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二)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1102156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二)(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教育学知识重点绪论1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2 .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 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 发展的活动。3 .学校教育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容。4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5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6 .教育规律:是教育部诸因素之间

2、、教育与教育之外的其他事物之间在的、 本质的必然联系。7 .教育问题:是人们从大量教育现象中提出来作为认识和研究对象的课题。8 .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发展有作用。9 .因材施教是朱熹提出来的10 .启发诱导是孔子提出来的“有教无类”11 . (1).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 的一部分教育专著,学记是先儒家的教育思想,全书 1229个字,论语不是教育专 著,是哲学著作。(2) .教育作用“化民成俗,其父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县(3) .教学原则:教学相长,预时摩(预防性,与时性,循序渐进,集体教育)长善救失,课外结合,启发诱导。

3、12 .格拉底“产婆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为后世西方的探究式教学发现式教学奠定了一 定的基础。)13 .柏拉图(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跟随格拉底学习8年,著有理想国14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得意门生)15 .昆体良古罗马著名的教育家,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16 . (1).夸美纽斯著有大教学论(捷克著名教育家),是独立教育学的标志(2) .关于教育的作用和且的: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教育能促进人的发展(3) .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发展:提出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的年龄特征来进行主(4) .第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6).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了广泛的学科课

4、程.建立了教学原则体系17 .洛克提出了 “白板说”,教育漫画18 .赫尔巴特(的国著名教育家)著有普通教育学是 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1) .他提出了根据伦理学建立教学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学方法论的主。他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学应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教育家(2) .提出了 “教育性教学原则”(3) .强调了教师的权威作用赫尔巴特强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被杜威成为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提出” 了五段“教学法19杜威,美国教育家,著有主义与教育1 1).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2 2).提出了 “做中学”的原则3 3).杜威的教育理论被称为现代教育理

5、论的代表,它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活动作业中心20 .贤江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以浩吾的化名新教育大纲是 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著作21 .克鲁普斯卡娅著有国民教育与教育22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这本书对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3 .联教育家赞科夫著有教育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育学理论,即高难度,高速度,理 论指导实际,理解学习过程,使学有学生包括“差生”都能得到发展的原则24 .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著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 等书第一章1、生物起源说19世纪法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 利托尔洛与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都是 该

6、学说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2、心理起源说主要代表任务为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孟禄,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3、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劳动4、劳动为教育产生提供了什么?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现实条件。5、教育根据不同的尺度,可以如何划分:一般有三种不同的划分尺度:生产力尺度、生产关 系尺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尺度。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划分,可以把教育分为古 代教育、现代教育;以生产关系为尺度来划分,可以把教育发展分为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 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6、

7、教育发展分为那几种形态:分为三种,原始教育形态、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学校教育7、原始教育形态的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教育的无阶级性、平等性教育容简单教育手段的方法单一9、封建社会教育,我国分为官学和私学,我国封建社会学“四书”、“五经”,欧洲封建社会分为:教会教育(三科、四学)、骑士教育(骑士七技)10、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还具有等级性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11、现代学校

8、教育基本特征1.教育的生产性2.科学性3世俗性4.国际性5.终身性6.革命性12、现代学校教育从社会性质上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分为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13、2010年7月,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其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14、2012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 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弟早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指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要受社会各要素的影响,表现为社会是教育发 展的基础、根据、动因、尺度和归宿。教育是一种社

9、会现象,深受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 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经济对教育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机构和布局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3、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容4、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教育容的选择 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式的使用5、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教育再

10、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6、教育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 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教育促进现在政治化7、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具有传递一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具有传播一交流文化的功能教育具有选择一提升文化的功能教育具有创造一更新文化的功能8、教育现代化的容:第一,教育观念现代化第二,教育目标现代化第三,教育容现代化第四,教育方法、手段的现代化第五,教师队伍现代化第六,教育管理现代化第七,教育设备现代化第八,教育制度现代化AfV*弟二早1 .人的发展是指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包括生理和心理 两个方面。2 .生理发展包括机体

11、的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和意向发展3 .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1)人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变化的过程, 具有顺序性特征。教育要循环这种顺序想要循 序渐进,不要拔苗助长,陵节而施(2)人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不能“一刀切”(3)人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对施加教育影响,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 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4)人发展的互补性要善于发现人的长处优势,长善救失,激发他们的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通过精神的力量达到身心的协调发展(5)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根据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因材施教,有的放失的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

12、途径,是每 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4、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观发伦:孟子,弗洛伊德外铳伦:洛克,华生多因素相互作用论5、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人的主观能动性。但遗传、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必 须通过受教育者的主体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来实现6、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但不起决定作用7、社会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8、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因,环境与教育是人的发展的外因9、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 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有

13、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1加速人的发展2提升人的价值3发掘人的潜力4健全人的个性10、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的条件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只有正确处理因与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成效。要正确处理好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第四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2、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经济政治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3、学校培养目标是

14、根据学校的办学宗旨,确定的学校培养的人才的层次规格,学生完成学业后的出路去向等规定4、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功能教育目的对人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教育目的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衡量和评价的重要标准5、社会本位论: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 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指标。代表:柏拉图、 涂尔干6、个人本位论: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 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 人自我实现。代表人

15、物卢梭、罗杰斯。7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点(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2)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根本途径8.人的全面发展说基本容(马克思)(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9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3)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为重点(4)素质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第五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