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第十五章复数全章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1046302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三第十五章复数全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高三第十五章复数全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高三第十五章复数全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高三第十五章复数全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高三第十五章复数全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三第十五章复数全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三第十五章复数全章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十五章复数全章教案湖南省江华一中 何楠第1课时: 4.1复数的概念教学目的:1、了解引进复数的必要性;理解并掌握虚数的单位i;2、理解并掌握虚数单位与实数进行四则运算的规律;3、理解并掌握复数的有关概念(复数集、代数形式、虚数、纯虚数、实部、虚部);4、理解并掌握复数相等的有关概念。教学重点:复数的概念,虚数单位i,复数的分类(实数、虚数、纯虚数)和复数相等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复数在现代科学技术中以及在数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难点:虚数单位i的引进及复数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复数的概念是在引入虚数单位i并同时规定了它的两条性质之后,自然地得出的。在规定i的第二条性质时,原有的

2、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授课类型:新授课。教 具:幻灯机、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数的概念是从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早在人类社会初期,人们在狩猎、采集果实等劳动中,由于计数的需要,就产生了1,2,3,4等数以及表示“没有”的数0。自然数的全体构成自然数集N。随着生产和科学的发展,数的概念也得到发展。为了解决测量、分配中遇到的将某些量进行等分的问题,人们引进了分数;为了表示各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以及满足记数的需要,人们又引进了负数。这样就把数集扩充到有理数集Q。显然NQ。如果把自然数集(含正整数和0)与负整数集合并在一起,构成整数集Z,则有ZQ、NZ。如果把整数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那么有

3、理数集实际上就是分数集。有些量与量之间的比值,例如用正方形的边长去度量它的对角线所得的结果,无法用有理数表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人们又引进了无理数。所谓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集与无理数集合并在一起,构成实数集R。因为有理数都可看作循环小数(包括整数、有限小数),无理数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实数集实际上就是小数集。因生产和科学发展的需要而逐步扩充,数集的每一次扩充,对数学学科本身来说,也解决了在原有数集中某种运算不是永远可以实施的矛盾,分数解决了在整数集中不能整除的矛盾,负数解决了在正有理数集中不够减的矛盾,无理数解决了开方开不尽的矛盾。但是,数集扩到实数集R以后,像x2=1这样的

4、方程还是无解的,因为没有一个实数的平方等于1。由于解方程的需要,人们引入了一个新数,叫做虚数单位。并由此产生的了复数。二、讲解新课:1、虚数单位: (1)它的平方等于-1,即; (2)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2、 与1的关系: 就是1的一个平方根,即方程x2=1的一个根,方程x2=1的另一个根是。3、的周期性:4n+1=i, 4n+2=-1, 4n+3=-i, 4n=14、复数的定义:形如的数叫复数,叫复数的实部,叫复数的虚部。全体复数所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用字母C表示。5、复数的代数形式: 复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即,把复数表示成a+bi的形式,叫做

5、复数的代数形式。6、复数与实数、虚数、纯虚数及0的关系:对于复数,当且仅当b=0时,复数a+bi(a、bR)是实数a;当b0时,复数z=a+bi叫做虚数;当a=0且b0时,z=bi叫做纯虚数;当且仅当a=b=0时,z就是实数0。7、复数集与其它数集之间的关系:NZQRC。8、两个复数相等的定义:如果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复数相等。这就是说,如果a,b,c,dR,那么a+bi=c+dia=c,b=d。复数相等的定义是求复数值,在复数集中解方程的重要依据。一般地,两个复数只能说相等或不相等,而不能比较大小。如3+5i与4+3i不能比较大小。现有一个命题:“任何两个复数都不

6、能比较大小”对吗?不对。如果两个复数都是实数,就可以比较大小。只有当两个复数不全是实数时才不能比较大小。9、复平面、实轴、虚轴:复数z=a+bi(a、bR)与有序实数对(a,b)是一一对应关系。这是因为对于任何一个复数z=a+bi(a、bR),由复数相等的定义可知,可以由一个有序实数对(a,b)惟一确定,如z=3+2i可以由有序实数对(3,2)确定,又如z=2+i可以由有序实数对(2,1)来确定;又因为有序实数对(a,b)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如有序实数对(3,2)它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A,横坐标为3,纵坐标为2,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由此可知,复数集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集之

7、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点Z的横坐标是a,纵坐标是b,复数z=a+bi(a、bR)可用点Z(a,b)表示,这个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也叫高斯平面,x轴叫做实轴,y轴叫做虚轴。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 对于虚轴上的点要除原点外,因为原点对应的有序实数对为(0,0), 它所确定的复数是z=0+0i=0表示是实数。故除了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在复平面内的原点(0,0)表示实数0,实轴上的点(2,0)表示实数2,虚轴上的点(0,1)表示纯虚数i,虚轴上的点(0,5)表示纯虚数5i。非纯虚数对应的点在四个象限,例如点(2,3)表示的复数是2+3i,z=53i对应的点(5,

8、3)在第三象限等等。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是一一对应关系,即复数复平面内的点这是因为,每一个复数有复平面内惟一的一个点和它对应;反过来,复平面内的每一个点,有惟一的一个复数和它对应。这就是复数的一种几何意义。也就是复数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即几何表示方法。三、讲解范例:例1、请说出复数的实部和虚部,有没有纯虚数?例2、复数2i+3.14的实部和虚部是什么?例3、实数m取什么数值时,复数z=m+1+(m1)i是:(1)实数? (2)虚数? (3)纯虚数?例4、已知(2x1)+i=y(3y)i,其中x,yR,求x与y。四、课堂练习:1、设集合C=复数,A=实数,B=纯虚数,若全集S=C,

9、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B=C B、A=B C、AB= D、BB=C2、复数(2x2+5x+2)+(x2+x2)i为虚数,则实数x满足( )A、x= B、x=2或 C、x2 D、x1且x23、已知集合M=1,2,(m23m1)+(m25m6)i,集合P=1,3.MP=3,则实数m的值为( )A、1 B、1或4 C、6 D、6或14、满足方程x22x3+(9y26y+1)i=0的实数对(x,y)表示的点的个数是_ _。5、复数z1=a+bi,z2=c+di(a、b、c、dR),则z1=z2的充要条件是_ _。6、设复数z=log2(m23m3)+ilog2(3m)(mR),如果z是纯虚数,

10、求m的值。7、若方程x2+(m+2i)x+(2+mi)=0至少有一个实数根,试求实数m的值。8、已知mR,复数z=+(m2+2m3)i,当m为何值时,(1)zR; (2)z是虚数; (3)z是纯虚数; (4)z=+4i。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虚数单位i及它的两条性质,复数的定义、实部、虚部及有关分类问题,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复平面等等。基本思想是:利用复数的概念,联系以前学过的实数的性质,对复数的知识有较完整的认识,以及利用转化的思想将复数问题转化为实数问题。 六、课后作业:七、课后记:如果单纯地讲解或介绍复数的概念会显得较为枯燥无味,学生不易接受,教学时,我们采用讲解或体验已学过的数

11、集的扩充的历史,让学生体会到数集的扩充是生产实践的需要,也是数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介绍数的概念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对数的形成、发展的历史和规律,各种数集中之间的关系有着比较清晰、完整的认识。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虚数的概念、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分类。第2课时: 4.2复数的运算(1)教学目的:掌握复数的加法运算及意义。教学重点:复数加法运算。教学难点:复数加法运算的运算率。授课类型:新授课。教 具:幻灯机、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虚数单位、与1的关系、的周期性;2、复数的定义、 复数的代数形式、 复数与实数、虚数、纯虚数及0的关系、复数集与其它数集之间的关系及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所有

12、的点所成的集合是一一对应关系;3、 两个复数相等、复平面、实轴、虚轴的定义。二、讲解新课:1、复数z1与z2的和的定义:z1+z2=(a+bi)+(c+di)=(a+c)+(b+d)i.2、复数z1与z2的差的定义:z1-z2=(a+bi)-(c+di)=(a-c)+(b-d)i.3、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 z1+z2=z2+z1.4. 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结合律: (z1+z2)+z3=z1+(z2+z3)三、讲解范例:例1、计算:(5-6i)+(-2-i)-(3+4i)解:(5-6i)+(-2-i)-(3+4i)(5-2-3)+(-6-1-4) i=11 i例2、计算:(12i)+(2+

13、3i)+(34i)+(4+5i)+(2002+2003i)+(20032004i)解法一:原式=(12+34+2002+2003)+(2+34+5+20032004i)=(20031001)+(10012004)i=10021003i.解法二:(12i)+(2+3i)=1+i,(34i)+(4+5i)=1+i,(20012002i)+(2002+2003)i=1+i.相加得(共有1001个式子):原式=1001(1+i)+(20032004i)=(20031001)+(10012004)i=10021003i四、课堂练习:1、已知复数z1=2+I,z2=1+2i,则复数z=z2z1在复平面内所

14、表示的点位于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在复平面上复数32i,4+5i,2+i所对应的点分别是A、B、C,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所对应的复数是A、59iB、53iC、711iD、7+11i3、已知复平面上AOB的顶点A所对应的复数为1+2i,其重心G所对应的复数为1+i,则以OA、OB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为A、3B、2C、2D、4、复平面上三点A、B、C分别对应复数1,2i,5+2i,则由A、B、C所构成的三角形是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5、一个实数与一个虚数的差( )A、不可能是纯虚数 B、可能是实数C、不可能是实数 D、无法确定是实数还是虚数6、计算(=_ _。7、计算:(2x+3yi)(3x2yi)+(y2xi)3xi=_ _(x、yR)。8、计算(12i)(23i)+(34i)(20022003i)。答案:1、B; 2、C; 3、A; 4、A; 5、C; 6、.2I; 7、(yx)+5(yx)i;8、解:原式=(12+34+20012002)+(2+34+2002+2003)i=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