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游戏观察记录目的“失真”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1125173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游戏观察记录目的“失真”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儿教师游戏观察记录目的“失真”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幼儿教师游戏观察记录目的“失真”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幼儿教师游戏观察记录目的“失真”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幼儿教师游戏观察记录目的“失真”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游戏观察记录目的“失真”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游戏观察记录目的“失真”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教师游戏观察记录目的“失真”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以武义县壶山幼儿园游戏观察为例沈小燕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证幼儿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地进行活动”“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而笔者通过对武义县壶山幼儿园教师游戏观察记录能力的跟踪调查,发现幼儿教师的观察记录存在目的“失真”现象,通过系列教研、培训,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游戏观察记录的技能,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关键词:幼儿游戏观察记录 失真 改进策略(此文所列举观察案例均以“叙事性记录”为主)一、幼儿教师游戏观察记录目的“失真”问题及分析(

2、一)守株待兔式:目的性不明确,为了观察而观察,表现为记流水账。案例名称:拼图观察目的:在活动中培养坚持的好习惯游戏实录:今天在进行区域的时候,小乔选择了中国地图的拼图。一开始,在安静地拼插着自己手中的拼板,过了一会儿,烦躁起来,他面对自己手中较为复杂的拼板有些失去耐心。这时,她向我走过来说:“老师,你能过来帮我拼一下吗?”然后我走过去,对他说:“老师坐在你边上看你完成。”我见他大概拼出了头绪鼓励她说:“已经拼好了这么多了,你看这部分和好的那部分是连一起的呢”他高兴地点点头,继续自己手中的工作,自己拼完了的那拼图。案例分析:此案例很明显,老师只是很常态化地对幼儿无法坚持游戏的状况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3、,并没有体现“如何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培养坚持的好习惯”进行有策略的指导,对今后幼儿游戏的坚持性研究并没有提供有意义的记录依据。(二)首尾不符式:虽有目的,但描述与目的不符,表现为声东击西。案例名称:幸福小窝观察目的: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学会讨论,了解幼儿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应该如何应对。游戏实录:又到了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都很投入的玩着各种游戏。这时候,娃娃家的猫猫坐在小椅子上,而优优正把猫猫的小椅子一步一步往外推,我心想:这不是在破坏椅子吗?就生气地问优优把椅子往外推的原因。一旁的彤彤急忙跑过来告诉我:“妈妈正推着爸爸去外面晒太阳呢。”原来是猫猫扮演的爸爸腿脚不方便,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看

4、天气不错想出去晒晒太阳,就发生了刚才这一幕。接着,一家三口晒完太阳后回到了家里,优优(妈妈)和彤彤(女儿)像模像样地把猫猫(爸爸)抬到了床上,给他盖好了被子,又拿来了药和开水喂爸爸吃药,吃完药,优优又用餐巾纸给爸爸嘴角擦了擦,接着,爸爸就自己从床上爬了起来又能走路了。反思调整:从这一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根据生活经验,模仿大人照顾病人做得非常棒。这些都来自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运用。孩子对角色的理解基本上都来自于平时生活上的观察,通过平时生活中事情的讨论,让孩子增强自己的角色意识。在幼儿玩角色游戏的时候,教师应该多观察幼儿的行为,可以使用不介入或者间接介入的方法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案例分析:

5、从教师的反思调整中可以看出,教师最后所要表达的观察目的其实是“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如何合理的指导介入”,然而具体描述与观察目的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着说明教师在利用观察事例进行分析时缺乏专业理论,对问题的概括容易“失真”。(三)轻描淡写式:目的明确,但价值度不高,描述重点不突出。案例名称:搭桥观察目的:了解桥的基本构造,尝试用多种材料和方式探究“造桥”。游戏实录:涵涵、子炎、正勋几个孩子小脑袋凑在一起,商量着用建构区的塑料筒、木头积木等构建桥。一番讨论后,着手开工了。涵涵用塑料筒搭建桥的桥墩,正勋忙着用木头片在桥墩上铺设桥面,子炎在一旁帮忙递材料。 在孩子们的一番努力下,桥终于完工了。孩子们兴奋地拉

6、着我去欣赏他们的劳动成果。“咦,车怎么才能上桥呢?”孩子们恍然大悟,终于明白忘了给桥设置坡度了。于是大家伙又忙开了。案例分析:本案例中,教师观察目的很明确,描述方向也准确无误,问题就在,“大家伙又忙开了”,但到底是怎么忙的?孩子在构建的过程中是如何使用材料的?在合作中是如何分工的?构建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记录不够详实,这对以后的游戏指导对症下药帮助不大。二、幼儿教师游戏观察记录目的“失真”的原因剖析1.主观原因重视不够:有教师说“玩就玩呗,还记录什么”“幼儿园要应付的事情这么多,哪有时间记录”。观念束缚:教师对游戏观察记录方法不了解,“不知道怎么记录?”“记录了孩子的表现,不知

7、道怎么分析”。动力不足:“又要看、又要拍照、又要写,太复杂了”;“领导让写就写一点吧”。2.客观原因身体状态不佳,没有更多精力;突发事件影响,无法现场观察;事后补记记录,难以还原真相。三、幼儿教师游戏观察记录目的“失真”的改进策略如何撰写观察记录是教师了解幼儿的兴趣点、思维特点和学习方式的基本方法,也是教师进行反思的基础,它为教师成功反思提供了第一手丰富而真实的材料。观察与记录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并做针对性的练习。完整的观察记录分为观察记实、观察分析、措施建议三个部分。在撰写观察记录的时候,我们应该站在自省者和旁观者的角度以叙述性和写实性的文字来进行记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发现幼儿存在的问

8、题和难点。我们应该如何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理性地进行分析呢?针对这个问题,幼儿园专门进行了教研活动。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解读了省特级教师汪劲秋的“尝试用四步法读懂幼儿游戏”。幼儿园首先通过各种渠道吸纳关于游戏观察的信息,提升自身的教育管理理念,并带领教研组长参与整个游戏观察革新行动之中,以点带面的启动全园的游戏观察实践。教师遇到问题时,在第一时间做出反馈:为教师购买理论书籍幼儿园区域活动现场指导艺术、幼儿园真谛等;推荐优秀观察案例;每月常规检查反馈中重点针对“幼儿游戏观察记录表”提出改进意见;每学期开展游戏案例专题研讨等。多形式、多途径让每一位老师走进游戏观察实践中,在问题中改进。第二阶

9、段:行为跟进1自主观察以个人为单位,每天跟踪调查,每双周记录一份观察表,分析幼儿游戏。2现场实践各年级组选出一个展示观摩班,同组教师现场观察,分析讨论。 3故事分享每个教师积极分享在观察孩子游戏中的故事,进行思维的碰撞。(年级组和幼儿园两个层面)第三阶段:反思提升将教师的观察研究结果整理成册。案例举例:案例名称:看大戏孩子在游戏中的“捣乱”案例背景与观察目的: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基本活动,这是由游戏的本质所决定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通过环境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并在“情感体验”、“认知”、“同伴交往”和“动作练习”等方面关注和引导幼儿。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以及幼儿在游戏中

10、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教师的适当介入。自主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孩子的自主权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在角色中充分地体现出主体性。当我们真正走进幼儿游戏,站在幼儿发展的视角,以游戏的本质特征来观察、 思考幼儿游戏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些隐性的不和谐因素,阻滞着孩子游戏的自主深入开展。剖析幼儿游戏中常见现象及原因,探寻站在孩子的立场,还幼儿游戏的自主的路径,归还孩子游戏的自主,让孩子在快乐自主的游戏中获得健康愉快的发展。案例描述:凡凡小朋友可以说是班里我形我素、来去自由、随性而至的人物,在区角游戏时总会有人过来告状他的捣乱、出位,总是会有一些不搭调、喜欢作对的行为

11、。有他在的地方,我总是会多放几分注意力。今天的表演区内,刚好轮到他和燃然、如如等几位小朋友。特别是燃然小朋友,刚好上星期带了他一套在寒假里演出过的表演服,特别的兴奋,一幅终于有机会穿上的兴奋模样。迫不及待的想穿上再同伴面前秀一阵子。待一番装扮后,他亮开嗓子开唱了,一股精气神十足的劲。正当他唱的很认真投入的时候,没有想到捣乱的家伙又出现了,只见凡凡拿着道具在燃然面前挥来挥去,叫嚷着说“就算你打扮成这个样子,你反正只会唱这么一段,”(今天,我就让自己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默默的观察着将要发生的一切)燃然见状有点不服气的样子,说“你让我想想先,我今天穿上这身很酷的衣服,我就会表演的更棒。”只见他在旁边

12、抠脑门,一股努力在想的样子。燃然说“如果我今天表演成功了,你就要当我的小兵,我就是你的大王。”如如在一旁附和着“加油”。凡凡很不屑一顾的样子。经过燃然的几遍努力练习下,似乎越来越顺溜,把动作表情都做到相当到位。他的影响力似乎已经传染到其他区域,只见隔壁区域的小朋友已经被他的表演所吸引,放下了手中操作的东西在看着他,另一位老师也闻声赶来欣赏,连声称赞很棒。这时候,凡凡似乎还很较劲的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回去叫我学舞蹈的那个地方的老师教教我,我表演的比他还好。”正巧,阿姨来卫生间里取放星期五清洗的毛巾。她看到了表演区的这一幕,感叹道“你们班里还有这样的天才”。或许鼓励肯定的人多了,燃然越是认真投

13、入,引来了更多的观众。快到游戏时间结束的时候,此刻此景,我介入了孩子的游戏,我说“既然小朋友那么的喜欢你的表演,不如我们来一场看大戏吧。”马上,凡凡把自己打扮了一番说“老师,那我来演兵将吧。”燃然说“老师,那你要给我一张大王做的桌子。”只见他们的配合默契。孩子们马上放下手中的材料有序的搬好凳子坐了下来。在一片安静和等待中,表演开始了.顿时,我感觉刚才的一幕是多么的和谐。案例分析:回想自己在观察孩子的游戏活动中,若碰到捣乱者,不搭调的行为举止,我更多的是马上喝止或者搬出我所谓的游戏规则公约。在这个案例中,凡凡小朋友总是会使出一些花招,如果从消极的角度去看待他的出其不意,便是他干扰破坏了整个游戏活

14、动,燃然的表演会受到影响;而如果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是孩子的出其不意使游戏发生了更为丰富、有趣的进行发展。同时也不可否认从他的那句“我改天去那个舞蹈老师那里学的更好”他是一个“要好的孩子”,到最后不得不降服,主动说要演大王的将军。无论是从局势所迫还是其他角度看待,他是一个愿赌服输的孩子。随性而至的他也会在活动中看到他在规则的边缘。在这个案例中,我调整了以往制止的情绪,冷静的对待事件。当静下心来回想着案例的循序发展,我想一个教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理解孩子的一些看似异常的行为并宽容孩子。我没有用口令式的训斥和说教,也没有立马叫停和否定孩子的行为,而是先认同孩子的的想法和行为的可能性,及时调整自己的的行为。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的介入到孩子的游戏中去,让孩子愉快的加入到游戏中来。一场“看大戏”的游戏活动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诞生了。综上所述:关注幼儿、理解幼儿,我们要从学习观察幼儿开始。记录儿童的活动过程,可以让教师更好地理解儿童,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工作作出更为客观、全面的评价,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