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操作规范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110688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醉操作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麻醉操作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麻醉操作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麻醉操作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麻醉操作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醉操作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操作规范(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醉操作规范一、 临床麻醉工作程序 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是提高麻醉医疗质量,确保病人安全的重要保证。麻醉医生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执行工作程序,与手术医师既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又有密切的互相配合,遇有病情变化或意外情况时要全力以赴,共同协作,使手术病人顺利度过手术关。 1、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总住院医师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必要时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 2、麻醉前准备是直接关系到病人手术麻醉的安全,其准备工作包括麻醉前访视、麻醉前谈话和签字及麻醉前病人的准备 麻醉前访视:掌握病情和体检,审查化验等检查结果,进行 ASA分

2、级,对病情进行评估,预测麻醉和手术的危险程度。麻醉医师手术前一日访视病人,阅读病历,检查病人,拟定麻醉前用药,麻醉选择。手术前讨论决定麻醉方案,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方法,用药途径、监测项目、管理措施以及对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作出估计。 麻醉前谈话和签字: 为完善管理措施,必须实行麻醉前谈话,将麻醉全过程及其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向病人或家属交代清楚,并办理麻醉协议书签字手续,谈话由责任麻醉医师施行,也一并签字,作为病案必备项目。 麻醉前病人的准备:术前禁食6小时,婴幼儿禁食4小时,入手术室前先行排尿,并给术前用药,胃肠道手术放置胃管等。 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2mg/kg、东莨菪硷0.00

3、6mg/kg或阿托品0.01mg/kg,剧痛病人术前可给哌替啶1mg/kg,心血管手术病人术前给吗啡0.2mg/kg,均在术前30min肌注。麻醉前用药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作适当增减:病情差、年老、体弱、休克、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液质者应减量;年轻、体壮、激动、甲亢病人,应酌情增加剂量;呼吸功能欠佳,颅内压增高等禁用麻醉性镇痛药:小儿全麻前,抗胆碱药剂量应稍大;心动过速、甲亢、高热、暑天,不用阿托品,以用东莨菪碱为宜。 麻醉用具和药品的准备:麻醉机、插管用具、吸引器、麻醉药和抢救用药等。 3、麻醉医师于麻醉开始前再一次检查麻醉器械、药品,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发生的麻醉意外,并做好预防和抢救准备工作,严

4、格按麻醉原则选择麻醉方法,并按计划方案施行麻醉,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损伤。麻醉期间坚守岗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各项生理指标,详细填写麻醉记录,负责输血、补液和有关药物应用。遇有意外情况及时处理,并请示上级医师。术毕病人完全苏醒和生命体征稳定后护送病人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护送途中要确保生命体征平稳,与值班医师或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并予以记录。 大手术、危重疑难病人或特殊麻醉应配备主、副两位医师,并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 主麻医师职责:负责麻醉实施,应直接对病人负责。对病情全面了解并制订麻醉方案,选择何种麻醉方法、药品、器械,在麻醉过程中全面了解手术进程并积极配合。密切观察病人术中变化并对可

5、能发生的情况在应急措施上和预防上提出主导意见,与副麻互相协作进行处理。全麻醉过程中不得换班,做到自始至终。 副麻医师职责:当好主麻醉医师助手。在主麻指导下做好配合下作,按照主麻意见主动协助麻醉的实施。担任一部分病情观察与监测工作,必要时与巡回护士配合进行治疗急救工作。负责麻醉记录。协助进行麻醉前准备和麻醉用具消毒清理工作。 4、术后随访病人72小时,检查有无并发症、后遗症,如有应作相应处理,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其随访情况记录在麻醉记录单上。 5、麻醉小结应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其规范要求应包括:(1)麻醉前用药效果;(2)麻醉诱导及麻醉操作过程情况:(3)麻醉维持和手术经过,如止痛效果、肌松情况

6、、麻醉深浅表现,呼吸循环反应和失血输血等;(4)麻醉结束时情况,如苏醒程度、呼吸道通畅否、循环功能、神经反射、神经阻滞平面和足趾活动等;(5)麻醉和手术时出何种意外,包括原因、处理措施和效果,有何经验教训;(6)术后随访结果的记录。 二、麻醉方法与选择 原则上应根据医师的技术水平(包括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病人的病理及生理状态和医院的手术条件来选择,务必注意安全、舒适、平衡地选择药物和方案,但也应注意麻醉质量和学科发展趋势。 (一)全麻分类和全麻药物 1、全身麻醉按麻醉药作用方式,可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肌肉注射全麻等。临床上全身麻醉多是几种药物的复合应用,取长补短、协同作用,以减少药物用量

7、,减轻副反应,使麻醉更加安全、平稳。按复合方式的不同分为:静脉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近年又发展了不同麻醉方法的复合,如复合后以全麻为主,也可归于全身麻醉的范畴,如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2、全身麻醉的实施原则 1 除门诊短小手术等实施单纯静脉麻醉外,全身麻醉均需在气管插管,辅助或控制呼吸下实施。 2 复合麻醉时,要注意药物的协同作用,根据药物间相互作用的特点,病情和手术要求,合理选择麻醉药物。 3 准确判断麻醉深度 根据所用药物性质、作用时间、剂量,综合循环系统(血压、脉搏)的变化和病人对手术的反应综合判定麻醉深度(见表8)。 4 在满足全麻的基本要求前提下,优化复合用药,原则上应尽量减少用药

8、种类。 5 保持气道通畅和氧供,维持正常的氧合和通气 6 必须具备性能良好的麻醉机(按照检查程序认真进行性能检查),全套插管用具和吸痰吸引设备。有条件医院应配置有可靠的呼吸机和呼吸参数监测的麻醉机。还应配置可靠的吸入麻醉药挥发罐和供氧报警装置。 7 全麻监测 a、基本监测项目:无创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等。 b、特殊病人,应具备直接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糖和血气分析血生化,有条件的医院应做有创或无创心输出量监测。 c、全麻监测还应包括:尿量、呼吸、体温、肌松监测,有条件可进行吸入氧浓度、呼吸末 CO2和麻醉气体浓度监测。 8 特殊病人的全麻用药选择:a、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 静

9、脉全麻药可选择咪唑安定、安定、异丙酚、依托咪酯。麻醉性镇痛药:诱导量芬太尼810ugkg,维持量10ug(kg?h),可持续或间断静注。肌松剂:选择非去极化类如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潘库溴铵等。b、颅脑外科手术麻醉 选择对颅内压影响小的静脉麻醉药如硫喷妥钠、异丙酚等,吸入麻醉药宜选择异氟醚。后颅凹、脑干手术,宜用异丙酚维持麻醉并保留呼吸。c、肝肾功能受损病人的麻醉 宜选择依赖肝肾代谢少,不影响肝肾功能的短效麻醉药如异丙酚、咪唑安定、阿曲库铵、维库溴铵、异氟醚、地氟醚等。 3、基础麻醉:利用某些药物使病人进入一类似睡眠(但非麻醉)的状态,称为基础麻醉。主要用于不合作小儿,为全麻、局麻或神经阻滞麻醉

10、建立良好的基础。一般常用氯|胺酮、安定、羟丁酸钠,近年来也将咪唑安定、异丙酚用于基础麻醉。注意:术前已有呼吸道部分梗阻或抑制,饱胃、肠梗阻患儿,基础麻醉可不用,一般情况差者减量。 基础麻醉:主要用于不合作的小儿,常用氯|胺酮46mgkg肌注,如果在基础麻醉加局麻下完成短小手术,可与小剂量镇静剂如异丙嗪1mgkg或氟哌啶0.050.1mgkg复合肌注,也可复合安定0.2mgkg肌注。如已开放静脉者,应以静脉用药为首选。 常用药:1.氯|胺酮46mg/kg肌注,28min入睡,维持2030min,主要用于不合作小儿,进入手术室,为开放静脉和其它麻醉建立基础。可与小剂量镇静剂如异丙嗪1mg/kg或氟

11、哌利多0.050.1mg/kg复合肌注。2.如果静脉开放后,为辅助局麻和阻滞麻醉,可用羟丁酸钠50mg/kg,或氯|胺酮12mg/kg静注,或异丙酚24mg/kg/h持续静注,但要注意给氧,监测呼吸和SpO2的变化。 4、静脉麻醉:本文特指不作气管插管而进行的静脉麻醉或静脉复合麻醉。对于一些非俯卧位小浅表手术、灼伤换药、诊断性检查等可在不进行气管插管的静脉麻醉下进行。常用的静脉麻醉有: 氯|胺酮静脉麻醉:氯|胺酮2mg/kg静注,维持1015min,也可配制成0.1%溶液静滴维持。必要时辅用安定、羟丁酸钠等,可减少氯|胺酮用量。 羟丁酸钠静脉麻醉:羟丁酸钠5080mg/kg静注,复合氯|胺酮1

12、2mg/kg间断静注。需注意对呼吸的抑制作用,应常规给氧。 异丙酚静脉麻醉:氯|胺酮12mg/kg静注后,以0.1%异丙酚+0.050.1%氯|胺酮溶液持续静滴,可减少氯|胺酮的副作用。需常规给氧,监测SpO2。 注意:实施静脉麻醉期间,必备氧气、吸引器、麻醉机和气管插管抢救设备。 5、气管内全麻(吸入麻醉):是全身麻醉的主要方法之一,便于控制呼吸道,利于呼吸管理及肌松药应用,尤其对胸心手术、头颈、口腔手术、腹部大手术、危重病儿手术,侧卧位、俯卧位、坐位手术等。 1.常用药物:吸入全麻药:常用的吸入麻醉药有笑气(N2O)、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安氟醚应用最广,异氟醚不引起痉挛性脑电图

13、变化,也不增加颅内压,是颅脑手术较好的麻醉药之一。七氟醚、地氟醚价格较高,特别像地氟醚挥发罐价格昂贵,尚未广泛应用。N2O由于气源问题,也未能普及。 静脉全麻药:氯|胺酮2mg/kg、羟丁酸钠5080mg/kg、咪唑安定0.10.2mg/kg、异丙酚1.52mg/kg,单独应用剂量宜偏大,两药合用时应减量。肌松药:琥珀胆碱0.61mg/kg(气管插管),维库溴铵或潘库溴铵0.080.1mg/kg,作用维持40min左右,追加量为初量的1/31/2。 2.麻醉诱导:诱导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病情和预期的气道管理问题(如误吸危险、插管困难或气道不畅)。对气道处理困难者常在表麻下插管最安全,以能尽早控制气

14、道,一般常采用静脉全麻药一麻醉镇痛药一肌松药复合诱导。 A静脉全麻药:硫喷妥钠35mgkg,异丙酚1.02mgkg,氯|胺酮2mgkg、咪唑安定0.10.2mgkg,依托咪酯0.20.3mgkg,羟丁酸钠5080mgkg等。单独应用时剂量稍偏大,两药合用时,均应减量。B肌松剂:维库溴铵0.1mgkg,阿曲库铵0.5mgkg,哌库溴胺0.1mgkg,潘库溴铵0.1mgkg,琥珀胆碱1.52mgkg。 C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24ugkg,(心血管手术麻醉时810ugkg) 氯|胺酮2mg/kg+羟丁酸钠50100mg/kg。咪唑安定0.2mg/kg或异丙酚2mg/kg+芬太尼24g/kg+肌松药。

15、安定+氯|胺酮+肌松药 注意:2岁以下小儿慎用芬太尼。 3.麻醉维持:当病人处于足够的麻醉深度时就进入维持期,重点是维持病人内环境稳定和调控麻醉深度。采取三类药物复合应用,如:异丙酚26mg(kg?h),芬太尼2ug(kg*h),维库溴铵(潘库溴铵或哌库溴铵)0.050.1mg(kg*h);咪唑安定0.10.2mg(kg*h)。、方案中芬太尼和肌松剂用量同方案; 氟哌啶0.050.1mg(kg*h); 4.麻醉机和气管插管: 全麻器械:a、麻醉环路:体重10kg儿童,选用半紧闭麻醉机或T型管系统(见附注);体重10kg儿童可应用循环紧闭麻醉机,但须改用小儿贮气囊和小儿呼吸回路。b、贮气囊容量:1岁以内用500ml,1岁以上用1000ml贮气囊。c、面罩:选择有最小无效腔的面罩,最好用透明的塑料或硅胶面罩。d、口腔通气道 e、喉镜:一般选用小号镜片,新生儿可选用直镜片。f、气管导管选择。 (附注:T型管系统(Ayr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