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刺梨项目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1007313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刺梨项目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金刺梨项目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金刺梨项目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金刺梨项目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金刺梨项目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刺梨项目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刺梨项目报告(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顺市西秀区金刺梨产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安顺市西秀区人民政府二O一三年三月目 录第一章 总论3一、项目提要3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3第二章 项目背景、目标及必要性4一、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4二、项目建设的目标及重点6三、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7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8一、西秀区区域基本情况8二、西秀区发展金刺梨的优势条件9第四章 市场分析11一、市场分析11二、产品销售方案13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14一、指导思想14二、基本原则14三、规划与布局15四、重点建设内容及方案16第六章 投资估算与融资渠道23一、投资估算23二、融资渠道24第七章 财务分析与效益评价24一、经济效益财务分析25

2、二、生态效益25三、社会效益26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26一、建设地点环境现状26二、项目对环境影响因素分析27三、环境保护措施27四、环境管理及监督机构设置28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28一、结论28二、建议29附表31-32 附图9页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提要1、项目名称:安顺市西秀区金刺梨产业建设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单位:安顺市西秀区人民政府4、建设地点: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各乡镇5、建设年限:5年6、建设内容及规模:金刺梨规范化种植基地10万亩7、建设目标:进入盛果期后年产金刺梨果品10万吨以上,培育特色金刺梨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1-2个、市级龙头企业2-3个;建立特色水果专业合作社10-15

3、个,实现金刺梨产业年产值达20亿元以上8、投资总额及资金筹措:本项目估算总投资68360万元,资金来源于政府政策性扶持、企业和种植户自筹9、项目辐射范围及劳动能力:项目辐射范围包括农业、林业、运输业、包装业、加工业、电力工业等。辐射安顺市西秀区及周边县(市),带动周边农户,增加就业人员50000人以上。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2、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中关于强化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的精神3、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黔党办发20061号)4、

4、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7、贵州省“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 8、省委办公厅文件关于加快精品果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办发200816号)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10、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11、贵州主要水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12、栗战书、赵克志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2月25日)13、贵州省安顺市

5、“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14、项目实施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第二章 项目背景、目标及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一)西秀区金刺梨产业发展现状自2001年西秀区部分农户开始进行种植以来,至今栽植总面积已扩展到6万亩以上,目前,全区已投产面积达3000亩,3-4年生果树亩产可达1000 kg以上,预计年产果品1500吨,以目前市场价格20-40元/公斤计,平均亩产值2-4万元以上。目前市场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发展潜力极其巨大。近来,经过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宣传和努力,已有部分食品开发、加工及医药企业到我区考察果实的加工及药用适宜性,有望为将来大量投产后果实的销售、加工和多层次利用开创渠

6、道。(二)西秀区金刺梨产业存在问题(1)规模化种植亟待扩大,效益不明显。目前唯有双堡镇大坝村种植点,经科学种植已初见成效,但由于全区总体产量较小导致市场化、集约化经营未成气候,农民增收致富的总体效果还未体现。(2)栽培基础理论及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目前在西秀区林业绿化局科技人员的支持和带动下,农户基本总结和掌握了育苗、建园、施肥以及简单的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种植管理技术。但对其生长发育规律、营养规律、需肥特征、整形修剪技术、花果管理、采后商品化处理、加工等基本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管理技术急需进一步研究、总结和完善。(3)种植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和普及。由于各种植户没有经过系统的管理技术普及培

7、训,致使果农的栽培管理不到位、不规范、不科学,定植距离、修剪方式、施肥措施、果实管理等参差不齐,急需总结制定规范化栽培技术,统一标准,并通过加强培训使之普及,尽快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栽培,产业才能健康发展,效益才能尽快显现。(4)缺乏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及深加工后续产业。由于目前规模和产量均较小,销售压力不大,因此经营方式仍为传统方式,采后处理、包装、保鲜、商标等仍是空白。但随着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及深加工是产业化发展的必然途径。因此充分利用安顺市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旅游优势等及早进行果实商品化处理及深加工技术研发以及企业引进是当前发展壮大金刺梨产业的必然趋势。二、项目

8、建设的目标及重点(一)建设发展总目标建立健全特色水果产业发展体系,构建特色水果营销体系和信息平台,培育一个特色知名品牌。到2016年全区特色水果金刺梨种植面积达10万亩,新技术推广普及率90%以上,优果率达90%以上,基本实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进入盛果期后年产水果10万吨以上,培育特色金刺梨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1-2个、市级龙头企业2-3个;建立特色水果专业合作社10-15个,实现金刺梨产业年产值达20亿元以上。(二)发展重点由于金刺梨适应性较强,几乎在全区的所有区域都能够正常生长,发展区域上优先考虑和谐能源矿区、石漠化严重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的贫困区域、旅游风景区、种植积极性高基础较好的区域。

9、(三)分步实施2011年-2013 每年营造金刺梨基地4万亩,引进加工企业1-2个,建立特色水果专业合作社4-5个2014-2016 刺梨基地总面积逐步达到10万亩以上,全面进入盛果期后产量达到10万吨以上;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2个,市级龙头企业2-3个,特色水果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0-15个;实现总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三、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生态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西秀区委、区人民政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及党和

10、国家的有关农林产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为适应西秀区未来5年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明确提出了发展和壮大金刺梨产业的发展导向,以期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金刺梨产业发展规划是西秀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构想,其出发点是形成西秀区特色产业并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最终实现西秀区生态建设、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在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西秀区,农产品是西秀区战略产业发展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秀区各项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产富区的实质就是基于生态文明的理念,积极吸收和利用省内外各方面的智力资源,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探索西秀区金刺梨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找

11、到实现西秀区金刺梨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形成西秀区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一、西秀区区域基本情况安顺市西秀区位于贵州省中西部腹地,地处东经105 33-106 47、北纬25 35-26 40之间,东与平坝县及黔南州长顺县接壤,南与紫云县毗邻,西与镇宁、普定两县交界,北和毕节地区织金县相连;海拔范围1102.1-1694.8m;全区总面积1704.5 km2,共辖21个乡(镇)办,414个行政村,总人口80余万人,其中苗、布依、回、仡佬族等少数民族人口17.8万人,农业人口59.5万人。西秀区是安顺市政治、经济、商业、金融、交通中心,全区2009年生产总值74.26亿元,其中:第

12、一产业总产值10.66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23.2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40.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175元/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3元。从生产总值看,全区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格局。由于西秀区地处国家级旅游景区使其第三产业产值较大,但从业人口最多的农业产业的效益却较低、农民收入增加较为缓慢。进入“十二五”以来,西秀区区委、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即“三化同步”的重大战略要求,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抓住农业不放松,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发

13、展战略。因此,在全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加快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是西秀区促进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大问题。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作中,区委、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区实际和现有产业基础,创新性地将金刺梨这个极具地方特色和开发潜力的产业融入到全区石漠化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旅游区景观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新型观光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中,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切入点,并以此推动农业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二、西秀区发展金刺梨的优势条件(一)气候资源西秀区年平均气温14,平均无霜期由北向南为283-

14、305天,平均海拔在1200-1400 m之间,相对湿度为80%,年降雨量在1360 mm。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终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水热同季,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适宜各类林木生长。(二)土地资源西秀区土地总面积约256万亩,其中山地面积123.3万亩,占47.8%;丘陵面积109.2万亩,占42.3%;盆地面积18.9万亩,占7.3%。全区农耕地41.68万亩,林业用地105万亩,宜林荒山荒地18.3万亩,分布于各乡镇(详见表1)。这些乡镇大多远离城市、无工业污染,具有种植生产优质无公害或绿色金刺梨果品的良好生态条件。西秀区土壤主要以碳酸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为主,该类土壤占全区土

15、壤的78.4%以上,隐域性土壤有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紫色土等。(三)交通及旅游条件西秀区位于贵州省中西部腹地,距省会城市贵阳90公里,是地级安顺市市区所在地。西秀区是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区,周边环绕国家级四大风景区:西行45公里有世界著名的5A级黄果树大瀑布及天星桥景区,南行27公里有“水上石林”5A级龙宫景区,东行65公里是“高原明珠”红枫湖;北行157公里有“天下第一洞”织金洞。我区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9万人次,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极具潜力。西秀区交通发达、便捷,是贵州中西部交通枢纽,贵昆铁路、株六铁路复线、滇黔公路、贵黄高等级公路和沪昆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军民两用黄果树机场,形成航空、铁路和公路协调发展的交通网络。表1. 西秀区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面积及分布(单位:公顷)乡(镇)办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小计荒山荒地石山地白云质砂石山地其它宜林地蔡官镇712.8290.12406.33216.37轿子山镇237.54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