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1121156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 修订: 备课时间: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能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第一部分的第三课时,由于角的形成与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关,学生已有的概念是两相交直线所形成的有公共顶点的角(邻补角、对顶角等)即两线四角,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这节课: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没有公共顶点的八个角的位置关系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研究这些角的关系主要是为了学习平行线做准备,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定恰恰是后面顺利地学习平行线的

2、性质与判定的基础和关键。这一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3、中招考点在中招考试的命题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主要是与其它几何知识点进行考察,考查题型一般为填空题、解答题、证明题,必考的知识点。4、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对图形只是初步认识,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差,所以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对他们还是较为困难的,这也是本节课所着重解决的问题。二、学习目标能根据图形判断哪些角是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三、评价任务与同桌相互说出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并说出这对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四、教学过程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要点两类结构能根据

3、图形判断哪些角是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一、 复习回顾如图,AB、CD相交于O,这个图形中共有4个角,它们两两之间有什么关系?从位置关系看: 。从数量关系看: 。二 、自学指导自学内容:自学课本166页-167页练习前的所有内容。自学时间:8分钟自学方法:前6分钟独立自学,后2分钟分小组讨论自学要求:自学后能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 理解什么是被截线?什么是截线? 2. 理解并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特征。 3. 内根据图形正确判断哪些角是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三、自学检测练1、如图一:直线 EF 截直线AB、CD从位置方面观察1与5有什么特征.1与5分别在 ,且又都在 .图一2、如图

4、一:直线 EF截直线AB、CD1与5这样位置的一对角是 .其他的同位角是: , , 。3、如图一:直线 EF截直线AB、CD从位置方面观察3与5有什么特征.3与5分别在 ,且又都在 .3与5这样位置的一对角是 .图中还有一对内错角是 。4、如图一:直线 EF截直线AB、CD从位置方面观察4与5有什么特征.4与5分别在 ,且又都在 .4与5这样位置的一对角是 .图中还有一对内错角是 。4、如图一:直线AB、CD被直线EF截的8个角中请指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有: 。内错角有: 。同旁内角有: 。四、补救强化练1、2、如图:1与2是同位角吗?为什么? 3、如图:1与2是内错角吗?为什么

5、? 4、如图:1与2是同旁内角吗?为什么当堂训练:根据图形按要求填空:ABCDEF13524(1)1与2是直线 和 被直线 所截而得的 。 .(2)1与3是直线 和 被直线 所截而得的 。 .(3) 3与4是直线_和 _被直线_所截而得的 。(4) 2与4是直线_ 和 被直线 所截而得的 _ 。(5) 4与5是直线_和_被直线_所截而得的_。 全班90%的学生能准确判断哪些角是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全班70%的学生能准确判断哪些角是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并说出这对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得到的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要点归纳: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特征:1.同位角:在两条被截线的同一方,截线的同一侧。2.内错角:在两条被截线的内部,截线的两侧。3.同旁内角:在两条被截线的内部,截线的同旁。要点归纳: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条件时才能产生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要判断这些角分别由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再由定义判定它们是什么角。注意:1、三种角产生的条件及位置特征; 2、判断时应先找到“截线”,再找另外两直线,然后根据角的位置决定是哪一种角. 3、当图形复杂时可把暂时不需要的线段、角等遮住,也可采用图形分解法、图形涂色法以排除干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