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第四中学肖玉兰对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方式的反思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3100888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宁市第四中学肖玉兰对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方式的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南宁市第四中学肖玉兰对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方式的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南宁市第四中学肖玉兰对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方式的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南宁市第四中学肖玉兰对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方式的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南宁市第四中学肖玉兰对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方式的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宁市第四中学肖玉兰对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方式的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宁市第四中学肖玉兰对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方式的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方式的反思南宁市第四中学 肖玉兰内容提要:本文从当前语文选修课教学存在的误区谈起,根据选修课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 “实施上的灵活性”,指出上好选修课应该坚持文体、文本、学生本位、学情需要的原则,教学课型灵活多样,可有示范讲授课、专题探究课、学生执教课、活动课或观赏课等。高中语文选修课已经在新课改实验区全面铺开,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各地对选修课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很多好成绩。但也还有一部分教师依然穿新鞋走老路。选修课在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变味”了,实际上成为了“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又或成了大学专题讲座,盲目迁移、拓展过深。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痛苦。这样

2、自然就没法落实新课标的目的和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差别,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教学内容的设置“不能单纯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喜好出发”,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不应“脱离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我认为选修课与必修课在教学目标要求和训练内容方面有重叠的现象是很正常的,但是两者在教学方法上知识的习得过程与方法上是有所区别的。选修课教学方法更应体现个性化学习的理念。为此,我们有必要对选修课有一个再认识。一、新课标理念下语文选修课程的特点选修课程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从现有的选修课程五个

3、系列,即“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的设置来看,它就很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选修课程的开设应遵循多样选择的原则:既要注重基础性,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差异性。因而选修课程比必修课程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灵活性。它的灵活性在于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开设选修课;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及能力,灵活地选择自己所需的课程。明确选修课的这些特点,对指导我们上好选修课有重要指导意义,那么选修课到底怎么上?俗话说 “教无定法”,那么老师是不是可以随意发挥了?我觉得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二、上好选修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坚

4、持“文体”原则选修课程涉及的文体不同,学生的阅读目标就有了差异,教学方法自然有别。中学生的文体意识不是很强,教师在选修课教学中首先要坚持“文体”原则。如“诗歌与散文”“的阅读重在“意象”;小说与戏剧”重在“人物形象”;“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文化论著研读”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探究能力。2坚持“文本”原则语文选修文本是“纲”,是教学的“样本”,教学中不能让文本“边缘化”。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一定要树立文本意识,不能把选修课上成“一朵飘在天上的云”。因为脱离语文选修文本就会失去“语文味”,那它就不是语文教学。当然,教学中如果仅仅局限于文本,又会走

5、向照本宣科,学生思维与眼界受到限制。因此教师要适当拓展、迁移,并指导学生多进行课后相关的阅读,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3坚持“学生本位”原则新课改实施的瓶颈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陈旧僵化。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尤其要有“为学习设计教学”的理念。因为“课堂上的主题是学习,而不是教授”。因此不论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教学均应是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而非教师本位或学科本位教学。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改变根深蒂固的“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式。4坚持“学情需要”原则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城乡差异在现阶段还是明显存在着。学生在知识面、阅读条件、阅读能力、思维水

6、平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因此,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应该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尊重不同地域、不同个体的学情差异,开设模式不能一刀切。教师可以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自身情况和学生实际,“灵活适度”地处理教学内容,或者需要重新整合选修教材,与本地本校学情不太相符的要适度删减,也可开发适合本地本校学情的教材作为学习内容。只有坚持“学情需要”,“自选”与“限选”结合,才叫选修课。当然,选修课是必修课的延伸与拓展、补充与巩固,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选修课的教学比必修课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拓展性。我觉得要体现选修课教学的灵活性,具体的课型安排可以弹性多样化。在此,笔者谈谈常见的几种课型。三、选修课常见课型1示范讲授课选修

7、课并不排斥讲授课,这里提到的讲授课并不是传统的一篇篇串讲,而主要是在方法上的讲授,以便给学生一个示范。一些极具个性色彩的探究性解读,尤其需要教师率先垂范,示学生以寻觅角度、品析文字、表达观点之法。如诗词鉴赏入门儒、释、道与中国文人美学基础知识等课程就适合用讲授。比如诗歌鉴赏要根据不同题裁的特点,或从标题入手,或从作者入手,或从特殊的写作背景切入,或根据意象,或利用注释等,读懂诗歌,然后再分析、体会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诗歌的艺术特色等。还可教会学生运用比较法、联想法、拆解法、归一法等来分析作品的人物、思想、艺术。教师“授之以渔”,学生有了方法的指引,就会循着方法自主学习,这样才能为终身发展打好

8、基础。2专题探究课依托网络平台,进行专题探究。北京的王屏萍和边晔老师在史传文学的教学中按“文言”“文学”“文化”三个部分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他们的课型模式是:预习部分让学生先确定探究方向,提出相关主题;然后进入网络虚拟课堂学习,网络虚拟课堂划分了不同的版块并设置不同的子栏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可在感兴趣的版块或子栏目下探究,可实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最后再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组织实体课堂,利用实体课堂进一步解决共性问题,并将实体课堂的视频放到网上,以方便共享。这种课型适合硬件设施好、师资力量足、学生素质高的学校。当然这种专题探究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因

9、而探究要注意“活”而有“度”。首先探究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毕竟高中选修课也具有基础性的一面。其次设置的问题要有价值。最后教师在探究过程中不能漫无目的地“放羊”,要紧扣探究的目的要求,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3学生执教课偶尔让学生当小老师,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促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环境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旨在促使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到极限,探求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点。首先要分好组,选好小老师。合作学习理论强调异质分组,即把善说的学生与善写的学生、开朗活泼的学生与沉稳内向的学生、贯于发散思维的学生与贯于定向思维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并根据他们

10、的不同特点分配不同的任务。小组共同备课,推选表达能力好的作主讲人。其次,选题要具有可操作性,如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李白的诗歌,教师可示范上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然后让学生教学将进酒等。但是此种做法,教师并不清闲,须与执教的学生共同备课,帮助其确立重点、突破难点,提供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总之,把教案变为学案,由学生独立听课变为小组群体讨论交流、互助学习,变教师占据黑板为学生占据黑板,让学生变成了自学者、讨论者、展示者、讲解者、批改者、倾听者和欣赏者,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念。4活动课或观赏课可定期举行些读书报告会、诗歌朗读会、演讲与辩论等活动。如唐诗鉴赏选读结束后,举行“我与

11、唐诗的亲密接触”为主题的诗歌朗读会。又比如在上小说专题或中外戏剧时,或在开设影视欣赏生活与观察等课程时,我组织学生观看雷雨茶馆红楼梦等相关影视剧,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思考,写出鉴赏心得,小组讨论并交流。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时间和自由,为他们创造条件,给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但要强调一点,这些活动需精心组织,认真设计,力争办好,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同时又使学生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感悟,又达到了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可谓“一举多得”。不过,活动课或观赏课只能是教学选修课的辅助性手段,不可喧宾夺主。当然,不管什么课型,教学方法都应以体现个性化学习的理念为主,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总而言之,要真正上好选修课,广大语文教师仍要多思考、多讨论、多交流、多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参考资料:1何泽 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课刍议 甘肃农业2006年第9期第223页2方智范 高中语文必修课与选修课教学实施的若干问题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10期3王屏萍边晔“不一样”的语文教学依托网络平台进行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尝试 基础教育课程2009年7月4葛维春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刍议教研天地2008.02此文已发表在广西教育(B版)2013年第12期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