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学题库6课程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1108824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教育学题库6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当代教育学题库6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当代教育学题库6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代教育学题库6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教育学题库6课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课程一、填空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2.课程论是根据对、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3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它以和为主要特征。4潜在课程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之中,包括、和。5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强调,主张根据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重视和社会权威的作用。6活动课程以为中心,是围绕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组织的课程。7选择与编制课程的基本要求有三点,即、和。8关于课程的定义,杜威主张课程即_。9泰勒认为,要对教育目标作出明智的选择,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10当代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最基本的形式是_。11

2、.课程结构是指、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为一定的。12.潜在课程是1968 年首先提出的。13.我国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上,要求从知识与技能、等多方面设计具体课程。14.我国课改中的国家课程标准包括:前沿、实施建议以及附录。二、选择题1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有。A 斯宾塞B赫尔巴特C洛克D布鲁纳E杜威2主张课程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的要素主义属于。A 学科中心课程论B人文主义课程论C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课程论E经验主义课程论3.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是广义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包括A 物质情境B文化情境CD 教学情境E问题情境人际情境。4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卡斯威尔和坎贝尔主张课程

3、即。精选文库A 学科B目标或计划C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D 社会文化再生产E社会改造的过程5人文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有。A 斯宾塞B赫尔巴特C卢梭D 布鲁纳E罗杰斯6以下说法,属于活动课程的特点的是。A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B重视儿童的动机兴趣C 高效率地传递人类的文化遗产D与生活实际相联系E 将替代学科课程成为学校课程的主导类型7我国课程改革中国家课程标准包括。A 前言部分B课程目标部分C内容标准部分D 实施建议部分E附录部分8以下说法,符合学科课程的是。A 系统性B简约性C与生活实际相联系D 高效率地传递人类的文化遗产E在当代课程体系中居主导地位9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 教学改革

4、B学生管理体制改革C教师管理体制改革D 课程改革E教法改革10. 提出“世界以外无书籍,事实以外无教材”的是。A 学科中心课程论B人文主义课程论C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D 后现代课程论E存在主义课程论11. 柏拉图的理想国体现的是课程思想。A 学科中心课程论B人文主义课程论C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D 后现代课程论E存在主义课程论12. 美国的 2061 计划体现了课程的。A 重视完整性B重视课程整体功能C重视统一性D 课程综合化E课程多样化13. 下列属于潜在课程的是。A 教室布置B各种仪式活动C学风班风D 学校教学楼E师生关系14. 当代成人教育教学经常采用的课程编排方式为。A 单科直线式B多科并进

5、直线式C多科反复式D 螺旋式E单科多科结合式15. 小学常识中的物理基础与初中物理、高中的物理课所采用的课程编排方式2精选文库为。A 单科直线式B多科并进直线式C多科反复式D 螺旋式E单科多科结合式三、名词解释1课程2学科课程3活动课程4潜在课程5课程设置6. 课程标准四、辨析1. 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重视道德和社会权威的作用。2. 活动课程的优点在于有利于高效率地传递人类的文化遗产。3. 当代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最基本的形式是单科直线式。4. 提出根据人类五种主要活动组织课程的是赫尔巴特。5. 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管理由分级管理改成了集中管理。五、简答1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优势与不足。2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3简述当代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结构。4. 简述泰勒课程理论的基本问题。5. 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我国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6. 简述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六、论述1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论述人本主义课程论的特点。2论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3. 论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