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1104001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1、 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概述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是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三大组成部份之一,共9个项目。v1.1基本概念v1.1.1作业环境v作业环境是指员工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它包括生产工艺、设备、材料、工位器具、操作空间、操作体位、操作程序、劳动组织、气象条件等。作业环境管理最基本的任务是使作业环境保持整洁有序,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因此,其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如何改善作业环境条件,如何预防职业病。v1.1.2职业健康v职业健康又称职业卫生或工业卫生。职业健康工作是保护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免受职业危害为目的的

2、工作领域。首要任务是识别和控制不良的作业环境、强化对员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保护措施,从而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1、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 1.1.3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是对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员工个体因素及产生职业病的作用条件以及对其管理的危险性进行度量和考核评级。1.2现场管理对安全生产的意义1.2.1现场是各种生产的集合,是各项管理功能的“聚焦点”,现场管理也是对现场各种生产要素的管理和各项管理功能的验证。1.2.2在实际意义方面,加强现场管理,能够减少事故发生。因为事故发生最重要的间接因素就是现场管理因素(环境),由于现场管理存在缺陷,才造成人的行为失控和现场的隐患,从而导致人员伤亡、

3、设备或火灾事故的发生。1.2.3现场管理是安全文明生产的要求,通过对生产作业现场“脏、乱、差”的治理,对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加强,必然极大地优化企业安全生产的大环境。1.3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也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不同作业环境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类型不完全相同,但可归纳为以下三大类:化学性因素生产性粉尘:矽尘、煤尘、有机粉尘等。作业人员长期在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条件下作业,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就有可能发生尘肺病。粉尘中的主要危害化学因素为游离二氧化硅、硅酸盐等。 生产性毒物:生产性化学毒物可引

4、起急、慢性职业中毒。作业人员可能接触到的生产性毒物类型很多,取决于实际生产条件。常见的生产性毒物有:氮氧化物、硫化氢、一氧化碳等窒息性气体;氟、氯、溴、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气体;正己烷、苯、三氯乙烯、二氯乙烷等有机溶剂;铅、汞、砷等金属毒物和类金属毒物。物理性因素不良的气象条件:生产场所的气温、气湿、气流及热幅射构成了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在强烈热辐射、高气温、气湿等不良气象条件下作业,可能引起中暑。而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工作,不仅可引起冻伤,还右增高感冒、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的发病率。 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电磁辐射按其生物学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指引起物质原子电离的射线或微粒

5、子,如射线和中子等,可引起生物分子结构的破坏。而非电离辐射引起的伤害是灼效应,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无线电波电磁场等。高频和无线电波电磁场对人体的作用主要由电磁场能量所转化的热量对人体器官造成伤害。高频电磁场和短波电磁场主要是引起中枢神经失调,表现为神经衰弱的症候群。强烈的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可引起职业性眼病。噪声和振动:在生产过程中,噪声和振动通常同时存在。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损害听觉,可引起职业性耳聋。振动也影响人体健康,可以引起振动病,振动的频率和振幅大小是决定振动对人身健康危害大小的主要因素。噪声和振动还可引起中枢和植物神经系统机能紊乱,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失

6、眠、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等神经衰弱症状,常影响人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高气压与低气压:当人体从正常大气压状态进入气压降低或升高的状态时,由于人体内部压力与周围气压的压差变化或由于周围气压降低导致氧化含量降低,将引起人体生理系统功能的一系列变化,严重时可引起病变,如高山病、潜水病等。生物性因素包括各种细菌和病毒,如布氏杆菌、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常见的有害作业工种矽尘作业如铸造生产中的配砂(包括筛砂、送砂、混砂、旧砂再生等),造型、浇注、修炉、清砂(包括落砂、拆箱、清理、喷丸、喷砂、滚筒清理)、浇口打磨、炊扫;电瓷生产的原料制作(包括破碎、精碎、球磨、切割、研磨);磨具磨料生产的粉碎、筛

7、分、成型。非矽粉尘作业如铸件高速粗车、粗铣、砂轮切割钢材、砂轮打磨、工具磨、平面干磨、板材磨锈、焊缝打磨、粉末冶金制粉;焊接、木加工、煤输送、玻璃纤维编制、石棉制品加工、焊条制作、橡胶混炼、塑料加工等。有毒作业如油漆涂覆(调漆、喷漆、刷漆、浸漆、漆包涂覆、矽钢片涂覆、粉末喷涂、电泳涂漆、电机是器绝缘制作)中的苯作业;温度计、气压计等仪器仪表的汞作业;压力容器焊接中的锰作业;蓄电池制作中的铅作业电器制作的三氯联苯作业,聚塑及塑缆制作的氯乙烯作业;表面处理及电缆挤塑的氯化氢作业、电碳及电缆制作的沥青作业,此外还有强酸、强碱及汽油等有机物作业。物理因素作业如工业炉窑的高温作业;压缩机(空压、氨压、透

8、平)、鼓风机(罗茨风机、离心及透平高压风机)、柴油机、风动工具、吹扫喷嘴等空气动力噪声源作业,电磁辐身、高频作业等。2、厂区环境 2.1设置目的厂区环境与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关系十分密切。厂区环境中的道路、照明、消防等因素直接影响到事故的发生和事故损失的降低,而厂区环境中的厂容和厂貌等因素直接影响到职业健康和职业病的发生。因此特设置本项目。2.2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企业内非生产车间的作业区域、场所,包括厂区道路、管道、绿化、照明以及消防等,企业内的厂区环境作业一个整体考评单元进行考评。2.3考评要点2.3.1厂容厂貌厂区内实行定置摆放厂区内有定置图,定置图上应注明各建筑物、物料堆放点、道路及管线

9、等位置,关于定置的类别、原则和要求参见本章第3节“车间环境”。同时,企业应按图实现了定置摆放,且厂区内无杂物,无图、物不符等状况。垃圾定点存放,且有防吹散、防污染措施。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存放,并实现定点、定位,垃圾存放点有防吹散、防污染措施。危险固体废物应有专门存放点,存放点有防渗漏措施,且应按国家规定妥善处理。厂区大门开启灵活、方便、迅速,无卡死现象。2.3.2厂区道路厂区双向主干道宽度不小于5M,单向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M,且为环形。A厂区道路要求一览表见表4-2-1。B路面排水良好,路面平整,盖板齐全,坡度适当。厂区门口,危险路段、需设置限速标牌和警示标牌表4-2-1厂区道路要求一览表

10、(略)A厂区门口、危险路段、需设置限速标牌和警示标牌,厂区门口、危险路段的车速一般为5KM/H。B交叉路口若有视线盲区则应设反光镜,反光镜无破损,角度和高度应便于观察道路盲区,避免道路盲区和死角。厂区道路应有明显的人、车分隔线厂区的人行道宽度应大于1M,分流线清晰,且宽度大于10CM。2.3.3厂区主干道占道率厂区通道的一般要求通道路面应平整、无台阶、无坑沟。利用主干道一边堆放产品或停置车辆的应有划线标志,通行部分宽度必须保持5M。不得在转弯处或通道两侧堆放物品或停置车辆。道路土建施工应有警示牌或护栏,夜间要有红灯警示。厂区主干道占道率小于5%。各类主干道的通道线内不得存放任何物资、生产(生活

11、)垃圾、车辆等。通道内存放物件或车辆,按实际长度计算占道长度,通道若被物件横向全部堵住,则从堵塞处至就近第一个转弯处的长度计算占道长度。2.3.4厂区照明照明灯布局合理,无照明盲区,厂区主干道和安全通道的照度不低于30LX。厂区露天作业场所和交通运输线的照度标准值见表4-2-2表4-2-2厂区露天作业场所和交通运输线的照度标准值照明灯具完好率达100%。2.3.5厂区消防室外消火栓应合理配置,且有明显的漆色标志,其1M范围内无障碍物A室外消火栓的配置要点:保护半径:低压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为150M。布置间距:低压消火栓布置间距不应超过120M。布置要求: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两侧和十字路口设置;消火

12、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建筑物外墙不宜小于5M;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消火栓,应设在防火堤外。B手提式灭火器的设置数量见表4-2-2。表4-2-2手提式灭火器的设置数量所有消防器材完好,且灵敏可靠。消防设施、重要防火部位均有明显的消防安全标志。A消防设施、重要防火部位均有明显的消防安全标志B各种建筑物的防火间距符合表4-2-3的规定。 3、车间作业环境3.1设置目的车间是企业生产的直接现场,其环境状况与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关系十分密切,影响较大。车间环境中的通道、采光、消防、设备布局等因素直接影响到事故的发生和事故损失的降低。为此,特设置本项目。3.2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直接

13、生产或辅助生产的作业场所,按照企业实际划分的生产车间、分厂等(含露天作业场所,不包含仓库、危险化学品作业点)。3.3考评要点:3.3.1定置摆放(1) 车间实行定置摆放a、定置管理工作的原则是: 要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要有利于促进生产、提高工作效率; 要有利于安全生产; 要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要有利于充分使用生产场地,发挥生产能力; 要有利于定置物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b定置摆放,按人与物在生产过程中结合程度分为:A类:人与物外部紧密结合状态。如正在生产加工、装置、调试、交验的产品,以及在用的工量具、模具、设备、仪表等。B类:待用或待加工类。如原材料、元器件、待装配的另

14、、部、整件,模具等。此类物品可随时转化为A类。C类:人与物处于待联系的状态。如交验完待转运入库的产品,暂时不用的模具、材料等。D类:人与物已失去联系的物品。如报废的产品、废料、垃圾等。都处于待清理的状态。 按A、B、C、D分类摆放,经常整理A类,及时转运B类,清除C、D类。(2)工位器具、料箱摆放整齐、平稳,高度合适,沿人行通道两边不得有突出或锐边物品 a根据作业方法、物品性质、特点和使用频率等情况,确定存放位置: 使用频率高,即经常使用的工具、物品放在附近; 不常用的东西应整齐地放入箱、柜内,或物品架上; 很少用的东西应放进公用箱、柜内,由专人妥善保管; 本着安全、方便的原则确定材料和成品的

15、放置地点; 危险化学物品(易燃、易爆物质,压缩气体、毒品、腐蚀品等)要有专门的场所存放、保管; 对于推车等简易搬运工具也应明确规定放置地点(包括工作中暂放的地点); 安全通道上,在任何时候都不允许存放物品。b按下列原则确定物品的放置方式: 物料堆放整齐,重物在下,轻物在上,易损物品要固定,易倒物品要挤压住;长物要放倒。 立体堆放的材料和物品要限制堆放高度,最高不得超过底边长度的三倍。 危险化学物品的放置、保管应符合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对安全通道和堆放物品的场所要划出明显的界限或架设围栏;堆放物品的场所应悬挂标牌,写明放置物品的名称和要求。 在放置物品时,要确认是否保证了安全。c摆放整齐,平稳可靠: 做到定置定位、分类、分区摆放(如摆放在指定的划线或低护栏内)。小件产品应有集装箱,加工物品与墙或与机床轴平行摆放。 钢材的摆放应做到靠通道侧应放置整齐。 平稳可靠是指堆垛不得有倾斜,不得有晃动。滑动物件要有支架或稳固措施,园筒产品或工件滚动面不得面向安全通道。dI、模、夹具存放应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工、模、夹具应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