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31108830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竹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过程与方法 初读诗文,自主感知;读懂古诗,理解诗意;品读赏析,领悟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体会竹子坚韧不拔,顽强立场,坚定的品质。体会诗中表露出的是人刚正不阿,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教学重点 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

2、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知竹石 师:老师想考考大家,“花中四君子”都有谁?“岁寒三友”都有谁? 学生回答 师:“四君子”中有竹,“岁寒三友”也有竹,可见在我们中国文化中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关于竹子的古诗。介绍作者:学生汇报搜集资料 师补充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三绝中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画擅兰竹,其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齐读课题 提问:竹石是写“竹”还是写“石

3、”?(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二、 整体感知,读竹石 自由朗读,读通读准,注意停顿,和节奏。指名朗读,齐读,男女生读,范读 三、 读懂古诗,解竹石 再读古诗。理解字意: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原本。破岩:破裂的岩石。磨:折磨,挫折。击:打击。坚劲:坚韧、刚劲。任:任凭。尔:你。理解诗意:竹子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不拔,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四、 品读赏析,悟竹石 抓关键词品读这是一株怎样的竹子? 2.为什么诗人要写这样的一颗竹子呢? 3.补充郑燮的身世,理解主题。4.表达手法:这首咏物诗,采用了借物喻人、咏物明志 五、拓展延伸 其实,在中国文人的笔下,不光是借竹子表达之间的志向,其它事物也能成为他们吟诵的对象,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两首咏物诗。六、布置作业 1.搜集关于竹子的诗句。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仿照本是写法仿写古诗。 板书设计:竹石 郑燮 竹 托 物 言 顽强 不畏困难 立场坚定 刚正不阿 志 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