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重点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1080859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土工程勘察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岩土工程勘察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岩土工程勘察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岩土工程勘察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岩土工程勘察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工程勘察重点(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和目的1、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场地的适宜性和稳定性做出评价,选择最优的建筑场地。2、查明工程围岩土体的分布、性状和地下水活动条件,提供设计、施工、整治所需要的地质资料和岩土工程参数。3、分析、研究工程中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并做出评价结论。4、对场地建筑总平面布置、各类岩土工程设计、岩土体加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整治等具体方案做出论证和意见。5预测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防治措施和整治建议。二.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精度等一. 围:1.由拟建建筑物的类型和规模决定:建筑物类型不同,规模大小不同,那么它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影响的围、规模和强度也不同,选择

2、测绘围时,首先要考虑到这一点。2. 设计阶段:工程地质测绘围是随着建筑物设计阶段即岩土工程勘察阶段的提高而缩小的3.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研究程度: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研究程度差,工程地质测绘围就大。二. 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主要取决于设计要求,在同一设计阶段,比例尺的选择那么取决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以及建筑物类型、规模及其重要性。1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1:500001:5000属小、中比例尺测绘;2初步勘察阶段1:100001:2000 ,属中、大比例尺测绘;3详细勘察阶段1:20001:200或更大,属大比例尺测绘。三.精度:工程地质测绘的精度系指在工程地质测绘中对地质现象观

3、察描述的详细程度,以及工程地质条件各因素在工程地质图上反映的详细程度,为了保证工程地质图的质量,工程地质测绘的精度必须与工程地质图的比例尺相适应。1. 观察描述的详细程度是以各单位测绘面积上观察点的数量和观察线的长度来控制的。通常不管比例尺多大一般都以图上的距离为25cm有一个观察点来控制,观测点可不必均匀布设。当天然露头缺乏时,必须采用人工露头来补充,所以在大比例尺测绘时,常需配合有剥土,探槽,试坑等探坑工程。2. 为了保证工程地质图的详细程度,求工程地质条件各因素的单元划分,相应比例尺在图纸上大于2mm者应反映在图上。为了保证各种地质现象在图上表示的准确程度,在任何比例尺的图上,建筑地段的

4、各种地质界限点在图上的误差不得超过3mm其他地段不应超过5mm。所以实际允许误差为上述数值乘以比例尺的分母。三. 野外编录砂土及粘性土应主要描述容砂土:颜色;颗粒级配;颗粒形状和矿物成分;湿度;密实度;层理特征粉土和粘性土:颜色;稠度状态;包含物;致密程度;层理特征四.常用取土器适用围,土样等级一. 取土器: 1.类型:2. 适用围:贯入式:一般适用于采取相对较软的均匀细粒土具体见:P-47,表37.回转式:可采取较坚硬、密实的土类以至软岩的样本。单动式取土器适用于软塑坚硬状态的粘性土和粉土、粉细砂土,某质量级:双动式取土器适用于硬塑坚硬状态的粘性土、中砂、粗砂、砾砂、碎石土及软岩,土样质量亦

5、为级。二:土样等级:“不扰动土样或“原状土样的根本质量要: (1)没有构造扰动。 (2)没有含水量和孔隙比的变化。 (3)没有物理成分和化学成分的改变。五.场地取水数量及稳定剂六.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确实定方法各因素的评判容岩土工程勘察的等级,是由工程平安等级、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三项因素决定的。一.工程平安等级:工程平安等级工程的规模和特征破坏后果一级重要工程很严重二级一般工程严重三级次要工程不严重二. 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是由建筑抗震稳定性、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情况、地质环境破坏程度、地形地貌条件和地下水等五个条件衡量的。 1.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场地(复杂场地):1对建筑抗震危

6、险的地段;2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4地形地貌复杂;5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岩溶裂隙水或其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专门研究的场地。 2.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1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2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4地形地貌较复杂;5根底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场地;3.符合以下条件者为三级场地(简单场地):1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小于6度,或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2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3地质环境根本未受破坏;4地形地貌简单;5地下水对工程无影响;三. 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四.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甲级: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

7、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乙级: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勘察工程;丙级: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七建筑物勘察总钻孔数量取土孔和原位测试孔数量、钻孔深度控制性钻孔及一般性钻孔一 初步勘察阶段:1.钻孔深度:按下表确定工程重要性等级一般性勘探孔控制性勘探孔一级重要工程二级一般工程三级次要工程1510156103015301020注:控制性钻孔:满足场地稳定性评价和沉降验算的钻孔一般性钻孔:探明地基各岩土层分布规律、各岩土层的工程性质及地基强度的钻孔当遇以下情形之一时,应适当增减勘探孔深度:当勘探孔的地面标高与预计整平地面标高相差较大时,应按其差值

8、调整勘探孔深度;在预定深度遇基岩时,除控制性勘探孔仍应钻入基岩适当深度外,其他勘探孔到达确认的基岩后即可终止钻进;在预定深度有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如碎石土、密实砂、老沉积土等)时,除控制性勘探孔应到达规定深度外,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当预定深度有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局部控制性勘探孔应穿透软弱土层或到达预计控制深度;对重型工业建筑应根据构造特点和荷载条件适当增加勘探孔深度。2. 总钻孔数量取样及原位测试要求:采取土试样和进展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应结合地貌单元、地层构造和土的工程性质布置,其数量可占勘探点总数的1/41/2;采取土试样的数量和孔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按

9、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每层土均应采取土试样或进展原位测试,其数量不宜少于6个。3. 钻孔间距:按下表确定,局部异常地段应予以加密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勘探线间距勘探点间距一级复杂二级中等三级简单501007515015030030504010075200注:表中间距不适用于地球物理勘探控制性勘探点宜占勘探总数的1/51/3且每一个地貌单元均应有控制性勘探点。 4.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限布置;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勘探点应予加密;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对岩质地基,勘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勘探孔

10、的深度,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等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历确定;对土质地基应符合以下各条的规定。二. 详细勘察阶段:1.钻孔深度: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根底底面算起,应符合以下规定: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根底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根底不应小于根底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1.5倍,且不应小于5m;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计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到达基底下0.51.0倍的根底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

11、载力评价的要求;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在上述规定深度当遇基岩或厚层碎石土等稳定地层时,勘探孔深度应根据情况进展调整。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对中、低压缩性土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20%的深度;对于高压缩性土层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10%的深度;不记,仅了解建筑总平面的裙房或仅有地下室局部(或当基底附加压力p00时)的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但应深入稳定分布地层,且根据荷载和土质条件不宜少于基底下0.51.0倍根底宽度;不记,仅了解当需进展地基整体稳定性验算时,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具体条件满足验算要求;当需确定场地抗震类别而

12、邻近无可靠的覆盖层厚度资料时,应布置波速测试孔,其深度应满足确定覆盖层厚度的要求;大型设备根底勘探孔深度不宜小于根底底面宽度的2倍;当需进展地基处理时,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要求;当采用桩基时,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桩根底勘察的要求。2. 总钻探数量取样及原位测试要求:采取土试样和进展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应根据地层构造、地基土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确定,对地基根底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每栋不应少于3个;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对厚度大于0.5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展原位测试;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数量或原位

13、测试工作量。采取土试样和进展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应根据地层构造、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工程特点确定,且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3.钻孔间距:按下表确定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勘探点间距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勘探点间距一级复杂二级中等复杂10151530三级简单3050 4.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勘探点宜按建筑物周边线和角点布置,对无特殊要求的其他建筑物可按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围布置:同筑围的主要受力层或有影响的下卧层起伏较大时,应加密勘探点,查明其变化;重大设备根底应单独布置勘探点,重大的动力机器根底和高耸构筑物,勘探点不宜少于3个;勘探手段宜采用钻探与触探

14、相配合,在复杂地质条件、湿陷性土、膨胀岩土、风化岩和残积土地区、宜布置适量探井。八.泥石流勘察勘探线及勘探点布置一. 勘探工作量的布置很重要,书上没有 1.控制性勘察阶段:应沿泥石流主流线布置一条贯穿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的主勘探线;在形成区和堆积区各布置一条横向勘探线;在流通区,小型泥石流布置一条横向勘探线,中型及大型泥石流布置 23 条横向勘探线;横向勘探线位置宜选择在泥石流体较厚的地带; 2.详细勘察阶段:形成区和堆积区应在主勘探线两侧增布辅助勘探线,勘探线间距宜为60m120m,应视泥石流平面宽度、防治工程等级和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而定;当泥石流需要治理时,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线应沿拟设治理工程支挡线布置,对于拟设的排水构筑物位置,应增布勘探线; 3.每条勘探线上的勘探点不应少于3个;纵勘探线上勘探点点距宜为 50m100m,在流通区可取大值,形成区和堆积区宜取小值;横向勘探线勘探点点距宜为40m60m,可能的治理工程支挡线处宜适当加密; 4.土样采集数量不宜少于勘探点总数的 1/3。流通区及坡面泥石流形成区土样采集数量不应少于3组,堆积区不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