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XX市气象局“十三五”建设规划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31101836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文档】XX市气象局“十三五”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品文档】XX市气象局“十三五”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品文档】XX市气象局“十三五”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品文档】XX市气象局“十三五”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品文档】XX市气象局“十三五”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XX市气象局“十三五”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XX市气象局“十三五”建设规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XX市气象局“十三五”建设规划XX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气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全面深化气象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增强气象预测预报、气象防灾减灾,全面提升气象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福祉安康的水平。(二)目标原则1.面向需求,服务引

2、领。坚持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作为气象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德州“十三五”期间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以需求牵引服务、以服务引领事业发展。2.科学发展,争创一流。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气象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转变事业发展方式,提升“四个能力”,使我市气象事业发展与德州经济发展的地位相适应。3.依靠科技,人才强业。加快完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应用水平,努力造就一支适应事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保障作用。(三)总体目标进一步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监测预报的准确性

3、、灾害预警的时效性、气象服务的主动性、防范应对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结构完善、布局科学、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监测、预报覆盖到乡(镇),大范围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95%,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90%,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平均时效提高到30分钟以上,24、48小时天气晴雨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0%以上,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达90%;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全面提升气象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福祉安康的水平。三、重点任务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为中心,以提升“四个能力”、强化气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重

4、点,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系统、预报预测系统、综合观测系统建设,增强气象科技和人才支撑保障作用,全面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确定的重点建设任务,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未来五年内,将通过重点实施以下六项工程提升气象预报服务能力,带动气象现代化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和实现。1.综合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工程。在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建设双套运行的新型自动气象站,以及能见度、天气现象和固态降水等自动化观测系统,完善区域自动观测站网,达到乡镇间隔20km、市区间隔3km的密度,建设新一代气象卫星FY3和FY4接收处理系统;升级完善业务专线和3G(或4G)无线通信为基础的业

5、务运行保障网络,搭建气象信息系统资源服务系统;完成市级气象计量实验室建标工作,完善地市级移动计量系统。提高气象观测准确度和稳定运行能力。2.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开展具体到乡镇的精细化预报,完善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警业务,建立全市高影响灾害性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建立集约化的市级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建立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系统,完善气象应急保障机制,加快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技术支撑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3.现代农业发展气象保障工程。调整完善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建立覆盖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性、多时效、多目标、定量化的现代农业气

6、象情报业务系统和多元化、多时效、精准化的现代农业气象预报业务系统,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与评价、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提升我市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4.专业专项气象保障服务工程。开展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开展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居民生活的气象环境评价与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推进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提升雷电灾害防护能力;加强气象、交通运输等部门间合作,联合开展全市主要公路的能见度、大风、暴雨(雪)、结冰、路面状况等的观测预报服务;开展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落区预报和县级以上城市站点预报业务。有效提升专业、专项气象保障服务能力。5.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全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和队伍建设,加快作业站点标准化建设,调整完善人影作业站点布局,将人工影响天气运行维持等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健全人工影响天气管理体制。提升我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能力。6.“一流气象台站”建设工程。按照全国基层气象台站建设指导标准,改善全市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层台站综合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建设达标率达到100%以上,建成探测环境较好、运行稳定、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气象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较高、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气象台站。全面提升我市气象现代化基础支撑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