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货币能否取代纸币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1127843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货币能否取代纸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电子货币能否取代纸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子货币能否取代纸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货币能否取代纸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货币能取代纸币1. 与传统货币相比,能够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电子货币取代传统的银行券和硬币作为主要的交易和支付工具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世界性发展趋势。2. 深圳学者查振祥先生:现在,人类又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货币门槛,就是电子货币。中国在1993年6月1日启动了“金卡工程”,开始全面推广信用卡。现在由信用卡发展到了网上货币,从有形变成无形。信用卡和网上货币的发展也将引起现代人生活的巨大变化,首先变的是银行。银行以前给人的印象是盖得富丽堂皇的大楼,随着网上货币的发展,银行就不需要再盖大楼,而是变成了虚拟的,只要跟客户的电脑联网就行了。美国花旗银行行长曾经预测说,到2050年前后,纸币可

2、能就会被电子货币所取代。新加坡在上世纪末曾提出一个目标,要在2008年之前实现没有现金收费,全部用电子货币来支付,现在这个计划正在进行中。据查振祥估计,进入电子货币时代,也许商业银行都不存在了,全国只有一个中央银行。每家企业、每个个人都只有一个账号,由银行集中管理。这样一来,企业赖账、要账的问题就不存在了,对银行的贷款成本也会变得很少。在电子货币时代,政府难收税的问题也很容易解决,只要在中央银行扣款就行了。电子货币能大大加快经济增长,由它取代纸币应该是大势所趋。3. 电子货币对纸币的取代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进程,在相当长的时期会出现电子货币与纸币同时流通,最终实现对纸币由部分替代走向完全替代。电子

3、货币不能取代纸币1. 电子货币能否被称为通货,关键在于电子货币能否独立地执行通货职能。就目前而言,电子货币可以起到支付和结算的作用,但电子货币只是蕴涵着可能执行货币职能的准货币。首先,电子货币缺少货币价格标准,因而无法单独衡量和表现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也无法具有价值保存手段而只有依附于现实货币价值尺度职能和价值储藏职能;其次,由于电子货币是以一定电子设备为载体智能卡和计算机,其流通和使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设施条件及软件的支持。因此,尚不能真正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最后,尽管目前电子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执行支付手段,但是现有的各种电子货币中的大多数,并不能用于个人之间的直接支付,而且向特约商户支付时,

4、商户一方还要从发行电子货币的银行或信用卡公司收取实体货币后,才算完成了对款项的回收,电子货币不能完全独立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可见现阶段的电子货币是以既有通货为基础的新的货币形态或是支付方式。2. 电子货币流通与中央银行损失铸币税收入的风险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主要负债项目是不支付利息的通货,而资产一方则由附有利息要求的各种债权组成。因此,中央银行可以从资产与负债的利息差中获利。这种利润是中央银行收入的主渠道之一,这是一般所称的“铸币税收入”(Seignioragerevenues)。3. 电子货币流通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失效的风险当电子货币的竞争性发行机制得以确立,随着电子货币被广泛的作为

5、小额交易的支付工具,央行所发行的通货被明显取代,中央银行的“铸币税收入”将大幅减少,从而使其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影响。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现金使用的范围广泛,管理成本较高,将会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由于电子货币的种类、规模、结构不同,将使货币政策的操作更加繁杂。中央银行使用的传统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机制将受到挑战,并将最终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由于互联网突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网上货币将被用于国际支付,这将加剧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国际传递,一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将对其他国家产生直接的影响使各国中央银行在测定电子货币量与执行货币政策时不得不面临国际协调问题。4. 电子货币风险与中央

6、银行的监管首先,电子货币的信誉风险。电子货币只能通过加密数字签名等手段加以防伪,物理防伪已无法使用。如果关键技术和数据被掌握,伪币大量涌现将给发行机构带来重大损失,会严重影响到货币的发行机构的信誉,另一方面,如果电子货币持有人的信用卡号和密码等身份数据被盗用,会引发财产损失的透支等责任纠纷,从而会影响到对电子货币的接受程度,进而形成整个电子货币系统的信誉危机其次,电子货币的流动风险。由于电子货币的发行机构不可能保持用于赎回电子货币的等额的传统货币准备。一旦由于某些事件导致人们对电子货币的挤兑,发行机构又无法将在途未用资金的投资进行变现,便会造成因无法赎回已发行电子货币而形成的支付危机。比如,在

7、某一时刻对某一种电子货币可能产生突然的需求剧增导致电子银行业务服务机构发生流动性危机,中央银行应强制要求电子货币的发行者提取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要对其发卡收到款项进行相应的管理以满足支付相关的流动性资金的需要。同时中央银行应积极探讨将电子货币余额纳入存款保险体系,维护电子货币使用者的信心,如英国、日本、德国等一些国家已经开始适用,而且应该限制电子货币的最高储值金额以防范洗钱保证电子货币的安全性。再者,电子货币的信用风险。电子货币系统的整个运行过程涉及到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分销机构、赎回机构及清算和结算机构。这些参与机构都可能会面临着债务人不履行义务的可能性而构成信用风险,又由于规模电子货币交易

8、过程的法律不完善,使这些参与机构之间的责任、权限难以完全界定,各方的争议、纠纷难以顺利解决。监管当局应根据电子货币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制订、完善电子货币规范化运作的金融法律、法规,应明确规定电子货币运作各参与机构的权利、义务及信息披露制度。欧洲中央银行在1998年的电子货币的报告中指出中央银行的监管应当保证支付体系的有效运作及对支付体系的信心、保护电子货币使用者和承销人的利益、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打击如洗钱等的金融犯罪等。电子货币取代传统通货的进程中,中央银行面临的风险将逐步凸现。概括为两大方面:首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方面,在电子货币的竞争性发行机制情况下,中央银行逐步失去货币发行权必然导致铸币税收入的减少,这使央行实施货币政策操作成本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电子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乘数、流通速度和利率的预测难度加大,通过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面临着考验。其次,电子货币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现的各种风险使中央银行的监管陷入两难困境,处理不当会使本国电子货币失去竞争力或者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