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洛尼亚乐派研究毕业论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3104054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洛尼亚乐派研究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博洛尼亚乐派研究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博洛尼亚乐派研究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博洛尼亚乐派研究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博洛尼亚乐派研究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洛尼亚乐派研究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洛尼亚乐派研究毕业论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博洛尼亚乐派研究目录第一章 博洛尼亚乐派的形成1第一节 16至18世纪的博洛尼亚的发展历史1第二节 博洛尼亚乐派代表人物及其贡献31、科雷利32、托雷利43、维塔利5第二章 博洛尼亚乐派的音乐创作6第一节 器乐创作61、奏鸣曲62、协奏曲63、其他8第二节 表演特征91、组合形式92、通奏低音113、情感论12第三节 音乐风格131、功能和声132、主调音乐风格15第三章 博洛尼亚乐派的音乐特征和历史地位15第一节 以器乐创作为中心151、博洛尼亚乐派器乐创作的重要作用152、博洛尼亚乐派器乐创作代表者和代表作品16第二节 协奏曲器乐体裁的奠定者221、大协奏曲232、乐队协奏曲233、独奏协

2、奏曲24第二节 “新”音乐风格的摇篮251、博洛尼亚乐派风格特征252、博洛尼亚乐派对后期音乐风格的影响25结论及展望30参考文献32摘要:巴洛克是一个时期、也代表着一种风格。产生于 16 世纪下半期的意大利,它的盛期是 17 世纪,它是 17、18 世纪主流时代特征的一个标志。因此,这一时期的声乐艺术无论是演唱上还是作品上都具有这一时代特征的象征性与指向性。博洛尼亚乐派就是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著名音乐家,对于整个器乐和表演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音乐风格特征是避免夸张的技巧,注意结构平衡和表达的明晰优美。音乐应该是社会中的音乐,对声乐现象表现的研究应还原到社会环

3、境中,本文立足于当时社会历史的大背景,在整个巴洛克时期的背景下,以博洛尼亚学派的主要代表人和代表作品作为切人点,对博洛尼亚学派的发展历程、表演特征和成就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力求以古鉴近,通过欧洲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来对看现代声乐的发展。关键词:博洛尼亚;艺术;乐派;象征Abstract: Baroque is a period, but also represents a style.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sixteenth Century Italy, it is the peak period in seventeenth Century, it is a s

4、ign of the 17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eighteenth Century. Therefore, this period of vocal music art both symbolic and directivity of singing or work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 important stage of Bologna school is the period, in this period appeared many famous musicians, to

5、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and performing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music style character of them is that they avoid exaggeration skills, pay attention to the structure and expression of clear and beautiful balance. Music should be in the society of music, vocal phenomenon should be restored to t

6、he social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in the Baroque era background, as the main representatives of the Bologna school and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as a cut in poi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ologna school,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ement is analyzed and st

7、udied. And strive to ancient reference, through Europe in this special historical period of modern vocal music development.Keywords: Bologna; art; music; symbol 第一章 博洛尼亚乐派的形成第一节 16至18世纪的博洛尼亚的发展历史博洛尼亚是在公元前534年建立,伊特鲁里亚人在此建造茅舍,围以石墙,成为最早的都市,当时称菲尔辛纳(Felsina),以牧羊业为主。公元前四世纪该城被高卢帝国所占领,改称作Bononia。当时已有二千个拉丁裔家

8、庭居于该城。至公元前88年已是一个大城市。公元190年,经过两次血战,罗马人终于夺取此城,易名为博洛尼亚,并进行殖民统治。罗马帝国崩溃后历经拜占庭帝国、伦巴得人和法兰克人的统治,直到11世纪才成为自由城邦。1088年欧洲有史以来第一家大学建成。文艺复兴期间,该城是意大利唯一城市容许女性担任专业职位,和获取大学学位。自1513年成为教皇国的一部分。博洛尼亚还经历了拿破仑统治时期,最后隶属于意大利王国。提起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市,也许在很多人的眼中并没有罗马、米兰、威尼斯和佛罗伦萨那样家喻户晓、远近驰名。然而,从音乐传统及传承的视角上看,这一古朴而素雅的城市丝毫不逊色于意大利其他历史文化名城。随着20

9、06 年博洛尼亚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创意音乐城市”,以及2008 年国际音乐教育大会在这里的召开,该市在音乐文化与教育方面的地位愈来愈得到意大利以至全世界的认可。 博洛尼亚在音乐艺术方面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地位,一个重要的音乐研究机构博洛尼亚爱乐学院(Accademia Filarmonia di Bologna,或称之为“博洛尼亚爱乐研究协会”)是功不可没的。这所建立于1666 年,记载了三百多年音乐发展史的学院可谓意大利音乐文化乃至欧洲音乐文化的象征。这里不仅保存了曾经驻留过著名音乐艺术家,如李斯特、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瓦格纳等人的肖像画作,还保存了这些音乐家重要的乐谱手稿和书信

10、;不仅有收藏各种古乐器的国际音乐博物馆,还有为了纪念莫扎特在这里被授予“音乐研究院院士”称号的莫扎特音乐厅和现已世界驰名的莫扎特交响乐团。自文森佐玛利亚卡拉蒂(Vincenzo Maria Carrati)建院至今,学院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7 世纪后半叶至18世纪末的初具规模期;19 世纪的繁盛期和20 世纪至今的延续发展期。在这三个不同的阶段中,虽然该学院所负载和履行的具体职能和任务不尽相同,但其基本性质和定位仍不弃初衷,即为成熟艺术家资格证明之要径,世界著名音乐家聚集、交流之场所,青年作曲家、歌唱家和器乐演奏家学习和表演之圣地。正是因为对这基本性质和定位的坚持,使博洛尼亚爱乐 学院成

11、为了意大利乃至欧洲音乐权威的汇聚中心、音乐史迹的封存印章、音乐发展的引领坐标,对欧洲的音乐文化的记载 与沿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7 世纪的意大利,一方面经过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洗礼,音乐表现手法日趋复杂,音乐表现形式日趋多样,特别是威尼斯乐派的诞生又引起了意大利民族乐汇的崛起与振兴;另一方面,封建宗教与贵族的势力在意大利依然很强大,一些贵族无论是出于酷爱艺术之至诚,还是出于附庸风雅之目的,都经常在自己的别墅、庭院里组织艺术文化活动,形成自己管辖区域内所特有的“文化组织”。因此,一时间,各类文学、美术、音乐学院、协会层出不穷。当时的博洛尼亚,就曾创建有Floridi, Filomusi, In

12、tronati 等多个学院或协会组织。在这些学院中,历尽沧桑至今保留的只有唯一这一所博洛尼亚爱乐学院。 学院之所以久负盛名确实出于卡拉蒂家族世代对音乐的 挚爱及为此付出的艰辛努力。为了招聚专业音乐家共同创作完美的音乐作品,1666 年,卡拉蒂在自己的府邸里建立了现在这所依然保持完好的爱乐学院大楼(该楼至今仍被称为卡拉蒂楼)。建院伊始,就采用了专业协会的组织形式以维护及体现其成员的专业声望。50 名来自博洛尼亚及意大利其他中心城市的著名音乐家(包括作曲家、声乐表演艺术家、器乐表演艺术家)的加盟,一周一次的集会制度及严格的院士审核考试制度,使得这所学院当时在欧洲的名气与日俱增。在红衣主教和当地权威

13、人士的庇护下,1716 年教皇克莱门特十一世(Clement XI)批准通过了爱乐学院章程,从此学院更拥有了掌管控制博洛尼亚教堂音乐、特别是委任教堂唱诗班和管弦乐队人选的权利。18 世纪后半叶,随着爱乐学院的国际影响和知名度的日益提升,外国作曲家也纷至沓来,争相一试,这其中就包括年轻的音乐家莫扎特(WAMozart)。1770 年,年仅14 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博洛尼亚,申请音乐协会成员资格。为了通过必修考试,莫扎特还师从博洛尼亚音乐学院之父,欧洲音乐史上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及音乐史学家马蒂尼(Padre Martini)学习了对位法。1770年10月9日,莫扎特如愿以

14、偿地取得了爱乐学院院士资格。当然,学院后来更以莫扎特的申请入院为自豪,并于1884 年12月将研究院所驻卡拉蒂楼一楼的音乐厅定名为“莫扎特音乐厅”。第二节 博洛尼亚乐派代表人物及其贡献1、科雷利 阿尔坎杰罗科雷利于1653年出生在意大利的富西尼亚诺,生活在富有的地主家庭,其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无疑也有助于提高家族的威望,因此,科雷利和他的家庭也成为作曲家们的资助人.他的第一堂音乐课是跟法恩扎镇(Faenza)的一个牧师学的,之后又在卢戈(Lugo)继续学习音乐.在1666年去了博洛尼亚(Bologna),那里拥有基督教国家里最大的教堂之一.圣彼得洛尼尔大教堂,同时那里也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作曲家

15、,有卡扎蒂、佩尔蒂、科隆纳、维塔利以及同时代的作曲家托雷利。科雷利的第一节小提琴课是跟乔瓦尼贝韦努蒂(Giovanni Benvenuti)学习的,然后又师从于莱奥纳尔多布鲁里奥利(Leonardo Brugnoli),都是资深的博洛尼亚乐派小提琴家在名师的指导下,科雷利进步飞速,正因为师承关系,为他今后的演奏及创作印上了很深的博洛尼亚风格,很快他的小提琴事业就得到了公认。他17岁时考入了博洛尼亚的音乐学会,在博洛尼亚四年的学习对科雷利来说是很关键的,后来他被人们一致定位于博洛尼亚乐派一位伟大的小提琴家和作曲家。 1675年科雷利来到罗马,当时他是圣乔瓦尼费奥伦蒂尼教堂管弦乐队的小提琴手,参加了法国圣路易斯教堂的周年庆典日的演出,担任第二小提琴。马蒂尼神父说他在博洛尼亚只待了四年,但他的名字出现在罗马的史册上是/博洛尼亚人阿尔坎杰洛。在之后的几年中,科雷利成为罗马非常出色的小提琴家之一。他曾经为瑞典的克里斯蒂娜女王演奏过室内乐,并且还为她所开办的学院创作奏鸣曲。1681年科雷利将第一部作品512首三重奏奏鸣曲6就献给了克里斯蒂娜女王。不久后红衣主教贝内代托潘菲力,成为科雷利最重要的资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