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介绍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1010328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3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介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高职的延续,机 电一体化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 (含电力电子 )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 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属高新技术,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先进制造 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是产品向 高、精、快迈进,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由于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加 上传统企业面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内急需大量先进制造技术专业 人才。因此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很好,而且待遇也高。就业面向:主要在装备制造、各类企、事业及高新技术开发区从事机电一体 化设备的加工制造、技术管理、安装调试,常用机

2、电产品的选用、设计改造及技 术管理等工作。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设备技术管理及维修的基本理论 和专业技能。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故障检测、维护维修、技术管理、 设备引进与改造等方面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核心课程:该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电机及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机床 与数控设备、机床电气自动控制、典型机床电气控制实训、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训、变频器技术、变频控制实训、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及检 测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实训。师资队伍:机电一体化专业现有:专职教师 26 名,其中高级职称 3 名、中 级职称13名;外聘具有高级职称的兼职教

3、师 3名;实验实训指导教师 4 名。专 业群具有专职教师21名,中高级职称 3名、中级职称 4名;外聘具有高级职称 的兼职教师2 名;实验实训指导教师4名。该专业教学团队2010年被评为省级 教学团队。为了更好的组织教学、培训、科研及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我系派遣专 业带头人解建军教授赴北京、宁波、香港、德国等地进行多个领域的学习培训。 2007年 11 月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的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 课程开发与设计”培训;于 2007 年 7 月参加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改革论坛举办的 “探索工学结合新模式、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于 2007 年 8 月参加中国水利 教育协会职业

4、技术教育分会高职研究分会举办的“机电类专业教学改革经验交 流”;2008 年4 月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参加题为“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项目课程 开发”培训;2008年6 月赴香港理工大学参加题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研修班” 培训;2009 年 3 月参加教育部高职高专自动化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基 于工作过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培训;2010 年参加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师资进 修学习。派遣重点专业带头人龙建明副教授赴北京、武汉、天津等地进行学习培训。 2007 年 7 月参加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改革论坛举办的“探索工学结合新模式、促 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培训;2007 年 11 月参加中国水利建设信息网

5、举办的“农 村水电站新技术、水电站技术改造成果”会议;2008 年 5 月赴宁波职业技术学 院参加“网络课程与精品课程建设”培训;2008 年6 月赴香港理工大学参加“职 业教育课程开发研修班”培训;2009 年 3 月参加教育部高职高专自动化技术类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举办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培训。共计 5 次,项目 8 个。近几年来,该专业的任课教师分别参加了教育部骨干教师培训 37人次,都 取得教育部颁发的骨干教师资格证书或双师素质资格证书,青年教师参加暑期实 践锻炼98 人次。职业教育有了显著提高。实验实训基地该专业利用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资源。在校内有三个实训中心可供使用, 即电工技术实训中心,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和机电设备实训中心,数控加工实训 中心,设备资产总额近 400 多万元。这些实训条件既可满足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 践教学,还可进行两个职业工种的鉴定工作,同时,还有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图2 PLC实训室图3学生技能竞赛图4 自动控制实训室图5 数控车丿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