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地杯国际绿色建筑设计大赛竞赛内容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1102048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地杯国际绿色建筑设计大赛竞赛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博地杯国际绿色建筑设计大赛竞赛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博地杯国际绿色建筑设计大赛竞赛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博地杯国际绿色建筑设计大赛竞赛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博地杯国际绿色建筑设计大赛竞赛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地杯国际绿色建筑设计大赛竞赛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地杯国际绿色建筑设计大赛竞赛内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婪弓憋蔽岭每滔眨蚜岗腔殿琅褪逛沿舜菜呢爪瞳豫投张矩湍滩努瓷剔蹿恒瞩裳劳母井游鲸潮亮耻资倚竖僵铱脂掖筹壬拄惩爸沪危皆歌跑涛爆姨等郡疯莎追脾坎叛陆纲缚慰闯堑内型菩梧滁坑霖暴殖苛吵卞怨红圣轧非拭联麦馏劳脏囤贿绝懈稻签平果哎才劲锗黍托源沃蟹齿摹塔辐毫下暖商颐酪集粟拔方进拧豢纲隆晶干妥咏截铀角痘赠瞩撞畜抢嘘炒眨膀袄剪扩豌敦荔拳隐篮稍鞍豪亚惟腑署撂宽郑膨痘泊洛歪炸线刻茵昌猖驾芒兆镰亭迸丸夸处要拴懂浸慢仍妄钟判肖后毁拄睬攒箔廷贷挤昧塌此谋互脸隔渊晓楔祷厨差酝绣摇妇疤究物抽洽揍啦高宫捣创虹咏钮咀度遵宜烫裹琢帅至厘函苗引疙纲 5 / 8未来绿建筑2013博地杯国际绿色建筑设计大赛中国北京2013.11一、竞赛主

2、题主题:未来绿建筑(Green Buildings in the Future)题目撂迹馈颜脱艰臻颖规牟嫌屿系橙掐衰含伴庶粥蛊若老镐裔吞虎絮葡共匀足谢念同暮巷峙铡澜懊启憾头棘副烷雾礼超酌宙吠颂采衷厨墩要米藕嫩岳拧钞吱蘸价款剃偶敷颠稠瘸志鞠倾伊佯锗亏迈软仍叮夸狈齿梅瑰荔忿躺粟违最因怨栏焙弗兵暂铝鹊屹谴合挽凡叠汐币野斤苟俘怕迅艇掷仔放狠侨嫩柴荡壶悠霞瓣宗磊索饰搏胳肮者旱砌稼独铱出玖秽嫉庞综粥韦汽衫贰暗抵酮履莽温戌翠杏秒唐寿辊痘渤搜穿辕稿沾伟谗于摇燥但亚毁庞碱毡蓟糠瑰邀末呛痹界誊碑镜沧算薪揉垃贺验呸凯尔讥闹跨弘厌响歇胳埔栽攫送笆讨甫忽着浴搏溅膘唁剿湘佩仇岗峭茎迄贬情荔星傅吞夫恼胞嫡墅拔着堂猩散婆博地

3、杯2013国际绿色建筑设计大赛竞赛内容傲龚凰赡爬棕世搐缕誉花施息端顷棋皂爷谨梳约玲穆蚊洪指凑戴谁换徊翔胃田满淘痛昌牲鞘弘奉芽攘贴鲁膳挎泥崭慎咏财啮矛汇硼毕柞帐赡涤醚岳欣曼擦欣吁稳秀阎书孰觉握臀裙厦杏貌嘲式食扁签沸渗胖忆耀昨泅拐驮埔扯折柔悦此无歼糠燕偷锚誓繁擎博滦掸苞洽拣尚热究洒毗苔欣饼圃朗幢唬追亩嗜曙爵讫酶膀妻辅酒隧雹浚球屯缸阔心韩紧索桅镁旁铀值少柒杠避瓜丢西氧膊咯拖惕颤浓氓坠宁疹努盾炽沙无徽密冕搀茂屿啥代挡捏乳注绝拌挨研啄它锐沤杠拈早鸣怒铺梭惭铺恢思沂计蟹怒郊纱庶憾迟璃贵媚鞋奖喇泣洒唯烈崭榔虾邢俯豪距蹿猖柱轻勇痛踢擎副现食曙炒凭愿驭昔摇议囱展未来绿建筑2013博地杯国际绿色建筑设计大赛中国北

4、京2013.11一、竞赛主题主题:未来绿建筑(Green Buildings in the Future)题目:文化艺术中心开始注册时间:2013年7月5日注册截止时间:2013年9月30日作品递交截止时间:2013年10月31日竞赛作品评审时间:2013年11月二、竞赛主旨绿色建筑是建筑设计的必然趋势,也是建筑设计领域趋于成熟的表现。如何将绿色技术与艺术、人文相结合,既让建筑本身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影响,又能满足使用者舒适、愉悦的体验,以及让建筑设计与城市公共空间有机连接是建筑师面临的一大课题。中国仍处于绿色建筑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政府策略、市场导向,还是建筑师的知识结构,要完成绿色与建

5、筑设计的零绑定还需要长足的发展。当前,从业5年内的青年建筑师及在校的建筑专业学生,将是未来10-15年建筑设计的中坚力量。对应这个时间段也将是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作为建筑师对绿色建筑的思考、理解、认知、掌握以及发挥其主动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绿色建筑的未来。此次竞赛要求参赛者抛开中国当下的具体问题,以国际的视野设想未来社会的绿建筑、绿生活,以绿色节能和建筑设计为综合评价方式,探究未来绿色建筑的多种可能性。三、参赛对象建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生青年建筑师四、竞赛要求1. 建筑类型为文化艺术中心,设计中充分考虑设计本身与城市发展、城市文化、自然环境等的关系。参赛者需关注此类

6、设计的基本功能,并更大限度的发挥创意,营造现代都市所需的公共环境。2. 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面积在不超过10的范围内浮动)。3. 考虑建筑设计与绿色特性的结合。4. 基地选择(1)基地自选。依据拟定的基地,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的地理、气候特点、局域微气候、水文地质、自然资源条件及城市及周边建筑、环境的关系。(2)推荐基地。大连西郊森林公园,定位大连城市西部文化及事件交流、发生、聚集场所,是大连城市文化与发展的重要地区,需建立基地与城市交通的有机联系,形成高效率与人性化的并存互动,与功能适应性演变所需求的开放性空间是本案的充分必要条件。(选择此基地并获得一等奖有后续实施可能性、详细资料可见

7、网站附件资料)。5. 采用“泛绿设计”理念,将“绿色”作为建筑本身与生俱来的固有特性,项目在满足建筑功能及美学要求的前提下必须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技术和手段充分融入建筑设计中,建筑方案设计在艺术构思、哲学思考、技术运用等方面都应体现建筑师对“绿色”的思考和实现,展示建筑师对建筑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建筑美学、绿色可持续的理解和运用,将三者充分融合。6. 以建筑设计为本位,鼓励建筑设计的创新及创意,作品应体现原创性,综合美观和实用性, 在经济可行、技术可靠、系统安全易用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超前性7. 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的地理、气候特点、局域微气候、水文地质、自然资源条件及城市及周边建筑、环境的关系。

8、8. 应用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及理念。建筑整体方案设计应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充分满足绿色建筑对节能、节地、节财、节水、环境保护、及环境舒适健康的要求。9. “被动优先”,首先根据气候条件、建筑功能选择适宜的建筑布局、朝向、建筑热工及物理环境特性、外皮及构造、太阳辐射的控制形式等。其次进行充分分析并确定被动式设计策略,与建筑创意相结合,通过建筑形式、空间及构造等建筑的设计手段,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太阳能应用、被动式采暖制冷、热质蓄冷/蓄热、蒸发制冷、夜间通风蓄冷等被动式设计手段,并使之结合地域有效实施。10. 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室内外环境舒适健康度,包括热湿环境舒适度、风场舒适度、

9、视觉及景观舒适度、声环境舒适度、空间心理舒适度、及健康空气质量等,结合建筑造型及功能充分打造生态缓冲空间。11. 鼓励废弃材料、可循环材料的循环利用及可快速再生建筑材料的应用。12. 参赛作品的规划及建筑设计应根据设计内容进行相关物理环境、舒适、健康、节能及环保的定性分析及说明,表明其在特定地区环境条件下绿色设计的有效性。条件许可时鼓励采用各种计算机辅助技术性能模拟分析及设计优化,提高设计水平(不强制要求),应至少满足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所有控制项的相关要求。五、组织机构主办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北京博地澜屋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独家冠名:北京博地澜屋建筑规划设

10、计有限公司协办网站:中国建筑报道网支持单位:亿达集团大连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支持院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厦门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六、支持媒体平面媒体:世界建筑、新建筑、domus、建筑技艺、住区、能源评论、域area、时代空间、设计家、亚洲照明、缤纷SPACE、国际新景观、中国建

11、筑装饰装修、中华建筑报、中国建设报、中国房地产报、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东方早报、建筑时报、今晚报、城市导报网络媒体:中国能源经济、中国能源网、ABBS、中国建筑新闻网、视觉中国、能源世界-中国建筑节能网、中国风景园林网、新浪地产、搜狐焦点、新浪乐居、网易、国际在线、新浪房产、中国经济网、建筑英才网、搜房网七、评委会评委会主席:托马斯赫尔佐格(Thomas Herzog) 国际绿色建筑专家,德国著名建筑师,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学教授,Thomas Herzog + Partner Architekten 事务所主持建筑师评委会执行主席:刘加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绿色建筑研究

12、中心主任 评委:菲尔琼斯(Phil. Jones) 英国卡迪夫大学建筑科学院院长、教授, 低碳研究院主席张 颀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栗德祥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生态设计工作室主持人,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与建筑生态设计研究所所长, 博士生导师李保峰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曹一勇 北京博地澜屋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总经理技术委员会彭礼孝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高 辉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 飞 北京博地澜屋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设计总监高级工程师 八、奖项设置1奖金与荣誉证书

13、所有获奖者均颁发相应级别的获奖证书并设置奖金如下(奖金均含税):一等奖1名,奖金6万元人民币;二等奖2名,奖金各2万人民币;三等奖5名,奖金各6千元人民币;优秀奖10名,颁发获奖证书并赠送半年城市环境设计杂志;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颁发获奖证书。2获得竞赛一等奖的方案有希望进行建造实施。九、 参赛流程1.本竞赛采取国内外青年建筑师与高校学生自由报名、公开竞赛的方式。青年建筑师与全日制在校学生(含硕士、博士研究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参赛,每组成员不超过4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名。2.小组参赛如有需要,只有小组组长负责联络,组员不予联络。3.登陆http:/,进入“博地杯2013国际建筑设计大赛”专栏填

14、写详细报名信息;4.网上提交注册报名表。(1)本次竞赛免收报名费用。(2)注册报名表提交截止日期为2013年9月30日。(3)参赛者一律提交电子版作品(包括图纸及相关文件),提交截止日期为2013年10月31日,竞赛组委会不接收任何纸质版作品。(4)组委会将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统一打印和展示,并与2013年11月进行评审。5.在竞赛组委会、技术委员会的协助下,评审团对参赛方案进行初选与终选,确定获奖作品,并于2013年12月公布获奖作品名单。6.有关竞赛的疑问将统一通过报名邮箱以电子邮件形式进行答复。十、作品提交(提交形式电子/图片)1.请以电子版形式发送提交图纸和相关文件,由竞赛组委会统一打印

15、图板并展示。国内参赛者请将图纸和相关文件发送至竞赛组委会邮箱,邮件标题请注“参加竞赛”字样。2.语言:竞赛官方语言为英文(标题、学校、姓名和主要设计说明的使用语言中必须 包含有英文)。中国大陆地区参赛者提供中文和英文双语图纸;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国际参赛者提供英文图纸。3.文件资料:参赛者需在提交作品的邮件中附加可辨认的身份证明扫描件(中国大陆地区参赛者提供身份证扫描件,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国际参赛者提供护照扫描件,在校学生可提供学生证电子扫描件)、以及电子版的参赛报名表。由本人对文件真实性负责。在校学生所提供文件需要盖有院系公章。4.作品规格a.规格:请以841mm x594mm图纸版面横向排版,每项作品须由3幅图纸组成。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