关怀,体会老年人需要帮助和关心,增进对老人的尊敬和孝敬之情。教学重点:了解爷爷奶奶们曾经和正在为家庭和社会所作的贡献。教学难点:通过采访家人和搜集资料,分别培养交流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一、出示主题,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尊老爱幼是美德2.出示家庭树,带领分析树上的果实代表谁。3.板书:爷爷奶奶。回忆家庭树上都代表着谁,谁是最重要的人。通过出示家庭树,借助旧知引导学生发现爷爷奶奶是一家的大家长,必不可少。幻灯片出示家庭树的动画

4、图,树上的苹果代表家庭成员。点击由上至下出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2分钟二、分享课前调查,了解爷爷奶奶出示填好的爷爷奶奶档案卡,组织学生介绍爷爷奶奶的基本资料。活动一:分享自己的爷爷奶奶档案卡,说说对爷爷奶奶的了解。结合课前的调查采访,鼓励学生组织语言,大胆分享。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的爷爷奶奶。幻灯片出示三位学生的任务卡。3-4分钟三、展示录音录像,了解爷爷奶奶的社会贡献(一)自己爷爷奶奶的社会贡献1.播放学生一爷爷的录像,爷爷自述年轻时军人抗战生涯的经历。2.播放学生二奶奶的录音,奶奶自述退休后每周参加志愿服务的经历。3.展示两个学生和爷爷奶奶的合影。活动二:1.看录像、听录音,交流自己对两位

5、老人的印象和感受。活动三:2.展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年轻、年老时的照片,小组内交流他们的故事,组内评价完成“评价表一”。通过使用音像媒体将爷爷奶奶“迎入课堂”。帮助学生在分享中了解自己爷爷奶奶在工作中的辛劳。幻灯片中嵌入音像媒体,使2D变3D,活跃了课堂氛围,使课堂贴近日常生活。爷爷奶奶的影像、声音进入课堂,让课堂变得生动、亲切。6-8分钟(二)身边爷爷奶奶的社会贡献播放老师、同学对两位学校工友的采访。活动四:1.看采访,发现身边爷爷奶奶的精彩人生。2.谈感受,交流他们年轻、年老时为社会做的种种贡献。除了自己的亲人,身边众多老年人都是我们关注和关心的对象。了解他们才能更好地在学生心中树立尊重老人的

6、意识。采访视频配照片素材,直观动态地呈现了我们没见过的老人们年轻时的光辉岁月。5-6分钟四、分享全家福,交流爷爷奶奶的家庭贡献出示学生的全家福照,组织介绍分享。活动五:1.几位代表介绍自己的爷爷奶奶和家人相处的小故事。介绍前评价前一位同学的家庭交往情况。他人即时性评价。2.集体讨论爷爷奶奶在一大家子家人中的作用。通过分析讨论,发现爷爷奶奶虽然已年迈,但为了家庭的成长付出了更多。他们生儿育女、年迈也在照顾家庭,值得敬爱。用PPT切换功能制作了图集,呈现一个个快乐的家庭。4-5分钟五、展示小物件,回忆幸福童年1.组织童年玩具展活动2.分享自编儿歌活动六:1.穿戴、或在投影仪下展示爷爷奶奶送自己的小

7、衣服、小玩具。2.谈谈自己和这些小物件的小故事,和他们的由来。3.学儿歌并朗诵,感受爷爷奶奶的关怀。通过回忆童年,回顾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关怀,和点点滴滴中展现的爱。使用投影仪和白板展示小型物件,分享爷爷奶奶送自己的好玩意。3-5分钟六、主题延伸,关心转爱意1.对比年轻时和现在的照片,找到爷爷奶奶的变化。2.协助学生完成“爱心卡”。1.找变化,谈感受。活动七:2.在“爱心卡”上写下自己想为爷爷奶奶做的事。3.在全班面前念出自己的卡片,并张贴在黑板上,摆出一个心形。4.同学们听到好的做法就要为他们鼓掌。培养家庭小主人的意识,主动对爷爷奶奶的爱给予回报,为爷爷奶奶送上力所能及的帮助。也是对本节课学生是

8、否有收获的考察。4-5分钟七、总结拓展,爱意变行动1.协助学生完成“岗位责任卡”,强调每日坚持为爷爷奶奶做好事,同时自评、家长评价。2.总结:鼓励学生向雷锋叔叔学习,每天做一件好事,做敬老爱老的小达人、好帮手。活动八:1.打开“岗位责任卡”,填写自己的一周家庭服务计划。每日坚持填写岗位卡下方的评价表二。2.约定坚持每天按照计划为爷爷奶奶送上力所能及的帮助。3.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每天为爷爷奶奶做一件好事,逐渐养成尊老敬老爱老的品质。提供尊老助老的图片,展示老人得到帮助的笑颜,5分钟学习效果评价评价方式1.形成性评价:(1)小组评价:活动三:小组分享自己的爷爷奶奶对社会做

9、的贡献。每人发言后,在组内开展自评和他评。使学生认识到课前准备的重要和自我语言表达的情况,促使学生更乐于去了解爷爷奶奶的故事,有了关注才会更加关心;同时在对比学习中,培养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愿望。评价表一 小组讨论评价表说明:自评是对我自己表现的评价,他评是同学对我表现的评价。 自评和他评对应的表格里根据我的表现画入图形:a.故事内容清楚有意思,语言清晰简练为 b.故事内容完整,语言明白为c.故事内容不完整,语言叙述不清楚为组名评价人组员名自评他评12345ABCDEF(2)即时性评价:活动五:学生代表介绍自己的爷爷奶奶和家人相处的小故事。介绍前评价前一位同学的家庭交往情况。学生间的即时性评价

10、促进学生发表看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使课堂发言有衔接。2.总结性评价:活动八:课上填写“岗位责任卡”,做好自己一周的家庭服务计划。每日坚持填写岗位卡下方的评价表二,通过自评和他评使积极完成服务的学生得到鼓励,使不能完成的学生得到督促。评价表二 岗位责任卡-爱心岗位评价表说明:岗位是自己设定的要为爷爷奶奶做的好事,比如:捶背岗、梳头岗、叠被岗等。自评是对我自己表现的评价,他评是家长对我表现的评价。 自评和他评对应的表格里根据我的表现画入图形:a.主动认真地完成岗位任务,服务让爷爷奶奶非常满意为b.认真完成岗位任务,服务让爷爷奶奶比较满意为c.没有完成岗位任务为日期5月_日5月_日5月_日5月

11、_日5月_日5月_日5月_日岗位_岗_岗_岗_岗_岗_岗_岗自评他评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未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即使只是一节常态课,本教学设计用到了多媒体课件PPT,展示了大量(视频、动画、图片、文字等)课外素材,使学生的家庭生活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增强课堂活跃性,促进教学有效开展。本课通过使用PPT和投影展台呈现了大量课前资料,并通过排序加工和教师引导,使学生对爷爷奶奶的生活经历、需求困难有了深刻的关注和关心。同时,由于大部分课前资料来自学生的课前调查和收集,在上课使用时,学生对自己提供的资料有比较好的理解,更愿意去分享和交流。在此基础上,课堂的主权交到了学生手中

12、,他们在利用信息技术给同学讲述自己的资料时,不仅实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且发挥了现代常用信息技术的长处,使学生的课堂活动更加生动、有说服力。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为了有效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道德情感的提升,使学生的学习轻松愉悦、有所学有所感。与以往不使用信息技术授课时不同,不再是教师一言堂或学生爱说不爱听,而是把课堂交给信息技术来辅助、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使学生不仅爱分享而且爱倾听。这样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配合课堂上的形成性评价,使思想品德教育深入学生的心灵。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评价。通过课堂形成评价和课后的总结性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尊老敬老的意识,培

13、养心有老人、感恩回报的道德品质。 注重情感教育。课前的充分调查和资料收集是学生能从自身出发,愿意去关注、关心养我爱我的爷爷奶奶,懂得付出背后更值得我们去尊敬。从而认识爷爷奶奶人生经历的辛苦,更主动地去照顾、安抚年老后老人的孤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有效地呈现课前准备的资源,不仅使学生上课有成就感,而且从小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有助于培养信息素养之上的核心素养的形成,培养身心健康、会学习、敢担当的中国少年。 缺乏人机交互。本课中信息技术更多是为了展示资源,呈现课前准备、课堂要求等,人机交互不够立体化,需要融入其他形式的信息技术工具、软件,帮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而不只是使用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